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8章 我什麼都做不好(2 / 3)

解決辦法 要想改變曉光的壞習慣,就要從改變奶奶的態度做起。不要因為溺愛或心疼就一味滿足他的要求,更不能因為他的哭鬧就失去了原則。每當他用哭鬧的辦法提出要求時,就一直重複地告訴他,隻要他不哭,好好說話,就可以去滿足他;否則一定不會幫助他。當然,一定要“說話算話”,不然反而會強化他的哭鬧行為。一旦他停止哭鬧或者在給自己找“台階”來停止哭鬧,都要馬上給予表揚,然後滿足他的要求。讓他懂得用語言來表達意願,是延遲滿足訓練的第一步。

延遲滿足的訓練

幾乎所有的孩子從一出生開始便學會了哭鬧,因為哭鬧是嬰兒尋求幫助的一種信號。所以隻要寶寶稍一哭鬧,爸爸媽媽便趕著救火般地提供服務。但結果又如何呢?寶寶越來越不乖,越來越難帶,而寶寶自己也覺得越來越難以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事實上,培養寶寶延遲滿足的忍耐力應該從零歲開始,對此,很多人可能都覺得太殘酷。其實,這是一種多餘的憂慮。當然,年齡越小,讓寶寶忍耐的時間就要控製得越短。具體時間多長,要視寶寶的特點和實際情況而定。

1 0~1歲 循序漸進原則

隻要你開始意識到延遲滿足能力訓練的重要性,任何時候開始都是可以的。但是千萬要注意,忍耐時間的掌握要適度,既不能讓他們覺得自己被忽視了,被遺棄了,又不能使他們覺得隻要自己“一聲吼”,立刻就能換回相應的滿足,片刻都不能延遲。你需要給寶寶傳達這樣一種信息:他的需要總會得到滿足,隻不過需要稍微等待。這樣你與寶寶之間才可以建立一種彼此信任的關係,他們才不會覺得被愚弄,那麼下次等待的時間也就會更長。

要讓寶寶確信你不會忽視他,他的要求最終還是可以得到回應的。這就需要父母在滿足寶寶要求之前,利用些小小的技巧來拖延一下時間,從而讓寶寶學會在快樂與充滿期待的感覺中耐心等待。

比如寶寶想要某個東西,媽媽可以跟他說話:“哦,你是想要那隻撥浪鼓吧?媽媽馬上去給你拿。你看,我拿到撥浪鼓了。果然很好玩的樣子啊!搖搖看,撥浪鼓的聲音很好聽,對不對?……我拿過來了,給寶寶玩哦!”媽媽這樣說著話,不時找點別的借口拖延一點時間,這樣,媽媽既沒有忽略寶寶的要求,同時也讓寶寶獲得了延遲滿足的訓練。即便很小的寶寶對父母的嘮叨還聽不懂多少,但父母溫柔的語言語調一定能帶給寶寶安慰,幫助寶寶從哭鬧中安靜下來。

需要牢記的一點是,對於小年齡的寶寶來說,他總是以自我為中心的,他習慣於把自己的需要放在首要位置,他的忍耐是非常有限度的。因此,我們應該掌握時間,在他的哭鬧升級之前及時滿足他的需求。

2 1~1.5歲 了解時限的概念

這個年齡階段的寶寶已經可以與你有一定的言語交流了,哪怕他還不會表達,但是對於父母的一些言語解釋,他已經可以理解了。這時就需要更多地通過語言的手段來幫助寶寶理解時限的概念,慢慢適應忍耐到一定的時間要求,並學會自己也使用語言,而不是哭鬧來表達心願。比如寶寶急不可耐地要什麼玩具,或者要出門去哪裏玩的時候,我們就可以通過如下的語言幫助他們了解實現願望的具體時限:“我知道寶寶很想要那個蜘蛛俠,但是我們現在的任務是吃飯,等你把這一碗飯都吃完,寶寶的小肚子鼓起來的時候,我們就去和蜘蛛俠比試比試,看看誰的本領大,好不好?”“寶寶10分鍾之後就可以出去玩了,10分鍾是什麼意思呢?媽媽把這個小鬧鍾調好了,也就是說,等到鬧鍾叫我們的時候,我們就可以出發啦!”類似這樣的解釋能夠幫助寶寶體會時間的概念,也可以有效地幫助他們習慣等待,而不是僅僅靠發脾氣來解決問題。

