“我忽然明白這段嚇人的音樂了,這消息對祝英台來說,豈不就是晴天霹靂?”
“對,就是這種感覺,臥槽,這曲子簡直神了!完全不用看旁白,就能感受到皮影戲下的人物心情!”
陳繼敏的二胡開始了獨奏。
與此同時,皮影戲的文字標注,變成了哭靈控訴。
在這孤獨寂寞的二胡聲中,讓觀眾們生出了一種難以言喻的剝離感。
“祝英台要被強迫上花轎了,唉,果然抗爭失敗了。”
“梁山伯都死了,抗婚還有意義嗎?唉…算了……心煩……”
“咦?這花轎怎麼停下了?那是梁山伯的墳?”
“祝英台這是要去哭墳了?”
“原來這就是哭靈控訴呀。”
…
在一陣又一陣碎奏、斷奏的旋律聲下。
有人感受到了音樂背後的哭聲,又或者祝英台跪行到梁山伯墳前。
這緩慢且悠揚的旋律,像是在敘說著自己的不甘,以及對情郎的緬懷。
旋律越來越輕,就仿佛祝英台的淚水哭幹了,喉嚨也哭啞了。
正當觀眾們以為是不是要結束之際,忽然,二胡聲的拉動速度驟然加快!
皮影戲下,祝英台站起來了!
這一刻,很多人透過這速度驟增的旋律,仿佛感受到了祝英台的決絕心意!
“這是要鬧哪樣?!”
“祝英台想幹嘛?”
“不會是準備殉情吧?!”
一時間,彈幕亂七八糟的。
此刻,大量網友們憂心忡忡,他們擔心祝英台想不開!
這時,一道長音響起。
緊接著!
仿佛充滿著悲憤的低音鑼聲傳出!
與此同時,皮影戲下,梁山伯的墳墓忽然炸開!
帶著近乎決絕的心態,祝英台縱身一躍,跳入爆開的墳墓!
“這震撼的音樂!透過皮影戲,我能感受到迎親隊伍的驚慌,還有他們的尖叫跟哭喊!”
“這是一個偉大的女子,她執著的追隨著自己的愛人。”
“恢宏大氣的音樂,像是在歌頌梁山伯與祝英台至死不渝的愛情。”
“這些該死的封建勢力!”
…
彈幕快罵翻天了!
他們既感慨於祝英台永不屈服的倔強,同時也怨恨封建思想!
感受著耳邊不斷傳來的升華旋律,如此可歌可泣,純粹無暇的愛情,豈能不讓人為之動容?!
嗩呐聲響起!
充斥著讓人潸然淚下的悲壯!
梁山伯跟祝英台有錯嗎?!
他們因為誌趣相投而相識,因為情投意合而相戀,他們隻希望得到執子之手與子偕老的相守!
他們沒錯!
錯的,是他們生長的時代。
以及這個時代下,肮髒可恨的封建社會!
可惜。
他們終究還是敵不過來自這個時代的壓迫。
可悲!
可歎!
結束了嗎?
是的,該結束了。
可是,為什麼皮影戲卻依舊在放著?
並且,揚琴的泛音,還在細微的響著。
看似旋律漸漸重歸平靜,這旋律純粹到似乎之前所有的一切,都未曾發生過一般。
但很多人,卻變得更專注了。
因為皮影戲下,又出現了一座墳包。
隻是這個墳,卻更大了些,沒有名字。
這時,皮影戲的標注,出現了化蝶的字樣。
“什麼情況?盡管這會我不想說些破壞氣氛的話,但這要是繼續往下放,確定不會從苦情劇,變成恐怖劇?”
“神他媽恐怖劇,你是指著這對苦命鴛鴦化作厲鬼報複社會嗎?還別說,這個劇情可以有!”
“姐姐剛哭紅了眼,就因為你們兩個家夥,又笑抽了肚子。”
這時,近乎唯美的竹笛吹奏,這空靈感瞬息間,就讓那些原本還沉浸在祝英台殉情中的觀眾抬起頭來。
隻見皮影戲下的那座墳包。
四周出現了星星點點的螢光。
螢光最終彙聚成一塊,變成了兩隻煽動翅膀的蝴蝶。
兩隻蝴蝶從墳頭飛起,在花間歡娛,自在翩舞。
隨著一陣細膩溫婉的古箏聲,它們時而升空,時而下墜,經過溪流,穿過花叢。
即便不看皮影戲,閉著眼也能感受到古箏旋律下的畫麵。
這是古箏大師嗎?
可惜,因為鏡頭隔得太遠,看不清這人是誰。
“生前不能成雙對,死後化蝶長相守。”
“二胡的纏綿悱惻,但我更喜歡古箏的仙氣飄渺。”
“群花叢中,蝴蝶紛飛,他們終於在一起了。”
“哀感頑豔,感人肺腑,音樂的魅力可見一斑。”
“我承認,我一直是浮生的黑粉,尤其是他每次彈鋼琴時,我不是想著打假,就是想笑。可從現在起,我黑轉粉了,因為他比我更懂咱們國家的民族樂器。當然,我現在也哭得稀裏嘩啦的。”
“感覺旋律又回到了一開始,隻是同樣的旋律下,卻是一種物是人非的感覺。”
“或許,這便是輪回吧。”
“我忽然想起浮生的那句詩,感覺跟這段很配。在天願作比翼鳥,在地願為連理枝。”
“同感。”
“花前舞翩翩,月下對纏綿。從此而今後,何必戀人間。”
“化蝶確實給了故事一個美好的慰藉,但這種偽喜劇根本掩蓋不了封建社會對人的摧殘,所以,它依舊是悲劇。”
…
略帶感慨跟哀歎的美麗曲調,仿佛在講述著故事的結局,又或者想告訴世人一個道理。
後人哀之而不鑒之,亦使後人而複哀後人也。
當最後一段高音漸漸消失,以及皮影戲下兩隻蝴蝶的漸漸遠去。
這一刻,所有人都知道。
故事,結束了。
有人還沉浸在最後化蝶部分中,二胡柔美的音色,還有皮影戲下那悲傷、淒美的場景。
有人因為這絕美的旋律而感動。
也有人交流著對這首曲子的理解,但顯然,他們早已因為這淒美絕倫的愛情故事,而深陷其中難以自拔。
更有一批擁有絕對音感的藝術家,此刻開始閉上眼,一邊回憶剛剛的音樂,一邊在腦海補充著這段淒美的愛情故事。
此時此刻,他們都生出一種感覺。
初聞不知曲中意,再聽已是曲中人。
不僅是國內觀眾,就連國外觀眾,也被這首《梁祝》所打動。
以至於無暇後麵的節目,因為他們或多或少的,都出現了些許魂不守舍的狀況。
時間悄然逝去,隨著十二點的鍾聲響起。
春晚,也漸漸迎來尾聲。
這時,有的觀眾已然睡下,但更多的,卻依舊待在熒幕前,守候著接下來的節目。
依舊是龍鳳呈祥。
“接下來,歌曲:《難忘今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