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人出身低微,鬥大的字不識一籮筐,不知怎麼搞的,一不留神就過上了王侯將相般的生活,不僅飽讀詩書之人望塵莫及,就連中低層官吏也是自歎弗如;人們心理上總是覺得不對味兒。可是,話說回來,那些老板們確實手裏有錢,理所當然地要過有錢人的生活。
我就曾遇到過這樣的場景,一次,在一家大飯店裏同幾個朋友一起吃飯,吃著吃著就聽見隔壁的雅間裏吵了起來。大約是一位\"喝多了\"的小老板借著酒勁兒\"摸\"了一把服務員小姐。那還是\"改革開放\"的初期,整個社會對\"新貴\"的看法一時扭轉不過來,端盤子的小姐全沒了往日的笑臉,對著那幾個喝得迷迷糊糊的小老板毫不客氣地大罵:\"不就是有幾個臭錢,有什麼了不起的!來這兒撒野,也不看看姑奶奶我是誰?\"那幾個小老板還真被端盤子的這位小姐給鎮住了,反過來倒給端盤子的小姐賠了不少的不是,似乎確實認為是自己的\"錯兒\"。要是放在今天,可能情況就會是另一個樣子。因為今天的人很實際了,\"臭錢\"也是錢,一旦花起來就隻注意它經濟學意義上的\"使用價值\",而不注重其倫理道德意義上的\"味道\"了。
聽說過一位叫做小丁的老板,他走上這條道純屬於偶然,甚至有些傳奇色彩。他是家中的老小,上麵一個姐姐、一個哥哥,學習都是很不錯的,父母也是知識分子,希望他們姐弟三人都是上大學的料兒。可是偏偏他不行,父母愁得一天到晚地說,這個小不點兒怎麼辦呀!他也聽慣了父母的嘮叨,急了一陣子後又忘了。
一次同幾個同學出去玩兒,一不留神摔在了路邊的一塊大石頭上,額頭上起來一個大包,核桃似的。
可是就是這一摔,把小丁給撞醒了,仿佛原來腦子裏的那些亂棉花套子一樣的東西,被這麼一撞給搞得條理清晰柳暗花明了,過去老師、父母說的那些道理就像1+2u003d3那樣簡單明了了……總之,這一撞,把他的豬腦子給撞成了猴腦子了,用個醫學上的名詞就是\"腦震蕩\",可他的\"腦震蕩\"與常人的腦震蕩不同,小丁由於腦震蕩而變得清楚精明極了。學也不上了,馬上投身改革大潮,不知是他運氣好還是怎麼的,做什麼成什麼,幹什麼什麼掙錢。不到幾年的工夫,他就成為腰纏萬貫的老板。
這下輪到他神氣了,不管怎麼說他在商場上的成功填補了他們家族曆史上從未出過商人的空白。
可是家裏人還是不把他當回事兒,弄得他一肚子的牢騷。就說他哥哥吧,學業上頗有建樹,不到40歲就弄了個教授什麼的,可小丁就是瞧不上。一提到他哥哥就大發牢騷:\"他有什麼了不起,不就是教授嗎?中央文件上說教授可享受處級待遇,其實在現實生活中根本無法兌現,連個好好的科長都不如。煤氣罐要自己扛上樓,飯後還要親自洗碗。根本不像我活得這樣自在,隨便可以上哪個酒樓去吃飯……\"
可是,家裏人和外邊的人都對他不冷不熱的。小丁發現不對勁兒了,正是在中國,有許多東西是拿錢不能買到的。
實際上,這是一種根深蒂固的文化心理,這也是為什麼今天的中國社會依然不接受\"暴富\"的老板的曆史背景和社會心理。這種社會曆史背景反過來直接影響了中國商業資本的順利發展,因為,就是在這種社會習俗和文化傳統的熏陶下,老板們也要扭轉人們對\"老板\"歧視和看法,老板們也要努力改變自己不被社會重視的地位。
過去的有錢人是趕快置房置地,由原來的\"末業\"轉入\"本業\",這就是司馬遷所說的\"以末致財,以本守之\"。司馬遷實在是給中國的各代老板們指出了一條陽關大道,看看中國曆史上的大大小小的老板們的言行舉止,莫不如此。
實際上,這條路很符合中國的國情,但是對中國商業的發展卻危害極大。試想,大部分商人(指古代的商人)以資本購買土地,這對於\"地大\"的中國來說即便是有土地兼並之嫌也算不上什麼,但是,對於整個社會的經濟發展來說,是實實在在地減少了\"商業資本\",從根本上影響了中國商業的發展。
我們研究曆史,可以看到,中國直到明清時,成功的商人還是要把大量的資產用於捐官、買地、建住宅、造花園、為子弟求學、養清客、藏書畫,或者就像今天的暴富者,幹脆就揮霍浪費掉,這真是古今一理,一脈相承。
他們這樣的做法是很符合中國國情,但是,從商業發展的角度講,他們賺的錢中又有多少用於擴大再生產的投資了呢?
