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葛朗台
說顏老板是一個古板的人沒有人不相信。他一不會抽煙,二不會喝酒,三不近女色。這樣的人,肯定沒人相信他是一個億萬富翁。可他確確實實是一個億萬富翁。就是這個外表寒酸的顏老板,以區區4800萬元的低價位一舉成功地收複了\"珠商集團\",使他在一夜之間就擁有了遍布珠海市中心的六家大商場、兩個專賣店、三個菜市場、兩棟寫字樓……據行家計算,他\"收編\"的這些商業點兒,僅地皮就值上億元!而他本人竟然沒有小汽車,上班下班都是騎自行車,他給他的經理們都是每月上萬元的薪水,而他自己卻給他自己定的\"工資標準\"是每月千元。
實際上,他每月花費的總和還不到1000元。
這單從他吃飯穿衣上就能看得出來。他一直喜歡吃家鄉的辣羅卜和臭豆腐;穿衣則更是簡單,大多是從地攤上買來的十幾元一件兒的低檔劣質服裝。
可做起生意來的顏老板卻一點兒也不寒酸,真是有大刀闊斧的氣魄。可就是掙了錢自己絕對舍不得花,甚至,嚇得連女朋友都不敢\"紮\"。
人們都傳說著這樣一個故事:一位香港的女老板找他談生意,並暗示他:隻要談成了可以幫助他在香港、澳門、美國等地注冊公司。這對於正想往國外發展的顏老板來說正是夢寐以求的好機會。
他如約前往,可到了女老板的住地後才發現上了當。女老板躺在遊泳池邊的白色躺椅上,身著三點式,根本沒有談判的意思,隻是要求顏老板\"放鬆放鬆\",\"隨便聊聊\",並\"陪她遊遊泳\"。這使顏老板很為難,來的時候的一肚子計劃都連嚇帶忘地丟光了。他得罪不起這位女老板,該女老板的父親堪稱國際級富豪,若能得到他的支持,顏老板的事業就會有一個新的轉折。
可麵對這樣一個熱情洋溢的女子,顏老板的心中突然害怕起來,什麼情緒都沒有了,隻想快點兒離開這個不摸底細的地方。
經過了這次事兒後,顏老板發誓在40歲之前是不會找什麼女人了。他怕別人有\"企圖\",他怕自己識不破別人的\"企圖\"而使他的\"偉大的事業\"毀於一旦。因此,他還是像從前一樣,騎著他的舊自行車上班,在他的公司大樓進進出出,活像一個勤雜工。
南方某小報把顏老板恭維成中國新一代貴族的楷模,我不以為然。
這就出現一個問題,中國需要什麼樣的\"大腕兒\"或者說什麼樣的\"貴族\"?是像顏老板這樣的嗎?恕我直言,中國並沒有真正的貴族,而隻有土頭土腦的土財主。中國現在的確不一樣了,生活在不同層次和不同水平的人謀生的方法很不一樣,炸羊肉串兒的、釘皮鞋的、賣餛飩的、剔頭的、按摩的,還有賣身的和所謂出賣智慧和主意的……我們的生活中的確出現了許多的\"貴族\",現在不是講要\"抓住機遇\"嗎?那麼好辦,中國人最會抓機遇,弄到最後,好像我們中國人都成了機會主義者。我們眼中能看見的都是些什麼人呢?不是惡聲惡氣的\"暴富\",就是表麵裝窮的土財主。中國自改革開放以來,隻要真能堅持\"100年\"或\"50年\"不變,照這樣發展下去,中國大陸上產生出真正的貴族來,恐怕還得\"100年\"或\"50年\"。
在中國的傳統觀念中,孔聖人應當被放在頭等的位置,當然,孔子有\"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偉大理想,但是,孔子真正向往的人生卻是\"浴乎沂,風乎舞雩,詠而歸\"。用現在通俗的話講就是\"去沂河裏洗洗澡,去舞雩台上吹吹風,然後一路唱著歌回家\"。這種瀟灑悠閑的風範是何等的親切感人,聖人尚如此,況我輩庸人乎?