3 1.5 ~2歲 限定時間

在前一階段的基礎上,現在已經可以給寶寶設定忍耐的時間了,他們將會進一步習慣在一定時間階段的短暫等待,也會讓自己逐步學會打發這段“等待”的時光。當寶寶提出要求時,父母應該馬上做出反應,但是這反應並不是對他們要求的滿足,而應該是對不能馬上滿足其願望的解釋。當然,一個可以接受的忍耐期限也是至關重要的,太長時間的等待,對於幼兒來說幾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到他們采用哭鬧抗議的時候我們就無法製止了。

在這段等待的時間裏,父母最好給寶寶安排一些事情,比如讓他搭一堆積木、穿一串珠子、拚好一幅拚圖等等,這樣寶寶就不會覺得自己受到了冷遇,也就很容易度過等待的“漫長”時間了。

3 2~3歲 迂回策略

延遲滿足是為了長遠利益而延緩目前需要,是在困難麵前克製自己、建立自信的重要表現。除了一些特殊情況需要即時滿足以外,一般情況下父母都可以采用延遲滿足培養寶寶的樂觀品質。例如寶寶大聲呼叫父母做某件事,在排除安全顧慮以後,父母可以遠遠地答應著,但並不用馬上過來,等一會兒過來了,明明知道寶寶想要什麼,還要問問什麼事兒,等寶寶說清楚了再與寶寶商量解決問題的辦法。寶寶的忍耐力就這麼一分一秒在等待中增強了。

03 我為什麼要聽你的

因為隻有一個孩子,我們總是慷慨地通過拋灑大量銀子為寶寶購買禮物,請寶寶吃肯德基、麥當勞等快餐和逛遊樂場,總之給予寶寶期望得到的一切來換取小家夥那張可愛的笑臉。當寶寶那快樂的笑臉呈現在我們麵前,作為父母,我們可能比寶寶還要快樂。但是,更多的情形是,寶寶的願望滿足了,但他仍沒有獲得我們預期的快樂。在我們大量的銀子滾出口袋之後,寶寶可能有更多的牢騷,也因此導致更多的不快樂,因為他有更多的需求我們無法滿足。

實際上,物質需要的滿足永遠隻能是一種暫時的淺層次的快樂,真正的快樂要比這深刻得多,它不僅僅是一張開心的笑臉,更是一種快樂的天性。一旦寶寶獲得這種天性,它將滲透到寶寶的內心深處,伴隨他一生一世。

行為示例 樂樂玩玩具玩得正在興頭上,媽媽的聲音在耳邊響起:“樂樂,該練琴了。”樂樂正在興致勃勃地畫他想象中的幼兒園,媽媽突然說:“樂樂,該洗澡了,我們要早點睡覺,要不明天起不來。”樂樂噘著嘴,極不情願地起身執行媽媽的指令。“真煩,為什麼媽媽老是管著我啊!”在媽媽不合時宜的嘮叨中,樂樂的笑容消失了。興致勃勃的樂樂被媽媽太多的限製治理得蔫蔫的。時間長了,原本愛笑的樂樂變得沉默了,甚至幾乎不會笑了。

寶寶的想法 我的生活中一點自由都沒有,媽媽什麼都要我聽她的,可她從來不想知道我心裏是怎麼想的。如果和她的意見不一致,她就說我任性、不聽話,可她不聽我的話,為什麼就是正確的?我不服氣……

你的誤區 當然,孩子是需要管教的,不能任由他們胡鬧,但這隻適用於一些原則問題或涉及到道德的事件中,日常生活中,我們所謂孩子的不聽話,更多的隻是他們打亂了我們的計劃,弄亂了我們的環境,或者讓我們感到沒麵子而已。孩子不是提線木偶,也不是我們輸入程序的機器人,過多地限製和約束隻能打擊他們的自信,阻礙其創造性、自主性的發展。

