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回 始洲開疆封諸侯 狄燕世仇罷兵休(1 / 2)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

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

白發漁樵江渚上,慣看秋月春風。一壺濁酒喜相逢。

古今多少事,都付笑談中。——《臨江仙》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

孫氏部族於長建一戰大敗九華,取其人馬輜重,自立為王,建國“始州”,在位四十二年,諡“昭德”。

昭德王設九鼎,製禮樂,施以法治天下,又分封功臣,以五大諸侯為首,率領三百小諸侯。

忠勇侯薑恒,居於西燕,孝智侯魯臨,居於高陽,肅文公雲尚,居於荊國,武靖伯周茂。居於後涼,恭賢公孫甫,居於北代,每一鎮諸侯,領六十鎮小諸侯,共三百鎮諸侯屬始洲調配。

自始州一統,曆經八百二十四載,今至惠文王病逝於景陽宮中,太子於次年夭折,由三子成筊即位。

成笅即位,大赦天下,是以百川海納,五湖盡歸,率土之濱無不臣服膝下。

後又逾百二十年,始洲分崩,綱常彌亂,三百諸侯各自為政,數年間,已戰火紛飛,狼煙四起。

古語雲:上有廟堂之高,下有江湖之遠。

一則早朝晚宴,居有高堂,二則魚遊大海,飄萍無係。

話說,薑恒時為王師,地位尊崇,且功不可沒,昭德王念其謀略悠悠,千古難尋,特封其為太師,並授他千裏之地,定號“西燕”。

自薑恒封地建邦以來,煮鹽墾田,富甲一方,短十年間,已有兵甲數萬,傳至二十代,已是疆域瀕臨東海的大國。

西燕定都臨淄,今執牛耳者乃薑恒三十四世孫,呂氏,名武,字崇文,民尊其為“呂公”。

呂公七年春三月。

時在中春,陽和方起,暖氣洋洋,雲卷雲舒,如萬鳥過隙,甚為怡人。

忽時,遠處揚起一陣飛沙,刹那,十數匹駿馬從百丈外飛奔而至,為首之人,一身黑甲,腰佩寶劍,見那高大城門,從馬上一躍而下,走到城門前。

“來者何人?”城門守將見來人下馬,兵戈橫豎,排成方隊,將其阻住。

“吾乃大將軍帳下,虎賁營都尉劉誠之,有要事稟告君上,還不快快放行?”那人高聲道。

“原是劉都尉,多有冒犯。”城門守將一聽虎賁營,神色大變,立馬將兵戈收起,笑意相迎:“近來城中不平,君上下令嚴禁官民出入,待末將上報,再行奉告。”

“混賬,軍情火急,刻不容緩,豈容你等耽誤,快些讓開!”劉都尉大怒。

“這……”城門守將左右為難。

“今萬急,不與爾等糾纏,待本都尉辦完事,再來收拾。”劉都尉冷哼之下,不顧城中禁令,翻上馬背,一揮鞭子,策馬急奔廣元殿。

隨行將士同屬虎賁營,在外隻聽令於劉都尉,見他破關而入,紛紛驅馬緊隨,視都城禁令於無物。

群馬奔走,城門守將吃了一鼻子灰,欲追不達,隻能由之任之。

至王宮門外,眾人整容裝束,下馬行步,過三亭,四苑,踏過十丈白玉階,方才得見廣元殿。

殿前華麗,五彩金,朱門之上,金童執幢,玉女捧如意,飛龍含珠,彩鳳銜羽,玉鉤斜掛,半輪新月懸空,寶帳婆娑,流光奕奕,華麗堂皇。

此一殿,顯盡百年諸侯之氣。

廣元殿外,宮婢趨步而行,侍官立於門前,手執鐵杖,絨盔鎧甲,如百尊石門雕像,雷雨不傾,風雪不倒。

“末將劉誠之,奉季玄將軍之命,請奏君上,望入殿內通稟。”劉誠之半跪而下。

在城外,都尉之職尚可自持官威,無須顧忌守城將士,可至深宮內,比其位高權重者多如牛毛,一言不慎,或可遭殺身之禍。

“都尉且在殿外等候,老奴入殿稟告。”一位年逾四旬的寺人手持淨鞭,推門而入。

時為三月,天氣微熱,此刻正陽當頭高照,眾人俯跪於殿外,不覺內襯汗濕,麵似油沾。

一炷香後,闊門方開,寺人走出門外,朗聲道:“君上有命,召劉都尉入殿。”

“多謝寺人。”劉誠之拱手相謝,對身手將士道:“爾等在此,切勿擾亂宮廷。”

“諾!”眾人點頭。

劉誠之拂去汗漬,抖落一身的塵土,一臉肅容,踏入朱門大殿中。

殿內高闊,金爐瑞靄,嫋嫋紫霧,銀燭輝煌,君上坐於沉香寶座,觀其形,魁梧英姿,心雄膽大,氣吞萬裏如虎,甚有王者之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