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怎麼出來了,”吳襄看到陳圓圓,有些驚訝,難道丫頭沒有交代麼,他回過頭,看到劉宗敏的眼神,心中暗道不妙。
“老太爺年紀大了,斷不能受委屈,”陳圓圓微微垂首,刻意忽視劉宗敏眼中強烈的欲望,“大人歸家應是近日的事,礙於大人,他們不會為難圓圓的,老太爺放心吧。”
“這應該就是名震蘇州的南曲名妓陳圓圓吧,果然是天族國色,吳大人豔福不淺呢。”劉宗敏輕佻地上下打量著陳圓圓。
陳圓圓並不看他,隻是自顧解開捆縛著吳襄的繩索,然後向家人告別,經過劉宗敏往門口走去。她麵色冷峻,但其實掩藏在袖中的雙手卻在微微顫抖,劉宗敏毫不掩飾的欲望讓她害怕,她不知道在吳三桂歸來前,自己會被如何對待,這個好不容易接納了自己的溫暖的家庭,何時能歸來?
站在院中的吳襄,有些氣憤劉宗敏對自己的不尊重,也很懊惱,自己沒有保護好陳圓圓,這個女子是兒子看重的人,也是自己未來的家人,他作為一家之長,有責任保護好她,可是,在緊要關頭,卻要用犧牲她來保全家人,何等恥辱。在他的身後,吳三桂的其他家眷們卻鬆了一口氣,對於陳圓圓,他們沒有多少感情,談不上難分難舍,他們隻希望自己無災無難,所以,看到陳圓圓站出來,他們就開始慶幸,然而,這種高興未免未試過早,劉宗敏並不是個守信用的人,他不僅將陳圓圓擄到了自己的臨時府邸,還將吳家老少三十八人關進了大牢,並對吳襄用了刑,這些情況,在幾天後傳到了吳三桂的耳朵裏,所謂衝冠一怒為紅顏,便是此時了。
就在吳三桂舉棋不定時,劉宗敏的舉動無疑是變相將他推向了多爾袞的清軍。聽說陳圓圓被擄走,父親家人陷入大獄,吳三桂火冒三丈,他立即上書多爾袞,引清兵入關滅賊。李自成聞訊,親率大軍討伐吳三桂,初次大戰,吳三桂戰敗,他向多爾袞求助,清兵因此入關,不久,吳三桂與清兵的聯合軍隊,在一片石大敗李自成的軍隊。李自成戰敗後,殺掉了吳襄及吳家上下共三十八口,之後棄京逃走。殺父奪妻,此是不共戴天之仇,吳三桂率部晝夜追殺至山西,其部將在京城中搜出了幸存的陳圓圓,飛騎傳送,將其送到了吳三桂的麵前。此時的吳三桂,雖然敗了李自成,民間卻對其罵聲一片,認為他引清兵入關,實在是有愧先朝。吳三桂在責難聲中接受了清廷的認命,帶著陳圓圓前往蜀地。
十五年後,吳三桂授命進攻南明雲貴地區,殺南明永曆帝於昆明。童年,清廷晉封吳三桂為平西王,永鎮雲貴。擁兵自重的吳三桂,在為大清場打下半壁江山後,漸漸成為了清廷統治者的眼中釘。在平西王府生活了數年的陳圓圓,冥冥中覺察出了一種危機感,她見過吳三桂的精銳部隊,也不經意間聽到過他與部下的密談,他,似乎不安分了。
“夫君,近日不知為何,總是特別思念家鄉,不知道有生之年,還能否回到蘇州去。”陳圓圓試探地說道。
“蘇州有什麼好,在雲南,你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呢。”吳三桂驕傲地說道,“若不是你推辭,我早就向朝廷請旨,封你做平西王妃了,你在蘇州並無牽掛,何以有此想法?”
“我父母親的墳塋在故鄉啊,這麼多年,都未曾回家鄉憑吊,想來心中總是不好受。”陳圓圓有些淒楚地說道,“夫君雖是平西王,可是朝廷總不會讓您一輩子都鎮守在此處吧,這裏雖好,總是山高路遠,夫君就沒有歸去的打算?”
“歸去?我倒覺得此處更好,無拘無束,你在此也生活了數年,還是不習慣嗎?從前在蜀地奔波,經曆戰亂之苦,你都不曾說過回蘇州的話,為何現在說起?”吳三桂眯起眼睛,“莫非是冒襄來了書信,我聽聞驛站中,你與他可有一麵之緣呢。”
陳圓圓詫異地瞪大眼睛,他知道自己與冒襄相遇的事情?但是為何從未提起? “夫君誤會圓圓了,當日他在逃難路上,我見老人孩子可憐,才留他們在驛站過夜,以避風寒,再說,他早已迎娶了董小宛,夫妻情深,與圓圓斷無別的情分。”
“我不過說說,你急什麼,”吳三桂站起身,拂了拂衣袖,似不經意地從陳圓圓身邊走過,“蘇州,我們是不會回去的了。”他輕聲說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