小資大都能激流勇退
我太太曾因為要織一件款式色彩都中意的毛衣四處找人,最後在朋友的介紹下找見了一家專門織毛衣的。別人都稱她為馬大姐,好,我也稱她為馬大姐。
這位馬大姐最大的愛好和特長就是織得一手好毛衣,她愛人說她是一提做飯就皺眉,可拿起毛衣來就跟孩子拿到玩具一樣的眉開眼笑。馬大姐人熱情,好求,隻要別人張口,那準成!她給人織了多少件毛衣自己也數不清了。反正誰來求她織,她就給誰織,織完人家就送給她一些禮物。
後來,有人對她說,幹脆你就收錢好了,這樣我們求你心裏也踏實。
馬大姐覺得有道理,這樣,她一個月下來能織5~6件毛衣,每個月能有100多元錢的收入。馬大姐心裏挺高興的。再後來,馬大姐的單位垮了,她下了崗,每月隻能領到50元的生活費。你想想,今天的生活標準,區區50元能幹什麼呢?
老頭兒的單位那邊是半死不活的,這個月領上工資了,下個月還不知道能不能領上工資。而且,扣來扣去的,也隻有300多元錢。最要命的,是單位還拴得挺死,每天還要\"打卡\"什麼的,根本不能出去幹點兒私活補貼家裏。
日子過不下去,馬大姐隻好靠給人家織毛衣增加收入了。以前織毛衣是出於愛好,現在不成了,成了職業了。這樣一來,馬大姐就格外上了心思,什麼款式設計、圖案處理、顏色搭配等等,都得用心鑽研。很快,馬大姐織的毛衣水平大長。別說外人,就是光鄰居、同事、親戚的活兒都幹不完。
馬大姐同丈夫一商量,這織毛衣已經成了家中的\"支柱產業\",幹脆,投資買上一台毛衣編織機,這樣一天就可以織一到兩件,效率會大大地提高。
有個朋友讓我帶他到馬大姐家織一件毛衣,等我帶著這個朋友去馬大姐家的時候,好家夥,隻見他們家裏毛線都堆到房頂子丁。馬大姐告訴我,現在她一個月能賺1000多元錢,比以前好多了。
我問她,累不累。馬大姐說怎麼不累,可看見人家穿上了新毛衣,自己也高興,再說,收入也不錯呀。
我對她說,你應當\"擴大再生產\"。她沒聽懂。我就解釋說,比如你開一個小型的編織廠之類的企業,前邊再有間門臉兒。這樣後邊生產,前邊銷售,不是能掙更多的錢嗎?
