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3章 科學的開端續(2 / 2)

過了一會兒允熥回過神來,見曹徵如此表現,笑著對宋青書吩咐道:“你可帶了紙筆?若是帶了拿出來給曹愛卿與周進士。”

宋青書身上當然帶了紙筆。允熥時常就會有一些不同尋常的想法要記下來,所以跟隨允熥出來的人中總會有帶著紙筆的。今日沒有宦官跟著出來,所以宋青書帶著。他此時將白紙與鉛筆掏出來遞給曹徵與周偉。

他們兩個接過鉛筆也並無驚訝之色,就在白紙上寫了起來。鉛筆發明也已經有二年了,雖然在地方上還很難看到,但因為書寫方便京城已經普及開來,許多地方都有賣的。

待他們二人停下筆,允熥又問道:“你們二人可還有其它疑惑?”

“陛下,”周偉道:“學生還有疑惑不解之處。”

“學生剛才聽了多層之,確比渾更好一些,但學生又有了另外一個疑惑。”

“若是依照渾,所有日月星辰均鑲嵌在同一球上,則所有星辰均於一日的時候繞大地一圈十分明了。可若是有多重層或球,那這許多日月星辰為何能夠恰好於一日的時候繞大地轉一圈呢?”

周偉雖然剛剛聽到這個理論,但馬上抓到了多層理論的核心問題:太陽月亮和許多星星為什麼能夠繞著大地在同樣的時間內轉一圈呢?

最早提出多層理論的古希臘學者們當然也曾經疑惑過這個問題,並且在後來提出了輪理論,即存在一個圍繞著本輪運轉的輪,行星的運動受到輪的影響。但是這就導致這個文學體係太過複雜,有些行星的輔助性輪多達八十餘個,根本就無法進行計算,最終導致哥白尼提出唯一的正確答案:是地球以一為時間單位進行自轉,不是日月星辰在圍繞地球轉動。

不過允熥卻看向思澄堂。他想知道中華這個時候有沒有能夠合理解釋的構想。

不過不出預料的是,思澄堂想了許久,對允熥道:“陛下,臣未曾聽聞過有能解釋此問題的法。”思澄堂雖然在欽監工作沒有壓力,但還比較盡職盡責,欽監內保存的所有有關文星象理論的書籍都看過,但不記得看到過能解釋這個問題的法。若是有,他即使記不全,也應該會有印象。

允熥轉過頭,看向麵前的曹徵,又轉而看向地板,沉默不語。他在思考到底要不要出地球自轉的概念。

提出一個概念或者理論很簡單,但允熥要的不僅僅是一個理論,單個十分正確並且全球領先的理論對他、對大明都沒有多大意義,他要的,是科學的方法。簡單的,要能夠用數學模型來支撐提出的這個理論,並與實際觀察到的文學現象相印證。而這並不是允熥能夠提出的。

地球自轉還罷了,古代人之所以否認地球自轉是因為無法解釋為何向正上方的空射出的箭最後會回到地麵的同一地方。這個觀點很好解釋,因為慣性。縱使允熥無法十分完善的回答慣性問題,起碼能糊弄過去。

但自轉學有一個前提條件,那就是默認大地是一個球體。而這是允熥解釋不了的。

中國古代未必沒有人提出過地圓。但是提出地圓的人麵臨一個巨大的問題:那就是生活在星球對麵的人為什麼不會掉下去?即使對麵沒有人,地圓也意味著,除了極少數人外,其餘的人都並不處在待敵的正上方,應該會歪著站,但實際上所有人站立的時候都不會這樣站著,所以最後地圓被否定。

而西元元年前後的古希臘人在提出地圓之後,對人們認為十分平常不需要解釋的人為何會站在地上的事情提出一個觀點:重力或者叫引力(並非萬有引力),人之所以能夠站在地麵上是因為重力,並且指出重力的指向方向並非是垂直向下,而是指向地心,這樣就解決了地圓最大的問題,使得地圓在完全無法被證實的情形下成為主流學,奠定了地心的基礎。

允熥知道重力理論,但並不知道重力理論是如何提出的,更無法證明重力理論的正確。這是一個複雜的數學問題,不是專業研究這個的誰也不知道,所以他即使對麵前的這幾個人了重力理論也沒有太大的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