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01章 簡化字與標點符號(1 / 3)

不過這些理由允熥卻不能出口。出來,就等於公開與文官階層決裂,他可不像蒙古人那樣能完全對儒家文人不屑一顧。在此時,由朱元璋製定的製度裏麵,大明朝廷的三根支柱就是宗室、勳貴和文官士大夫,貿然砍去其中一根支柱造成的後果是他不願承受的。

所以允熥想了想,對茹瑺道:“愛卿適才曾經‘字確實是記事所用,但它卻不僅僅是記事,它還是中華的文化’,朕可有錯?”

“陛下所言正是臣適才所。”

“既然如此,茹愛卿是以為若簡化了文字,就不能繼承中華文化了?”

“陛下,這不是臣的意思。”茹瑺馬上就要辯解。

允熥卻不讓他辯解。“茹愛卿,假設有兩地,其中一地使用簡化字,另外一地使用未經簡化的字。使用簡化字這地方有一人,熟讀四書五經,考取了舉人;而另外使用未經簡化的字之地,有一人隻讀過三年書,認識一二百個字。這兩個人,到底何人能繼承我中華的文化?”

“這,”茹瑺楞了一下,隨即道:“陛下,這隻不過是特例,不足為憑。”

“這不是特例。”允熥馬上反駁道:“若是朕今日下旨,直隸地方使用簡化字,其它地方仍使用未經簡化之字,幾十年之後,這樣的例子將不少於數十萬。”

“茹愛卿,你還未回答朕的話。”

“啟稟陛下,若是如此,自然是使用簡化字那人更能繼承中華之文化。”茹瑺咬咬牙道。

“既然如此,在朕看來,那文字就僅僅是中華文明之載體,雖不可避免要使用,但且不可拘泥於此,一絲一毫不得變化。”

“陛下,臣並非是文字一絲一毫不得變化。”茹瑺趕忙辯解道。

“朕知曉,你適才已經過了。但朕要的是,文字僅僅是中華文明之載體、表麵之形式,切不可拘泥於形式。所以朕以為可以推行簡化字。”

“陛下,臣仍然認為,不應推行簡化字。”茹瑺仍然堅持到。

“茹愛卿,”允熥此時的語氣有所變化,道:“朕意已決,無複多言!”

“臣遵旨。”經過艱難的思考,茹瑺躬身領命,隨後退回自己的座位上。允熥已繼位將近八年,一些習慣眾人也已經摸清了(允熥其實也願意有些習慣被摸清,作為暗示的信號),當聽到他適才的語氣後茹瑺就明白,他再頂下去,自己的下場不會好。若此時有很多人一起向允熥進諫還罷了,法不責眾麼;但隻有他一人衝鋒陷陣,其他人都在觀望,他犧牲自己的利益為眾人謀福利?這樣的事情或許有人能幹出來,但茹瑺肯定是做不出來的。

況且他也並未真真切切的明白自己到底為何如此反對簡化文字。允熥所想到的,是曆史上‘打倒孔家店’的時候無數文學家總結出來的,這個時代的人,尤其是中國這樣宗教化並不明顯的國家,文人士大夫未必真的明白了那個道理,他們隻是隱隱約約感受到了,但並不真切,對於其後果也未必真的明白,所以大多數人發覺皇帝的意思後,就退縮了。

不過不管他們為何退縮,總而言之,最後的結果是,推行簡體字的旨意在廷議上通過,第二日就正式下旨在全國公布。

隨即,簡化文字司這個臨時設立的衙門也火速成立,解縉挑選了許多飽學之人進入這個臨時衙門,並且入宮聆聽允熥的教誨,隨後,他見到了不可思議的一幕。

“陛下,這都是陛下自行簡化的文字?”解縉翻看著麵前的幾頁紙,不可思議的道。

這幾頁紙上,寫的當然就是允熥前世的簡化字了。允熥知道,簡化字是一個浩大的工程,而他又馬上就要簡化好的字,自然隻能使用現成的文字了。何況建立簡化文字司讓飽學之人簡化文字也是要花錢的,雖然經過一年的緩解,大明財政已經緩了過來,不像是伊吾之戰後、漢洲大陸的船隻返回前那樣,國庫快要空的要跑馬了,但錢也是能省就省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