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容提要
疾病,多半是從口入,健康,就要從飲食入手,從餐桌入手,西方醫學之父希波克拉底也推薦:“食物是最好的藥物”、“肉食不如素食,熟食不如生食,預防勝於治療”,“自家廚房就是最好的藥房”。《健康,從餐桌入手》為我介紹了飲食與健康的關係,讓我們明白食療重於藥療,指導我們從餐桌走向健康!
長期錯誤飲食導致體質衰變
我們拿酸性體質、低鉀高鈉體質這兩種非健康體質的例子來說明,文明病是如何發生的:
酸堿表(PH值表)中數值為7時,為中性,數值越小的代表酸性越強,越大的代表堿性越強。正常人體液的酸堿度為7.35到7.45,換句話說,健康人的體質是呈弱堿性的狀態,一旦體質偏酸,人就會生病。當酸堿度降到7.0到7.2時,就是所謂的癌症體質,癌細胞在這種環境下最容易生長,如果體質沒有改善,當低到6.8弱酸性的水平時,人就會死亡。所以,維持人體健康的前提是:防止形成酸性體質,多攝取堿性食品,避免接觸酸性食品。所有的肉類、蛋類、酒精、甜食(糖)、油、精加工白米白麵等,都屬於酸性食品,可樂,屬於強酸性的飲料,酸堿值為2.5,它們都會使體質酸化。
五穀類、蔬菜類、水果、豆類,多屬於堿性食品,吃了對身體有益。強酸性食品:肉類、蛋黃、白糖、柿子、未熟的酸性水果、西瓜子、核桃、果醋、發酵食物。中酸性食品:動物油、麵包、小麥、奶油、幹梅子、李子、碳酸飲料、醬油、酒精、藥物。弱酸性食品:白米、花生、啤酒、油豆腐、海苔。中性食品:酪梨、植物油。強堿性食品:無花果、葡萄、茶葉、小麥草汁、海帶、海帶芽、苜蓿芽、葵瓜芽、黃豆、各種芽菜。中堿性食品:蘿卜幹、大豆、紅蘿卜、蕃茄、香蕉、橘子、南瓜、草莓、黃瓜、梅幹、菠菜、小米、蕎麥。弱堿性食品:紅豆、蘿卜、蘋果、甘藍菜、豆腐。醫學研究顯示,在我們身體當中,若是鉀的含量高、鈉的含量低,身體的細胞將正常發展。如果鉀的含量低,鈉的含量高時,細胞就會向癌細胞轉變。一般細胞內鉀的含量是鈉的十倍左右,鉀不足時,細胞容易癌變;反之,當鉀增加,癌細胞也能恢複正常,所以癌症不是絕症,它可以藉由飲食的調整與心態的豁達而治愈。體質低鉀高鈉是導致癌變的關鍵,多攝取自然存在於蔬果食物中的鉀,避免攝取過多的鈉(味精和鹽等),就可以起到防止癌症及各種‘文明病’的效果。各種食物中鉀和鈉的比值,數字越大,表示鉀含量相對高於鈉,大多是適宜的食品。多數蔬果類鉀鈉比值都大於200,大豆粉、棗、胡桃、香蕉、南瓜、甜橙、杏仁、大豆、黑麥穀粒,麥胚芽、玉米粉等,其中大豆粉的比值更高達830,富鉀食物都具有抗癌的作用。雞、鴨、魚、豬、牛、羊等肉類,鉀鈉比值都不超過3到5,而火腿鉀鈉比值僅0.3;無論烹調什麼食物,鹽都要盡量少放。要特別說明,龍蝦鉀鈉比值隻有0.9,一般價格越貴的東西,其營養價值不一定越高。所有罐頭和加工食品,鉀鈉比值都在1以下,吃了對身體健康都是很大的負擔。
到底吃什麼才夠健康
過去教科書當中,一直告訴我們食物可分成四大類:肉類、五穀類、蔬果類和蛋奶類,我們從未懷疑過這樣的分類方式,經過多年累積的臨床調查卻發現,肉食的攝取,是引發一切文明病的根源,證明了這個分類的錯誤。對飲食的錯誤見解,是怎麼形成的呢?
在1956年,美國政府公布了一份全民飲食建議:主要內容是建議美國人:飲食必須以高糖、高脂、高蛋白、低纖維為主,並以肉類、奶、蛋為主食。事隔不到五年,在1961年,美國醫藥學會的會刊就報導說:素食至少可以預防百分之九十到百分之九十七的心髒病。顯然這份報告,已經悄悄地在修正先前錯誤的認知了。
1981年到1987年間,康乃爾大學肯伯教授,在中國所作的飲食調查,顯示了蔬菜吃得越多、肉食吃得越少,健康狀況越好的報告,引起美國社會相當大的震撼,澳洲新南威爾斯教育局保健委員會發現:肉食、加工食品、甜點,使兒童愚笨、肥胖而且情緒不穩定、精神異常、充滿暴力。因此,嚴令禁止在校園內販賣這些點心和食物。肉食對人體的影響還有:加速成熟和衰老。但錯誤的飲食觀念已經根深蒂固,並且不良的影響已經傳遍了全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