從常識上講,有了富裕才能有選擇,而今天的人的選擇最最重要的選擇有三個方麵:①人的健康長壽;②獲取知識的機會;③能得到盡可能高的生活水平所需要的物質條件。消費潮流的變化實際上折射著人們思想認識的變化,今天的人生活節奏越來越快,時間被高度濃縮,時間變成了金錢,金錢又能夠購買時間。在這一點上我們同古人相比,真是太\"窮\"了,古人有得是時間,而我們要用金錢換時間,可換來的時間怎麼用?就是讓我們生活得更加舒適,條件更加好,而不是像一個老守財奴一樣,終日坐在家中就知道數錢。試問,過這樣的\"富人的生活\"有什麼意思?
這在中國的老板中不能說是為數很少的一部分人,即便是在年輕老板當中,這種\"慳吝鬼\"也大有人在。我的一位朋友從南方回來,告訴了我他的老板的故事,我覺得十分有代表性。他的老板是從廣東來到北方的一位年輕老板,才34歲,可是老成持重得讓人受不了。老板之所以稱之為老板,就因為他有令常人驚歎不已的資本和財產。可我的朋友的這位老板卻是個怪人,對什麼都興趣不大。有錢當然好,可他並不快活。有時,他不知想起什麼來也帶著幾個下屬到什麼高級飯店吃上一頓。小職員們都高興得滿麵紅光,隻有老板不動聲色,在他,這是\"家常飯啦\"。
在保鈴球中心,大家都喊叫著讓老板投一個好球,可老板皺了皺眉頭,很不情願地出資隻投一次,而且,根本不沾邊,看來,他也是很少來這種高消費的地方。以他的金錢,每天來這樣的地方也可以,可是,他除了賺錢之外,對其它的娛樂並沒有什麼特殊的愛好。
以他的錢和經曆,這世界已很少有什麼能令他真正歡欣鼓舞的了,他雖然隻有34歲,可心境卻與一個老頭無二。我的朋友告訴我,他會為發到了薪水而大叫大跳,可他的老板不會;他可以為贏得了同伴們打賭輸給他的一瓶好酒而歡呼雀躍,可他的老板不會,因為他有錢,而且守著這些錢,其餘的——包括生活和生命——對於他已無任何波瀾而言。他怕別人拿走那曾經隻屬於他的金錢。
信仰危機與臨時抱佛腳
一個人過分地沉浸在感性的享受中,精神將會極度地匱乏。什麼信念、理想、追求都物化為錢的需要。
實際上很多人都不會想到,在斯德哥爾摩莊嚴的音樂廳中,各國諾貝爾文學獎的得主們在這裏發表的演說都在反複重複著同一個主題:我們人類的精神世界正麵臨著危機。
英國作家戈爾丁坦率地提醒人們:要麼我們自己把自己從地球上消滅掉,要麼一步步地蠶食地球所賦予的財富,直至把它毀滅。今天人們拚命追求物欲的結果,就是給自己掘著墳墓。在一個由個體老板\"集體集資讚助\",內容就是拍攝個體老板故事的電視連續劇的新聞發布會上,我聽到了一位叫做\"高大個\"的老板的\"高見\"。聽說,他是一個世代要飯人的後代,當時,他對著新聞界正臉紅脖子粗地講自己的感想:\"我認為,從現在開始,我們的社會中再也不會誕生什麼精神貴族了,主宰生活潮流的隻有我們——金錢貴族。\"
此時,我突然發現他過分自傲的背後是極度的自卑的內核。人們都能聽得出來,他是在吹牛。一個誰都不信的人,那他隻能信自己。接下來就是\"吹\"自己了。人都有一個特點或曰弱點就是表現自己,也許是為了炫耀,就像麥當娜炫耀她的裸體一樣。一些出人頭地的人口口聲聲說喜歡過平淡的日子,可真讓他過幾天試試,還真有點難受。所以有好事者給名流們下了一個定義:他們是一輩子辛勤工作換取一個\"眾所周知\",然後趕快戴上墨鏡以免被人認出來。
