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年後,我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下午都會去一條巷子的茶館裏喝喝茶,茶館的地方雖然偏僻,但布局卻十分文雅考究,有書架,圖書千冊之多,供人閱讀,有佛像,供人誦經轉經筒。茶館雖不大,客卻常滿,來者多為上了年紀的老人,喜歡在這裏誦誦經,轉轉經筒,再喝喝茶,聽聽故事。
茶館裏有一神授說唱藝人,正講著辛饒彌沃如來佛祖傳教法的故事,我走進茶館在一個靠窗的地方坐下,點了一壺茶聽著說唱藝人的故事:
辛饒彌沃如來有一位優秀特意的弟子叫做貢孜持降,貢孜持降是漢人,他為了一切眾生脫離苦海,立地成佛,為了眾生的和平,在梅切達碧大海上,修建一座黑白花的神廟,用於鎮壓惡意眾生,神廟建築完工時,龍王、非天、妖魔以及羅刹等惡意的眾生,用各種神通震動大海,破壞神廟,貢孜持降親眼看到神廟快要沉進大海時,麵對虛空祈禱,悲痛呼叫:“這個世界上真正有善意聖賢的話,應該出現,製服惡意的眾生,我用血汗建築的神廟快要崩塌,求善意的聖賢,救救我……”
在象雄傳法的辛饒彌沃佛聽到悲痛的呼叫,幻變成尊勝佛王,降臨到梅切達碧大海的空中,顯現無窮的神通,心間的雍仲卍字中發出五種顏色的光射到龍王、非天、妖魔以及羅刹等惡意的眾生,那些惡意的眾生快要魂飛魄散的時候,辛饒彌沃佛祖心中突生懺悔,發菩提心,願度化眾生,傳弟子度化眾生的力量,授五明學科,創八萬四千法門及大圓滿法……
故事講完之後,一些人要聽釋迦牟尼佛祖傳法的故事,說唱藝人拗不過眾人,開口講道:
自從喬達摩·悉達多王子離家後四處漫遊,跟隨數論派先驅阿邏邏加羅摩和鬱陀加羅摩子學習禪定。數月之後,他覺得難以得到解脫,開始嚐試嚴格的苦行來發現真理。據說,當時喬達摩·悉達多認為人身需要苦行,脫離體液才能悟出真理,如同摩擦濕木頭不會生火一樣,他開始逐漸減少飲食,直到每天隻吃一粒,後來每七天進餐一次。身著鹿皮、書皮,睡在鹿糞與牛糞或荊棘叢中,六年後,他形同枯木。
在求解脫無效的情況下,他開始淨身進食,渡過尼連禪河,來到伽耶,坐在畢缽羅樹下麵沉思冥想,後來這樹被稱為菩提樹,整整七天七夜,覺悟出“四諦”的真理,頓悟成佛,時年35歲。
釋迦牟尼佛祖於晚年時期,帶著隨眾及諸大阿羅漢前往雪山傳佛法,在經過森林,走過荒漠,跨過大河後翻越雪山,終於到了一個叫香巴拉的王國,遇到了香巴拉王國的第一世國王蘇禪德喇。香巴拉國王感於佛祖的精神,發心供養佛陀的僧團。此時佛陀問香巴拉國王為什麼不修持佛法呢?
這時香巴拉國王蘇禪德喇回答說:“並非我不修佛法,我是想看看有沒有能修持無上大法之佛法,能不出家,且保有現今財產及一切所擁有的東西,又能即身成就之法呢?”
佛陀仔細觀察蘇禪德喇後,覺得此人深具密宗根器,且密法之因緣具足,便傳授香巴拉國王一世密法,而使香巴拉國王即身成佛。這時跟隨在佛祖身邊的諸大阿羅漢雖然不至於心理不平衡,但心中也是很納悶,便問佛陀:“為什麼此香巴拉國王可以得到這無上大法,且即身大成就,而我們這些大阿羅漢果的佛弟子,費盡千辛萬苦的修持,方得證果呢?”
佛陀便告誡眾弟子說:“香巴拉國王,久遠劫以來常修蜜法,且深具密宗大慧命,方可受持密法。而我教在佛法教育上.一向以隨應機緣或應時應地、應慧命法緣而教授佛法。”
經佛陀之解釋,化解了眾弟子的疑惑。因此,香巴拉國王一世即是釋迦牟尼佛祖親傳密法的傳承弟子,也可以說,於香巴拉王朝中的一切密法及修行,都是源自於釋迦牟尼佛之傳承……
旁邊一個白胡子老人放下手裏的轉經筒對說唱藝人說:“德仁老爺,您說香巴拉這個地方到底存在不存在?”
說唱藝人抿了一口茶,對著眾人說道:“佛經和六世ban禪·額爾德尼·羅桑·班丹·益西·貝桑布寫的《香巴拉指南》中都有提到,至於存在不存在,誰也不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