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時,很多人這才意識到,剛才的兩分多鍾,都是鋪墊!

現在,才真正進入正題!

“隊長!”

“別開槍,是我!”

“是你小子。”

“是我!”

“往後站!”

“幹嘛往後站?”

“配角。”

觀眾哈哈大笑!

這台詞太有意思了!

不僅是觀眾,業內那些品頭論足的,莞爾的同時,眼中也是驚訝不斷。

“不僅台詞好,動作也相當到位,這一段體現的就是搶戲。”

“陳思想盡辦法搶戲,朱茂就見招拆招不讓陳思搶,兩個人互為阻力困境,行動線互為悖逆,喜劇效果蹭蹭疊加。”

“不斷用一些讓觀眾意想不到的花式手段,演繹怎麼搶戲,又怎麼把戲搶回去的過程,跟如今那些隻懂節外生枝的小品比起來,表現手法高下立判呀。”

“我一直以為浮生隻懂歌舞電影,沒想到,這玩包袱的小品也搞得有模有樣。”

“你放心,我不出這個圈,照樣把戲給他搶過來!”

“你說什麼?”

“我說不出這個圈,也能把戲配合好呀。”

還是搶戲!

換了個方式。

業內這些人也來興趣了。

同樣是搶戲,這一段可了不得,設定了規矩。

“很有意思的設定,設定規矩了,陳思同樣在見招拆招,靈活應變。”

“不讓出圈,就做各種小動作,像什麼擦汗、不搭詞,其目的還是沒變。不論招式怎麼變,都是為了搶戲這個根本的行動線。”

“這確實能保證觀眾看的不亂,也知道你在演什麼。”

“差勢做得很足,剛剛陳思凝固的表情做到很足,經曆了鋪、墊、鋪、墊四個環節,才蹦出來一句幾千年就出這麼個東西。”

“確實,就是這最後的一抖,把原本鋪的高高在上的幾千年才出一個的形象,一下子抖回到了最底層,差勢確實做足了!”

“這段電線杆也不錯,設定也很有趣。”

“笑點確實不少,因為是陳思發現朱茂的台詞漏洞,然後展現這個智慧,逃脫這個限製,”

“最厲害的還是這一段,朱茂一掏槍,陳思就倒下。”

“你不說我還沒反應過來,主要是笑點太足了。正常邏輯是掏槍扣動扳機,陳思才倒下,可他偏偏就打破這個常識,做到了意料之外,又情理之中,立刻就形成了喜劇效果。更絕的是後麵又來一句這不顯得您槍法準嗎?這就像一個開關一樣,把這一段觀眾積攢的笑聲徹底釋放出來了。”

“這鋪墊墊得好,全程沒有硬使包袱,所以我們都忍不住想笑。”

“其實我們跟觀眾一樣,思路跟得上表演進度,知道底之前的鋪在哪,所以才能開懷大笑。這讓我有了些感悟,以後設計包袱,也可以逆推,這樣可以鋪得更瓷實。”

“看來浮生在設計劇本的時候,思路很清晰呀,我剛就在想,這樣的笑點已經做了三次了,再繼續,觀眾接受的效果就會打折扣,所以劇情必須要有變化。現在好了,主角跟配角要交換了。”

“我也想看看,陳思如果演主角,會是種什麼效果?”

這些原本抱著雞蛋縫裏挑骨頭想法的業內人士,不知不覺生出了觀眾的情緒。

他們如今漸漸變得像普通觀眾一樣,開始期待陳思跟朱茂接下來的表演!

而這時,陳思跟朱茂的角色,開始互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