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6章 參考文獻(2)(2 / 3)

[59]王春祥等:《四位一體生態農業模式及其應用》,《生態農業研究》1998年第1期。

[60]王惠生:《北方“四位一體”生態種養模式》,《科學種養》2007年第1期。

[61]王軍,王文興,劉金華:《可持續發展戰略的新探索——循環經濟》,《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2年第4期。

[62]陳德敏,王文獻:《循環農業——中國未來農業的發展模式》,《經濟師》2002年第11期。

[63]吳季鬆主編:《循環經濟綜論》,新華出版社2006年版。

[64]吳銘,蟹島:《走可持續發展之路的典範》,《科技潮》2003年第10期。

[65]吳天馬:《循環經濟與農業可持續發展》,《環境導報》2002年第4期。

[66]曾豔華:《建立促進我國循環農業發展的長效機製》,《學術論壇》2006年第7期。

[67]張爾俊:《中國實用生態農業》,團結出版社1991年版。

[68]張貴友:《技術創新與循環農業發展》,《技術經濟》2006年第5卷第9期,第8-50頁,第94頁。

[69]朱躍龍,吳文良,霍苗:《生態農村——未來農村發展的理想模式》,《生態經濟》2005年第1期。

[70]朱珍華:《北京蟹島生態度假村生態模式及效益分析》,《農業環境與發展》2005年第4期。

[71]諸大建:《從可持續發展到循環型經濟》,《世界環境》2000年第3期。

[72]肖玲,林琳:《“綠島模式”研究——循環農業企業案例分析》,《地理科學》2006年第6卷第1期,第107-110頁。

[73]許海玲,李珊,付秀平,於冬梅,黃業中:《蟹島循環經濟示範區水資源化處理模式與應用》,《地球信息科學》2007年第9卷第1期,第107-110頁。

[74]宣亞南,歐名豪,曲福田:《循環型農業的含義、經濟學解讀及其政策含義》,《中國人口資源與環境》2005年第15卷第2期,第27-31頁。

[75]嚴少華:《現代循環農業產業化模式的實踐與探索》,《江蘇農村經濟》2006年第11期。

[76]嚴誌業,劉建成:《循環農業:原理與實踐——以福建聖農集團為例》,《福建論壇-人文社會科學版》2005年第10期。

[77]楊春平:《發達國家發展循環經濟的基本經驗》,《求是》2005年第18期。

[78]楊明軒:《國外工業生態園的啟示》,《國土經濟》2002年第12期。

[79]葉峻:《社會生態學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範疇》,《煙台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2001年第14卷第3期,第250-258頁。

[80]葉謙吉:《生態農業》,重慶出版社1988年版。

[81]曾培炎:《中國西部開發信息百科》,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年版。

[82]吳季鬆:《循環經濟概論》,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83]方傑:《四川農業循環經濟與新農村建設研究》,西南財經大學出版社2007年版。

[84]楊聰:《區域優勢整合-論西部經濟的統籌發展》,民族出版社2004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