換一種說法就是:是人都想表現自己,能在眾人麵前露一手,不論對誰都是一件快樂的事情。
體現在語言上,就是吹牛。
清醒、幽默地\"吹\"一下,隻是博得人們的一笑,也是生活中的一種情趣。比如長相有些困難的陳佩斯說:\"我這光頭,幾百年才出一個。\"好像史無前例,後無來者似的。這沒有什麼隻是博得你的一笑。
還比如某些廣告語實際上也是一種神\"吹\",或者說是一種\"俏皮的誇張\"。美容院的廣告說:請不要在我院門口對一位妙齡女郎調情,她可能是你的外祖母!這樣的\"吹\",你信嗎?不信,但是心理上可以接受,因為,你明知道這則廣告在\"吹\",不會把它當做事實。
可吹牛失去了幽默,那就是說大話了,就會讓人討厭。就像有些\"新貴\"們,動不動就吹牛,而且\"吹\"得天翻地覆。我就常常聽到有些老板對別人說起自己的經曆時,常愛用這樣的\"謙詞\":真不知道是怎麼回事兒,我怎麼一不留神就成功了?言外之意,我生來就是天之驕子。就像我們上麵提到的那位個體老板。
他接下來說的什麼我都沒記得太清楚,但是他的語氣怪怪的,我隻感覺到一種無奈和淒涼的情緒。人世間的無情往往就是這樣,人沒法選擇自己的出生,可人卻往往都有根據出生而判斷他人貴與賤的嗜好。我已經看出了一些新聞記者那種鄙夷的神情,我很為台上正在發表\"演說\"的\"高大個\"難受,他正是人們這一古怪嗜好的犧牲品,他在懂得了自尊的時候卻得不到自尊,在懂得了努力時卻得不到社會的重視和承認。
他最後的結束語很簡單\"我是一個下等人,這是老天爺從我一生下來就給我蓋上的印,就像我們領執照時政府給我們蓋上的印一樣。既然我無法抹去還有什麼可怕的呢?還有什麼可相信的呢?我隻信我自己,患得患失的感覺在我身上找不見,我可以毫無顧及地去拚搏,因此才有了今天。\"
可以這樣說,今天的新貴中,有許多當年的失敗者或失意者,我們這個轉型期的社會及他們自身的窘境所提供的破釜沉舟的勇氣,令他們成就了一番夢想不到的奇跡。
可是他們依舊茫然。
我就專門研究過一些有了錢的老板們的心理,他們有時也覺得很無聊,談不到什麼信仰,有幾個成了\"居士\"或\"信了基督\"的大約都是臨時抱佛腳。真問起他們有關佛教或基督教的若幹問題,他們也是道聽途說,一知半解,而且有時顯得很無聊。今天養寵物,明天捧歌星,後天炒股票,大後天跑保險,反正沒事兒幹,用一句北京人的口頭禪就是:這年頭顛三倒四的事兒\"海\"了去了。
改革開放以來,老板們真是\"千年得一回\"的好機會,普通百姓不能說一點兒實惠都沒得,至少是吃的好了,穿的好了,住的也好了,這當然都是大進步,也是小平同誌說的\"奔小康\"的硬指標。可是,精神上呢,沒有人說\"精神文明\"不重要,但是\"精神文明\"需要\"建設\",怎麼個\"建設\"法?沒有現成的模式,這個問題的確不好回答。
神仙保佑
辛老板什麼事兒都可以放棄,隻有兩件事兒不能放棄。一是簽合同數票子的時候,一是到劉大仙那兒算卦\"接收氣功\"的時候。
