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狹路相逢(1 / 3)

七八月間,日軍集結重兵,逐步由台北向台中、台南方向推進。每到一個地方,都遭到守軍和義軍的阻擊,南進的速度相當緩慢。林千總和義軍在峽穀布下伏擊,卻遲遲不見日軍蹤影。

等了足有十來天,探子才報告,日軍在峽穀前方出現。林千總、羅複華、林秉宗立即指揮人馬投入戰鬥。吳大山帶著救護隊員來到客家義軍的陣地附近,躲藏在一個小山坳後,準備救護。中午時分,前方峽穀口上突然傳來一陣密集的槍聲,吳大山爬到一塊岩石後,探頭張望,卻隻能聽見槍響,看不見日本人。過了一袋水煙工夫,槍聲竟然又停了。前方響起號角聲,告訴大家戰鬥已經結束。吳大山來到陣地上,詢問客家義軍有沒有人受傷?問了幾個人,大家都樂嗬嗬地說:“還沒輪上我們打槍呢,怎麼會受傷?”

半晌吳大山才弄明白,剛才有20多個日軍在峽穀北口出現,個個腰挎軍刀,手握步槍,邊走邊東張西望,看小去是一支先頭部隊。他們觀望片刻,看到山上沒有動靜,這才繼續往前。走進峽穀,兩邊山上突然響起激烈的槍聲,林千總帶領士兵從草叢中、岩石後向他們猛烈射擊。日軍伏在地上還擊,卻怎麼也打不到山上的人。而他們一個個都在守軍射程之內。沒過多久,日軍丟下十幾具屍體,且戰且退退到伏擊圈外,落荒而逃。林千總領著幾個士兵跑到山下,將日軍的槍支彈藥撿走。這場仗持續時間不長,收獲卻不小,打死了十五名日軍,繳獲了一批武器,林千總的人沒有一個受傷,部署的大炮更是沒派上用場。因為日軍沒有進入義軍的伏擊點,客家義軍和閩南義軍甚至連開槍的機會都還沒趕上。

這場戰鬥令義軍士氣大漲,大家覺得,憑借峽穀的天塹之險,一定能把日軍阻擋在縣城之外。

人們等待著日軍大部隊的到來,準備打一場更漂亮的仗。等了兩天,卻不見日軍蹤影。大家都覺得奇怪,難道日軍受到阻擊之後不敢再來了?放棄了南進的計劃?

第三天清晨,天霧蒙蒙的。吳大山和救護隊員正準備給在峽穀打埋伏的客家義軍送飯,突然聽到遠處傳來隆隆炮聲。吳大山以為是日軍進攻峽穀,登到高處仔細一聽,峽穀很安靜,炮聲是從遠處的海邊傳來的。因為距離遠,看不清海邊發生了什麼事。好些義軍站在陣地上向海邊眺望,也是一副茫然的樣子。過了好一陣子,有消息傳來,日軍從海上進攻了。

原來,天亮後不久,守衛在海邊炮台的清兵,發現海上迷霧中隱隱約約出現幾艘艦艇,仔細一看竟是日本軍艦。未等他們反應過來,轟的一聲巨響,海麵火光一閃,一顆炮彈帶著熱氣,穿過迷霧飛向清軍炮台,在炮台旁邊爆炸。炮台守軍立即開炮還擊,但海上霧太大,幾乎看不清日艦的確切位置,而且大炮射程有限,炮彈幾乎都落在水裏,隻在海麵上激起朵朵浪花,卻傷不到日艦。日軍的炮火卻越來越猛烈,幾顆炮彈落在炮台上,炸死了一些守軍。守軍一麵向日艦開炮,一邊派人火速趕往縣城北邊的大峽穀,向林千總報告,請求增援。

林千總一聽見炮聲,就擔心日軍改變策略,轉而從海上突破防線,進攻台灣中部和南部。日軍登台之前,他曾經把海岸作為防守重點。日軍抵達台北後,他把防禦重點改為陸路,主力部隊調到峽穀,甚至還調了兩門大炮到峽穀,海邊的防守力量反而顯得薄弱。一旦日軍從海上進攻,很容易突破防線。聽說炮台遭到襲擊,又看到峽穀前方毫無動靜,林千總更加確信,日軍一定是想從海上進攻。他讓羅複華、林秉宗在峽穀堅守,自己帶著大隊人馬火速趕往海邊。

從峽穀到海邊有七八裏地。到海邊陣地一看,兩座炮台已被炸毀,守軍不少人死傷。由於大炮受損,他們已經無法用大炮來還擊。林千總命令大家操起槍支,沿著戰壕散開,等著日軍登陸用槍阻擊來敵。日艦依然向岸上發射炮彈,但奇怪的是,艦船並沒有繼續向岸邊靠近,更不見日軍從海上登陸。

林千總走後,峽穀第一道防線隻剩十幾名士兵。他們守著兩門大炮,炮口對著峽穀前方,一旦發生敵情就可立即開炮。第一道防線人數雖然少了很多,但因為有兩門威力巨大的大炮,防守實力仍不容小看。在他們後麵,是羅複華和林秉宗的第二道防線。兩支義軍一個在東坡一個在西坡,共同把守峽穀。峽穀依然靜悄悄的。聽著遠處海上不斷傳來炮聲,羅複華擔心海邊吃緊,心裏想著要不要派人去增援林千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