解決辦法 把是否影響到自己這一因素拋開,孩子們還是那麼討厭嗎?家庭環境不僅屬於父母,同樣也屬於孩子。他們有權利按自己喜歡的方式享受一切,當然,也有義務將一切恢複原貌。樂樂的媽媽需要放下自己的主觀和武斷,耐心和樂樂商量出一個雙方都能接受的作息時間表及日常活動計劃,除非遇到特殊情況,雙方都要盡量按計劃執行。但需要提醒樂樂媽媽的一點是,孩子的秩序性和時間觀念尚未很好建立,所以,不能奢求他像你一樣守時、說話算話,適當地違反應是意料之中的,千萬不要因此給予孩子很重的懲罰。

快樂寶寶締造法

有研究表明,成功人士大多具有樂觀向上的天性。培養寶寶快樂的天性無異於給了寶寶一份寶貴的財富。對寶寶來說,擁有一個健康快樂的性格,他也許就擁有了美好的人生。相反,一個性格憂鬱的人,即使將來再成功,他的生活也沒什麼幸福可言。與其給予寶寶過多的限製,試圖通過精雕細刻地安排寶寶的生活,為寶寶打造一個完美的人生,不如給寶寶一個快樂的人生更有價值。試試下麵的方法,或許你就能給予寶寶一個快樂的理由,為培養一個積極樂觀的寶寶打下基礎。

1 讓寶寶有機會享受自由

居室整潔、環境寧謐,很多父母可能都在期望這樣的日子。但是寶寶的到來使得一切都發生了改變,喊叫、哭鬧、把家裏折騰得亂七八糟,看到這樣的情形,父母忍不住就要想辦法製止寶寶,於是寶寶在父母的管教下變得越來越乖了。表麵看,父母似乎是非常的教子有方了,但是與此同時,寶寶的熱情活力也在父母的管教下一點點消失,他原本快樂開放的心靈也受到壓抑。給寶寶更多的自由,讓他們盡情地玩耍,抓螢火蟲、撲蝴蝶、看蜘蛛結網、觀螞蟻搬家,到雪地上踩一串腳印,到泥地裏滾上一身爛泥……遵從寶寶自己的步伐,讓他們有機會享受更多的“自由”去探索周圍的世界,他們就可以感受到真正發自內心的快樂。

2 讓寶寶自己的價值得到認同

被周圍的人群認可對寶寶來說是一件十分開心的事情。當寶寶意識到他能為別人提供幫助,並獲得被幫助人的讚許時,這種快樂比擁有一間昂貴的禮物要有分量的多。引導孩子關愛他人,使他感受到自身的價值,是一種明智的培養寶寶快樂天性的方式。我們可以選擇寶寶有能力承受的一些小事著手,引導寶寶關愛他人。比如,讓寶寶將他的一些舊玩具作為禮物送給小朋友,或者將他一些不再需要的衣物等送給比較窮困的孩子,也可以讓寶寶協助你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讓寶寶充分地感受到因關愛別人而帶給他的成就感,並從中體驗到更多的快樂。

毫無疑問,一個富有愛心的人總比一個小肚雞腸、愛斤斤計較的人要快樂得多。當寶寶第一次將他的某個玩具送給菜市場的一個可憐的小弟弟,並被小弟弟驚喜的神情所感染時,他那快樂的笑臉一定比任何時候都開心。

3 感受運動帶來的享受

無論春夏秋冬,我們總可以尋覓到多種運動項目,放風箏、遊泳、爬山、遠足、滑冰……運動不僅僅能帶給寶寶一個健壯的身體,更重要的是,它可以培養寶寶戰勝困難的毅力與勇氣,帶給寶寶更多快樂的感受。當寶寶與你一同運動的時候,你對他每一分每一毫進步的讚美都會帶給他一種十分可貴的情感體驗,同時也就給了寶寶快樂的理由。父母與寶寶之間經常開展這樣的活動,還可以促進親子關係,讓寶寶更多地體會到父母的關愛,幫助寶寶改善身體狀況,增強運動技能,同時讓寶寶在自己的運動中樹立起自信心,養成樂觀向上的性格。強壯的體魄是快樂的物質基礎,很難想象,一個成天病怏怏的人會有多少快樂可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