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是很漂亮的。

\"這塊野豬皮,小攀你打算出售嗎?要是出售的話,我們供銷社願意出5塊錢高價。\"

供銷社的人詢問張攀。

這個價格可不低了。

徐青青是城裏人,對此有些不解,為啥野豬皮能賣這麼貴。

張攀笑著告訴徐青青,豬皮可是好東西。

很多人可能都不知道,豬皮是一種皮革材料。

野豬皮比家裏的豬皮要厚的多,所以質量更是上佳。

這麼大張的豬皮,也就珍貴了。

雖然說,在價值方麵,豬皮無法與很多動物皮毛如貂皮、狼皮,虎皮等珍貴的皮子相媲美。

但豬皮的實用性比這些皮子可要高的多,應用也更加廣泛。

當然, 也就是這個物資匱乏的時代,野豬皮才會利用起來。

後世,已經很少見使用野豬皮來製作東西。

聽到張攀說,可以用野豬皮來製作各種外套、鞋子、手套等東西的時候,徐青青人都麻了。

好家夥,她腦補了一下野豬皮做成的皮衣,有些搞笑的說。

不過使用野豬皮製作各種工藝品,需要很好的手藝。

張攀的母親雖然會用縫紉機製作衣服褲子啥的,但還真不會用野豬皮,於是張攀便把野豬皮賣給了供銷社。

除了野豬皮外,野豬肉的大部分也都被他換成了錢。

殺豬飯,不需要太多肉。

野豬的內髒、豬下水還有排骨等,這些從野豬身上剝下的邊角料。

才是今天殺豬飯的主角。

這些食材的多少,跟野豬的大小息息相關,要是體型大的野豬,材料也會多一些。

張攀狩獵的這隻野豬大小在300左右,所以邊角料大約有三十斤,足夠他們一家吃了。

不過,張攀覺得光吃邊角料不太好。

總得要一些肉吧。

於是割了約十斤的野豬肉,加入其中一起烹飪。

這樣一來,味道,食材,數量都夠了。

一眾張家的小輩,在旁邊看的直咽口水。

張清月倒是還好。

她這幾天天天吃肉,所以並不是很饞。

而且野豬肉,在她心裏,沒有野雞燉蘑菇好吃。

看到張攀如此舍得,拿出了這麼多肉,老張家其餘人也都感慨張攀慷慨大方。

心中不禁也有些感動。

原本,家裏這麼多人,他們都不奢望能夠吃肉,隻是期望能夠喝些湯,嚐嚐殺豬飯的味道而已。

但現在看來,他們每個人都有望能夠分到幾塊肉品嚐,怎能不讓他們欣喜。

食材準備就緒,烹飪的人也該上場了。

李月娥,大伯母,三嬸,便是今天的烹飪人選。

這個年代的家庭主婦,沒有不會燒菜的。

味道方麵也不需要擔心。

養殖場的廚房,成為了她們的炫技場。

李月娥廚藝最好,所以由她掌勺,大伯母和三嬸切配。

三人配合默契,很快便在廚房忙活了起來。

洗肉,切菜、炒菜,一切都有條不紊的進行著。

不一會,廚房裏彌漫著濃鬱的香氣,可把一群外麵的圍觀小屁孩給饞的,垂涎欲滴了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