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客家莊,吳大山顧不上歇歇腳,立即招呼救護隊員將連錢草清洗幹淨幹,帶領大夥進行加工。他將草藥製作成好幾種樣式,嫩綠的葉子搗成糊狀,用於敷傷口;粗硬的梗莖煎成藥湯,用來清洗傷疤。草藥製成後,他和劉醫生、羅梅一起,給羅複華和其他傷員敷上。以前石灰粉敷傷口,會有劇烈的燒灼感,疼得厲害。改用連錢草後,傷員們隻覺得傷口陣陣清涼,幾乎感覺不到疼痛。敷上去觀察幾天,果然見奇效。一些較輕的傷口已經開始愈合,傷勢重的地方也有明顯好轉,連錢草的療效超過吳大山的想象。
一邊治療,吳大山一邊又根據藥的原理,在連錢草中加入其他配方,進一步試驗療效。他發現,加入其他配方後,草藥的止血生肌效果更好。最令人欣喜的是,敷用這種草藥後沒發現任何不適反應。經過半個月的治療,有些傷勢輕的傷口已漸漸愈合。一般而言,大部分外傷治好後,傷口或多或少會留下疤痕,而用連錢草配製的草藥治療,傷口愈合後皮膚竟然光滑如初,就像沒有受過傷一樣。羅複華的傷有好幾處,大都是重傷。盡管如此,幾處皮外傷也已明顯好轉,但骨頭傷情況依然嚴重,他的胳膊不能動彈,腿也不能正常行走。看那樣子,完全恢複還需要很長一段時間。
這天深夜,羅複華一家都睡下了,吳大山悄悄打開《吳氏藥典》,在油燈下翻看。這一次,他不是想從藥典中尋找偏方,而是要把自己的發現記入藥典。
老阿爸說起《吳氏藥典》時屢屢說過一句家訓:“讀出來,寫進去。”意思是作為吳家傳人,對藥典內容要熟記於心。但又不能光從藥典裏索取,而要善於發現、善於鑽研,要把自己的發現寫進藥典,使藥典的內容不斷豐富、完善。幾代人延續下來,藥典越來越厚,內容越來越多,就是因為每一代人都遵循了這句家訓,都記載了自己的發現,都對藥典有所貢獻。
吳大山對藥典裏的知識早就爛熟於心,但多少年來他隻做到了“讀出來”,從未“寫進去”過。如今他終於嚐試“寫進去”,能在藥典裏記述自己的發現了。他翻到藥典的最後一頁,在空白處開始記載自己對連錢草的發現,詳細描述連錢草的外觀特征、生長環境、加工方式、功能療效等等。想到自己也能夠對《吳氏藥典》有所補充、有所奉獻,他心裏湧起一種從未有過的感覺,那是一種幸福感、榮耀感。
記錄完畢,夜已深,他起身來到窗前眺望夜空。天空月明星稀,客家莊沐浴在水銀般的月光下,柔美而恬靜,這景象與永定鄉間毫無二致。驀然間他又想起永定老家,想起老阿爸,想起何美英。想著想著,眼角不知不覺就濕潤了。
次日,林秉宗、林秉華來客家莊探望羅複華,兄弟倆帶來兩隻又大又肥的嫩母雞,讓羅複華滋補身體。羅複華妻子有孕在身,行動不便,羅梅便忙著端茶倒水招待他們。林秉宗來過客家莊,跟羅複華一家都熟悉,一進門就有說有笑,很隨意。林秉華則是頭一回來這裏,他以前跟羅梅極少接觸,猛然發現羅梅亭亭玉立,洋溢著客家少女特有的青春氣息,一時間有些忘神,羅梅給他倒茶,他卻直勾勾盯著羅梅,忘了接茶。
林秉宗查看羅複華的傷,欣慰地說:“情況比我想的好得多,沒想到你恢複得這麼快。”
羅複華告訴說:“客家義軍好些傷員已經康複,隻是身體還比較虛,再養一養,又能參加戰鬥了。”
林秉宗驚訝地問:“客家義軍傷員也不少,好幾個傷得還很重。你們怎麼治療的?”
羅複華說:“這得問大山,他找到了特效藥,治療外傷很見效。”
林秉宗馬上對吳大山說:“大山,你給我們閩南兄弟也治一治吧。”
吳大山問:“你們的傷員情況怎樣?陳方陳奎還給大家治療嗎?”
林秉宗很難過的樣子:“他們也在治,特別是陳方,治療很用心,每天起早貪黑忙個不停。但他們兄弟倆醫術終歸不大靈光,加上藥品短缺,治療效果很不理想。閩南傷員的情況可以說很糟,前天一個重傷員死了,還有兩個傷員情況也危急。我本來早該來看複華,就是因為要幫忙照看傷員,脫不開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