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勞”亦有度,我們才會覺得學習不是一種負擔,“逸”亦有度,我們才能更踏實的學習。這樣才是實現了真正意義上的勞逸結合,學習起來輕鬆並且高效,不是享受還會是什麼呢?
重啟魔棒二:轉業換行,讓特長和興趣做老師
十九世紀中期的美國,還正處在開發時期,加州的大山裏傳來了發現金礦的消息。千千萬萬的人蜂擁而至,來到了傳說遍山都是黃金的加利福尼亞淘金。17歲的農民亞威爾也不例外,不遠千裏來到加州,準備實現自己的發財夢。但是事實並不是他們想象的那樣,加州也並非遍地黃金。而且淘金的人越來越多,很多人不但沒有淘到金子,反而被艱苦的生活折磨,險些喪命。當地氣候十分幹燥,再加上天氣炎熱,水根本不夠一下擁入山裏的的人喝。小小的亞威爾和所有的淘金者一樣,有一點水都放在壺裏舍不得喝,隻是忍不住的時候才拿來潤潤嗓子,被炎熱和饑渴無情的折磨著。人們淘金的熱情還是沒有減退,依然沒有人離去,他們不是抱怨沒有金子,而是抱怨沒有水喝。亞威爾聽到人們怨聲載道,突發奇想:反正在這裏也挖不到金子,幹脆賣水算了。他在附近用挖金子的工具挖出了水源,經過過濾,把水運到淘金的地方去賣,果不其然,銷量很好,許多人淘金者最後都空手而歸,亞威爾卻在那裏為他自己掙下了人生中的“第一桶金”。十九世紀亞威爾就成為了當時的百萬富翁。他挖的不是金礦,是水,可是他挖的又是金礦,而且能象水一樣源源不斷的流出來。
當我們實在是淘不到金的時候,何不去賣水給淘金的人呢?淘金和賣水的故事告訴我們:我們的理想也許不是很偉大,就象亞威爾一樣,隻是為了生存,為了發財。可是在我們真正選擇了一個行業,為了在一個行業上有所建塑,而被逼進死胡同的時候,這個行業不能給我們帶來財富和滿足感的時候,我們何不換個行業呢?
在職能學習中,其中一種情況是,我們會選擇與原來工作專業相關的知識來進行“充電”,可能是因為自己並不能在工作中遊刃有餘,便才選擇給自己原來的專業來“充電”,學習結束,我們可能真的會發現自己在本行業真的沒有天分,學習結束以後我們發現自己還是沒有進步,我們就該象亞威爾一樣換個行業了,去選擇一個更能發揮自己才能的職業,從事自己能獨當一麵,運籌帷幄的工作,這樣工作起來,自己也會有滿足感,還可能得到除了薪水以外的財富。
菲爾·瓊森的父親叫他經營自己的洗衣店,可是菲爾·瓊森一點都提不起興趣,他做夢都想當個機械工人。在父親的洗衣店裏待了些時日,可是他精神懶散,做事情難得動彈,對顧客愛理不理。簡直就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