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這個時候,前方突然傳來一陣槍聲。幾名日軍從山頂悄悄摸下來,借著霧的掩護,逼近第一道防線,向看守大炮的士兵突然襲擊。守軍沒料到日軍竟從山上出現,幾乎沒有防備。這麼近的距離,大炮無用武之地,他們隻能端槍還擊。但日軍居高臨下,占據有利地形,一陣瘋狂掃射,十幾個士兵全都中彈倒地。日軍跳到跑台,往炮膛裏塞了兩包炸藥,轟轟兩聲巨響,炸毀了大炮。一轉眼的工夫,林千總精心構築的第一防線就被日軍摧毀。緊接著峽穀口上湧來大批日軍,他們順利通過第一道防線,逼近羅複華、林秉宗布下的第二道防線。日軍沒有貿然前進,而是架起幾座小山炮朝義軍陣地轟擊。小山炮的射程比步槍遠,它能夠打到義軍,義軍的步槍卻打不到他們。轟轟幾聲,幾名客家義軍被山炮炸飛。
吳大山帶著幾名救護隊員趕緊跑過去,兩名義軍已被炸死,兩人受傷,他們把傷員抬出來,轉移到山後一個竹寮。吳大山和劉醫生分頭對傷員進行包紮。山炮聲越來越密集,打一陣山炮,日軍便向前推進一段。日軍人數極多,火力占著絕對優勢,受傷的義軍不斷增多。救護隊員冒著炮火一趟一趟來回跑,抬出一個個傷員。從峽穀到竹寮,一個山前一個山後,距離不算遠,但因為山路崎嶇,又要提防日軍的炮火,每走一趟都需要很長時間。好些傷員一路走一路淌血,失血厲害。吳大山見狀趕緊讓義軍相互轉告提醒,凡是受了傷,先用急救包止血,不要拖延。這一提醒還真管用,不少義軍受傷後,不等救護隊到來,自己就打開急救藥包,往傷口上撒止血藥。傷勢輕的,撒完藥繼續射擊。傷勢重的,也避免了大流血。
不久天淅淅瀝瀝下起了雨,但戰鬥卻更加激烈。日軍一段一段向前推進,義軍的防線則一段一段向後退縮。義軍傷亡很大,好幾個客家後生,剛才還在向日軍開槍,一轉眼工夫已經倒下。山坡上到處是血,雨水中彌漫著硝煙和血腥氣息。不斷有傷員被抬到竹寮,好些人傷勢嚴重。吳大山和劉醫生忙個不停,盡管如此還是有一些傷員得不到及包紮。
中午時分,日軍先頭部隊通過峽穀。過了伏擊圈後,他們從峽穀南端登上山坡,對半山腰上的義軍形成夾擊態勢。義軍兩麵受敵,陷入被動境地。再堅持下去隻會造成更大傷亡,羅複華讓人吹響牛角號,下令撤退。
義軍對這一帶地形熟悉,戰前又實地堪察了伏擊位置和撤退路線,號聲響過,大家悄無聲息隱沒在密林中,往後山撤去。閩南義軍在峽穀對麵,也往另一個方向撤退。日軍不敢戀戰,見已解除威脅,大部隊就往縣城開進。
客家義軍陸續撤到山後的竹寮裏,救護隊員和義軍兄弟一起,把死傷的人員抬過來。羅複華粗粗一清點,發現有20多人陣亡,50多人不同程度受傷。傷員們有的被山炮炸傷,有的被子彈打傷,個個鮮血直流。有幾個人傷得並不重,但因為流血過多而麵色慘白,幾近昏迷。
吳大山見狀便問:“你們怎麼不用急救包?你們的藥包呢?”一個傷員難過地說:“藥包被雨淋濕,沒法用。”吳大山一看,義軍身上的藥包早已散開。止血藥的主要成份是石灰,在晴朗的天氣下,粉末狀的藥物能夠快速止血。但石灰粉很怕水,一遇雨水就成了泥湯,既敷不住,更無法止血。他們精心準備的藥包,因為一場雨而功效盡失。
傷得最重的是上杭士兵。他前一段給客家義軍當教官,戰鬥打響後也一直和客家義軍在一起,帶領義軍進行伏擊。他畢竟在正規部隊幹過,論作戰比其他人有經驗,憑借一個險要位置,一個人就打死打傷十多名日軍。日軍對他十分惱火,專門用山炮瞄準他轟擊,開始他隻受了點輕傷,沒當回事,仍接著射擊。日軍又開第二炮,把他炸成重傷。羅複華正在他旁邊,見他倒下,便想為他進行應急救治。打開急救藥包一看,裏麵的石灰粉早已成為泥湯,流失殆盡,無法使用。他隻好扯下自己的衣服,幫上杭士兵簡單捆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