我們就來說說這個劉大仙,不少老板都把他當神一樣地供著。劉大仙原名劉半仙。他是從一次\"月食\"的預測開始出名的,而且在天上出現月食的那天,在現實世界上出現的異常現象同劉半仙說的絲毫不差。
不知是自然和社會的巧妙配合還是人的思維的奇妙聯想,反正,這一下劉半仙可出了名。
首先來找劉半仙的當然是錢袋和肚子都鼓鼓囊囊的老板們。他常常說話隻說半句,然後故作神秘地說:\"天機不可泄露!\"可是收錢的時候絕不是一半。
實際上劉半仙之所以能成為\"氣功大師\"兼\"預測學家\"應當歸功於他祖父留下來的那個破壇子。壇子裏有幾本發了黴的線裝書,都是些打卦算命的書。什麼《梅花易》、《萬法歸宗》、《推背圖》、《奇門遁甲》、《三世演禽》、《易理日課全書》、《陰陽宅大全》等等。讀完這幾本書後,他開始隻是用來給朋友們開玩笑,什麼算命、看相、測字,沒想到有人把他當真了。
這樣一來,一傳十,十傳百的,弄得和真事兒似的。找他的人越來越多,後來,他也發現光賣嘴皮子連他自己也糊弄不過去,於是他就對著一幅人體經絡圖向一位\"從昆侖山上下來的\"什麼\"真人\"學了三年氣功。然後就發功給人治病,不知道是真靈,還是\"信則靈\",不少人頭痛腦熱的毛病經過他的\"發功\"治療,竟然好了。
這一下,他名聲大震,\"劉半仙\"隨改名\"劉大仙\"。麵對趨之若騖的上門求醫算卦者,大仙實在沒有工夫管所有的人,所以為了突出重點,他專門接待兩類人:一是微服密訪的官員;二是各種各樣的老板。
當然,老板們接待得最多。
這是一個經濟主宰一切的時代,這個時代出現的\"大師\"們有一個共同的特點就是絕不拒絕貨幣,同樣也絕不拒絕權勢。用\"劉大仙\"的話講就是:\"濟世救人是我對這個偉大時代的義不容辭的責任,追求物質利益是這個偉大時代對我的理所當然的回報。\"這話說起來是二者互為因果,可施行起來則隻突出後邊這\"一個中心\"。
他弄得越是神秘,就要價越高。
大老板們少不了劉大仙,同樣,劉大仙也少不了大老板們,這才是真正的\"互為因果、相得益彰\"的哲學原理。
越是有錢的人,越是願意留在這個\"幸福\"的世界上多享受幾年。因為,大陸上的老板們對香港酒店業巨子楊誌雲的去世,還記憶猶新。據說,他的死頗有宿命的味道。以金店起家的楊誌雲後來幹起了酒店業,他也是從集資購買西班牙神父創辦的\"美麗華酒店\"開始發達的。60年代後期,這家酒店的房間才有200個左右,而到了80年代時,\"美麗華酒店\"已一躍成為擁有1300間客房的大型酒店。
後來,楊誌雲又投入房地產買賣。可是,人算不如天算,1985年3月,68歲的楊誌雲突然中風去世。他在逝世前容光煥發,精力充沛,每天早上5:30起床,毫無生病之兆。但是楊誌雲總有一種擔心,這種擔心來自一位鐵板神數名家的\"批命\",命書說到他68歲的運程時便沒有了下文,結果,楊大老板就這一年去世。
他強悍的運勢在一定程度上損害了他的命勢。
各類\"大仙\"們都是眾口一辭地說,楊大老板屬龍,生性太\"猛\",搏得太\"盡\"了,命該如此。實際上,就在楊誌雲68歲這一年,他還專程到了美國的一家最有名的醫院進行過全麵的身體檢查,檢查結果極為正常,可回港後不過數周,結果中風身亡。
香港大老板的死,實在是給大陸的老板們敲響了警鍾,神仙無處不在,信不信由你!
