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些字許多都是朕從以往之人所寫的碑帖上挑選出來的俗體字,另外一些是朕從古人的草書中挑選出來的文字,還有極少數是新創的文字。”
“陛下真乃聖人也!”解縉躬身道。雖然平時也都稱呼皇帝為聖人,但大家其實都知道皇帝也會犯錯,而聖人是不會犯錯的,並不是真的聖人,可這次,解縉的語氣是真心實意的。
即使大多數文字都是從原本的俗體字和草書字中挑選出來,這也是一個極其費力的事情,何況允熥每日要處置的事情是那樣多,沒有多少時候能用來挑選文字,單人完成這樣的事情,或許隻有聖人才能做到。
“此事不必多,”臉皮已經很厚的允熥默默的將後世從清末到新政權幾十年時間無數學者的勞動成果貪為己有,之後道:“這其中有些文字不是特別妥當,朕挑選文字時也有些著急,或許有更加適合的俗體字代替。愛卿與諸位飽學之人在斟酌斟酌。”
“另外,有些文字朕實在不知應該如何簡化,就並未簡化,愛卿與簡化文字司之人商議如何簡化。”
“朕還有兩件事要叮囑你。其一,簡化文字應當盡量挑選已經有過的俗體字或草書字,不要擅自創造文字。”
“其二,就是偏旁部首不要舍棄。”他又道。後世的很多簡化字都簡化的不太好,其中比較明顯簡化的不好的就是‘蘭’字。這個字原本寫作‘蘭’,簡化之後草字頭被去掉了,這就不太好。允熥給解縉的這幾頁紙上的字也不包括蘭這個字。
“是,陛下。”解縉一一答應。
允熥又囑咐了他幾句,想了想,自己嘟囔了一句:“罷了,一並了吧,省的再費二遍事。”在嘟囔過這句話後,他又對解縉道:“解卿,朕還有一事,要交代愛卿。”
“朕要在文章中,設立標點符號。”
是的,允熥要和解縉的第二件事就是標點符號。對於允熥來,沒有標點符號是他來到大明之後閱讀文字第二痛苦的事情。由於繼承的允熥的記憶並不完全,他一開始想要分清一段話應該怎麼斷句可費老勁了,這樣摸索了一二年才斷句不會再出現錯誤。但對他來,斷句也很費時間。所以他要推行標點符號,而且比推行簡化文字更加急迫。文字即使不簡化他也能勉強適應,反正他身為皇帝,抄抄寫寫的事情都能交給別人來做。但沒有標點符號真的很費眼睛。
“陛下,這標點符號是何意?”不過從來沒有了解過西方文化的解縉當然不知道標點符號是什麼,不得不出言問道。
“標點符號,就是用來給文章斷句的東西。”允熥拿起紙筆在上麵寫了一個句號,指著它對解縉道:“這個符號之前為一句話,之後為另一句話。”
“陛下,這”解縉一眼就看出了標點符號的好處:這樣一來就不容易產生歧義,能夠更容易的明白對方的意思。但他下意識卻是想要反對推行標點符號的話。
昨日在反駁茹瑺的話之前,允熥曾經想過’這些文人士大夫們之所以反對簡化文字,是因為他們其實不想讓太多的人認識文字;而之所以他們不想讓太多的人認識文字,是為了維護自己的特權!’其實這個道理不僅放在文字上合適,套在標點符號上同樣合適。
如果沒有標點符號,那麼即使你學會了文字,若是沒有足夠的學識或者看過足夠的文章,你仍然讀不懂文章的內容,需要文人士大夫給你解釋,告訴你如何斷句的句讀,這樣懂得句讀之人就會受到額外的尊敬,也會在社會上獲得一些優待和特權;如果有了標點符號,這些人懂得的句讀知識不再重要了,他們就不會受到額外的尊敬、優待和特權,對這些文人士大夫來就是損失。他們為了不讓自己有所損失,就會反對標點符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