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做不到,感到沮喪
任性行為示例 別人家的孩子都會自己上廁所了,可我家的寶寶還是要大人幫忙。隻要一把他放在馬桶上,他就拚命地哭鬧,好像馬桶是個大灰狼。我覺得馬桶和他的小便盆沒有什麼差別,他為什麼就是學不會坐馬桶上廁所?
寶寶的想法 那個馬桶那麼高,我怎麼可能坐得上去?坐在那個東西上麵,我怎麼拉得出來?平時我的腳都可以踏住地板,我也覺得比較好用力,可現在這樣我真的不習慣。而且衛生間裏白花花的,一點也不好玩。
原因解釋 如果寶寶逃避你的一些訓練,那麼很有可能是你對他提出的要求太高,他認為自己無法達到,所以不肯為此付出努力。
解決辦法 在平時也可以帶領寶寶熟悉衛生間的環境,消除陌生感。讓他經常坐一下馬桶,不僅在將有便意的時候才著急地坐上去。用馬桶一時無法排便也不要露出著急的神色,更不要責怪寶寶,避免他產生緊張感。還可以在衛生間的牆壁上、馬桶的周圍貼上他喜歡的卡通圖案,以增加親切感。
03 培養乖巧寶寶[訓練]
訓練目標 幫孩子克服任性的性格缺陷,讓寶寶更加乖巧快樂。
訓練分析 通過信任練習可以讓寶寶樹立自信,也樹立自我控製的信念;而接下來的自我管理技能培訓,則是讓孩子獲得自治、獨立成熟的關鍵一步。
寶寶喜歡耍小性子,並不是表麵看來苦鬧任性那麼簡單,後麵隱藏著很多可能對他的成長產生影響的東西——探索世界的新奇感、自主性、失敗之後的挫折感、無助感和憤怒感。寶寶並非天生就喜歡耍小性子,但是,如果他們的要求沒有得到父母的重視,或者父母以粗暴的態度對待他們,他們心中就可能積攢了大量的挫折感和憤怒感,這會導致他們用更多的破壞性行為來表達自己的感受。如果父母過於溺愛而沒有給他們設置限製,那麼他們就可能不知道自己怎樣的行為是合理的,並且會用那些任性的行為來操縱父母。也就是說,父母的不正確態度,讓寶寶養成了任性的習慣。
如果我們試著去理解寶寶,並且以耐心的關愛和堅定地設定限製的辦法來應對,那麼,他們那些令人頭疼的行為就會逐漸消失,並成為健康、活潑、懂事的好寶寶。
訓練方法1 你是我的眼睛
在客廳或者任何較寬敞房間的地板上,放置一些日常物品,如湯勺、牙刷、毛巾、糖果等,盡量選那些安全性比較高、不會誤傷寶寶、又令寶寶熟知的用品,在地板上排列開來。
父母先向寶寶說明遊戲規則:地上有一些東西,讓我們拿一個我們喜歡的。但是我們現在不能動,要讓爸爸幫我們拿。我們要蒙上他的眼睛,然後告訴他要朝哪個方向才能拿到,最後讓他說出我們想要的物品的名稱。
父母先給孩子做示範,也可以媽媽和孩子一起要求爸爸取東西猜名稱,直到寶寶理解了遊戲的玩法,再由他去完成拿東西的任務。
這個遊戲既可以開發寶寶的認知能力,提高指令操作及運動能力,還能讓寶寶建立對父母及自己的信任感,學習通過語言溝通的方式表達自己,從而越來越自信快樂!
訓練方法2 我的玩具我整理
在自我管理中,玩具物品的收拾整理是非常重要的一環。
1.家長可以為孩子的玩具和物品準備一個專門的放置地方,讓孩子知道這些東西各有各的“家”,每次玩好用好都要送回“家”去。
2.與孩子探討各類玩具應該怎樣放置,或者給孩子示範大致的歸置方法,這個過程記得要讓孩子有動作上的參與。
3.與孩子開展收拾玩具的比賽,看看誰收拾得又快又好。在比賽的過程中要不斷調整自己的進度,適當等待孩子,也可以用詢問的方式強化孩子的歸類概念,比如:“寶寶,這個小汽車應該放在哪裏啊,媽媽一著急就不知道了”等等。
4.讓爸爸與孩子再進行比賽,然後故意輸掉,叫孩子指正爸爸哪裏歸類不對,或速度該怎樣提高等等,樹立孩子自我管理的興趣和自信。
這個遊戲練習可以幫助寶寶養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的好習慣,讓他們在今後的獨立過程中更加遊刃有餘,也讓枯燥的勞動變得生動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