我的一個朋友同我開玩笑說,你想發財的話,不用費什麼勁兒。隻要剃個光頭,穿上袈裟,去\"弘法\"、\"化緣\",就說要蓋座寺廟,從那些腰纏百萬的善男信女的手中,不愁弄上個幾十萬、上百萬。
這雖然是一句笑話,但現實中卻不乏這樣的例子。我在杭州時,就遇到了一位\"和尚經理\",他剃著和尚頭,同人打交道習慣於雙手合十,但穿著上卻是西裝革履,身旁還帶著一個漂亮的女秘書,說起話來既是\"佛經\"又是\"生意經\",弄得你雲山霧罩的,不知道這生意怎麼跟他做。中國老板們對神仙的\"信仰\"同他們做生意的道理如出一轍,統統是臨時抱佛腳,都不專一,就像一個腳踩幾隻船談戀愛的人。許多老板家都供有佛像,但同時還供著財神、門神、王母娘娘、太上老君,還有的老板脖子上還掛著十字架。可以說這已經不是\"急來抱佛腳\"了,而是逮住誰就抱誰,什麼腳都抱,廣種博收。在這一點上,中國的老板同日本的老板十分相似。大概,這也正是他們的精明所在吧。因為,不知道遇到什麼事兒,那路的神仙就管上用了。
我倒不認為商人信點兒神啦鬼啦的,是什麼壞事兒。教規佛法對於欲壑難填的老板們的心靈無疑是一種約束。商人好佛,從大的方麵來說,比如對社會來說也許並非壞事。就像讀書人多了文盲就少了一樣,信佛的人多了,商界中坑蒙拐騙之類的事兒就會自然減少,一定會有利於商風的純淨。基督教曾於西方的商風的淨化,大有裨益,不知東方各種宗教對淨化東方商風是否有益。
錢,我所欲也,佛,亦我所欲也。就像魚和熊掌,可否兼得?佛家有八萬四千法門,哪一法門最最適合小平同誌提出的市場經濟的社會及其俗欲難斷的老板們?一些老板專拜\"藥師琉璃光佛\",因為此佛分管今生今世,不像\"阿彌陀佛\",念上一輩子\"阿彌陀佛\",也隻能等到你死後才能接你到西方極樂世界去\"瀟灑走一回\"。
\"藥師琉璃光佛\"為了讓俗心太重的人快快入佛道,不時地會給你一些小恩小惠,隻要你對他篤信不移,他就會有求必應,無所不驗。因此也最容易為老板們所接受,但有多少老板能\"舍身佛法\"、\"見佛成性\"呢?
老板孤獨症
坐在我對麵的麗麗還是那樣年輕,在商海中她可以說是幸運者和佼佼者。至少,她是自己闖過來了。從搞房地產生意起家始,她已經從\"代理\"(推銷員)升為經理。
在經曆了商海中最殘酷最痛苦的磨礪之後,她顯得十分自信、堅韌、實際。
麗麗從小生在南方,也許是南國的水土養育出了她的天生麗質,而且從小就是個乖孩子,什麼都挺順的,從小學起就當班長,全家人對她寄予的希望都很高。她上的大學又令人羨慕,是北京國際關係學院。可她畢業時聯係的那家意大利公司臨時撤股了,工作一時沒有著落。在北京農展館的人才市場轉遊了一圈,看見一家房地產公司在那兒\"招聘人才\"。麗麗湊上去,人家就給了她一張表,並說明下午去麵試。
後來麗麗才知道,那天下午去麵試的有160多個女孩,麗麗是倒數第9個進去的,當時的董事長已經很累了,就問她英文怎麼樣,麗麗說當然可以,老板很不耐煩地讓麗麗翻譯一篇文章,麗麗很快就譯完了。老板看著還滿意,就這樣,麗麗就成了他的人選。
可她根本沒想那麼多,搞代理麼,就是成天出去跑,好像挺有意思的。可以第一天,麗麗就碰了一鼻子灰,她哭了。她去友誼賓館,敲門後一開始的幾個人對她還是蠻有禮貌的,忘了是敲到第幾個門的時候,開門的是一個女士,聽了麗麗的介紹之後,她什麼話也沒說,用手一指門厲聲說道:\"出去!\"麗麗一時不知怎麼辦好,從小到大,從來沒受過這樣的汙厚。她幾乎是流著眼淚跑出了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