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章 重返縣城(3 / 3)

經過簡單的準備,第二天吳氏醫館便恢複營業。這段時間吳氏醫館關門,陳方也去了鄉下,陳記藥鋪也沒有營業,縣城裏的百姓有了疾病,隻好自己找些草藥吃,有的索性忍著。如今吳氏醫館一開業,好些人便聞訊前來,醫館很快又有了人氣。吳大山依然專心地給人看病,但對於疾病之外的話題,他卻閉口不談,特別是關於抗日義軍的事更是隻字不提。

天氣一天天轉冷,台灣進入了冬季。這幾天,縣城裏的日本兵忽然多了起來,大街上不時有喝得醉熏熏的日本軍人,唱著日本歌,一搖一晃地走過,看見女人就上前調戲,嚇得女人們不敢上街。吳大山覺得奇怪,為什麼日本兵一下子增多?莫非要搜捕抗日軍?看到日本士兵花天酒地的樣子,他很快否定了這種想法,覺得日本兵可能是要撤退。果然,幾天後日本主力部隊開始集結,向港口開進登船撤離。

吳大山立即挎著藥箱,裝作外出給人治病,直奔客家莊而去。城門外依然有全副武裝的日軍在把守、盤查,他們翻看吳大山的藥箱,見沒有危險物品,便讓他通過。來到客家莊,偌大的村莊表麵上很靜謐,看不出什麼異樣。但從鐵鋪經過時,吳大山卻聽到裏麵傳來叮叮當當的聲響。走進去一看,李大錘正領著幾個人在造子彈,其中有兩個是林千總帶的兵。一問才知,最近林千總為解決彈藥不足難題,和林大錘一起對鐵鋪的設備加以改造,嚐試生產子彈。林千總以前去製造局,對製造槍彈的工藝流程有所了解。經過反複試驗,已經成功造出一批子彈,雖然產量很低,但終歸緩解了一些彈藥匱乏的難題。

來到羅複華家,吳大山把日軍主力撤離的消息告訴他。羅複華立即讓人把林千總叫來,興奮地說:“是時候了!日軍主力一撤,縣城的日軍兵力就弱了很多,這是個好時機!”

前些日子,林千總曾到各地秘密聯絡抗日義軍,得知台北、台南都有義軍在活動,而且都在重新集結,尋找時機起事。他提議和各地義軍聯合,同時起事,使日軍顧此失彼。考慮到日軍主力雖已撤走,但如果台灣局勢吃緊,他們可能還會折回台灣增援。援兵從日本趕到台灣最快得6天時間,因而應當速戰速決,在6天內結束戰鬥,在日本援兵趕來之前,奪回各大城市、港口和其他要塞。

吳大山提醒說:“日本兵力雖然減少,但防守仍很嚴密,在城門口修築了工事,要直接打入縣城並不容易。而且縣城裏有很多百姓,弄得不好會傷及無辜。依我看,我們客家人是耕山出身的,山林是最好的戰場。最好的辦法是把日本人引到城外,打得差不多了,再殺入縣城。”

三個人又商議的起事的具體細節。

羅複華的皮外傷已經痊愈,但骨傷仍然未好,走路仍很吃力。他著急地說:“大山,我這腿什麼時候能好,我要打日本了嗬。”

吳大山給他檢查骨傷,發現羅複華其實恢複得算是快的,但完全康複還是需要時日。他又給羅複華換了藥,叮囑他耐心養傷。隨後又去莊時探望其他傷員,給幾個傷勢重的配藥治療。一一處置完畢,才告辭離去。

臨別,他掏出一把錢票遞給羅複華,說:“最近醫館生意不錯,有了些收入,這點錢給義軍添置東西。”羅複華推辭道:“醫館剛剛才起步,你自己用錢的地方多,就不要管我們了。客家莊這麼大,餓不死人的。”吳大山堅持說:“義軍人這麼多,又要造子彈,終究需要錢。我之所以回縣城,也是為了給義軍籌措些費用。錢不多,你一定要收下。”

羅複華這才收下,轉身對脯娘說:“天轉冷了,林千總他們衣服、被子都不夠,一會兒你去找彈棉花的,彈幾床被子,再讓裁縫給他們縫些新衣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