馬大姐聽了連連搖頭,\"兄弟,你可別說這個,咱這輩子沒有發財的命,隻要混口飯吃就行了。你沒瞧見我們街坊老李,本來開那個小商店就挺好的。可他非要往大了鬧,要開什麼食品加工廠。結果怎麼樣?就光是衛生防疫的官老爺們,他就對付不完,再加上原料的事兒、籌集資金的事兒、雇人的事兒、租廠房的事兒,弄得他都快急得上吊了。那還不如他原來開著那家小商店好呢。最最主要的是怕別人罵咱們認錢不認人。\"
我聽了她的話後什麼也沒說,大約馬大姐隻想穩步發展吧。
所謂\"見好就收,激流勇退\",這話是中國的古人說的,可時至今日,它的追隨者依然存在。
可我心裏有股說不出的感覺,所謂\"認錢不認人\",是一句近乎罵人的話,誰要是遭這樣一句嗆,就等於說他連人性都沒有了。所以,多年來中國人早巳習慣於\"認\"老婆、孩子、父母、親朋、上司、關係戶……就是不認自己,覺得自私;不認法律,以為無情;不認金錢,視作糞土。認來認去,認了幾千年,認出了等級壓迫、人身依附等封建味道極濃的文化體係。直到今天,人們的思想仍然放不開,覺得沒有單位、沒有領導、沒有關係,那我們怎麼生存呢?
馬大姐已經開始拋棄這種\"溫情美德\",開始\"認錢\"了,她是在下崗的大潮流中被迫\"上道\"的,未免心理準備略顯不足,她已經朦朧地感覺到走上了這樣一條路是對自己曾經創造的財富的一種肯定。她本應該掙錢掙得心安理得,在改革開放的年代,隻要找不出違法的證據,就得承認財富是勞動所得,有財富的人就應當得到社會的承認,就應當有社會地位,就應當得到全社會的尊重。同理,人們付出了勞動,就應當有報酬,就要被社會承認。
而馬大姐的心情恰恰相反,她雖然走上了經濟這條陽光大道,但是,腦子裏封建的東西殘留得還不少,\"溫情\"之忌不得不考慮,這在某種程度上也限製了馬大姐的\"擴大再生產\",真是\"見好就收\"了。
中國人這種心理,造成了中國的私營經濟不能放開手腳大規模發展的狀況。實際上,沒有千千萬萬個個體戶和私營企業主,市場繁榮不仍舊是一句空話嗎?沒有大批的竟相下海者,中國恐怕永遠也出不來實業家、商界大亨。
不光是小老百姓信奉見好就收、激流勇退的信條,就是有野心日後發達起來的大老板初做生意時,也是伺機而動,見好就收。
現任香港華達投資集團董事長的李小華在80年代初,他第一次南下廣東時,花了4000元,買了一台噴泉式果汁製冷機,他把這台機器弄回北京後,想了半天,覺得旅遊勝地北戴河是個賺錢的好地方。他馬上同一位朋友合作,他出設備,那位朋友出場地和人員,一家\"冷飲商店\"紅紅火火地開張了。那年夏天,這台冷飲機在北戴河可是出盡了風頭,來北戴河避暑的人爭先恐後地排起了長隊品嚐這清涼飲料。當秋天來臨的時候,李小華敏感地感覺到,今年獨領風騷的冷飲機明年肯定會布滿海灘,競爭的激烈可想而知。
他果斷地下定決心,賣掉那台被朋友稱為\"印鈔票機器\"的冷飲機,事實果然印證了他的想法。李小華就是靠著自己的隨機應變和見好就收的精神,才能激流勇退,穩紮穩打地前進的。好固然是好,但是我總覺得這裏麵少了一股子闖勁兒。
小資怕做\"出頭椽\"
小霞在武漢學的是海關檢疫專業,畢業後被分配在上海海關部門做檢疫工作。這是許多大學生夢寐以求的工作,而小霞卻膩味透了,不出三個月就辭職不幹了,氣得她的父母打來急電罵她,急電上隻有兩個字:荒唐!
自信的小霞憑著自己的本事考進了特區海關,可不出一個月,她又不幹了,來到海南電視台做節目主持人,她有學曆、有特長、有社交能力。很自然,她順順當當地成為特區一家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可是,沒過一年,她又不幹了。等到我見到她時,她已經是一家不大不小的公司的老板了。
\"每月800元的工資,鬼才給它幹呢?\"當我問起她離開電視台的原因時,她帶著不屑一顧的神情說。當我再問她下海的經曆時,她吐了一口煙圈,淡淡地說道:\"命中注定吧!\"
好一個\"命中注定\",我聽小霞的朋友說,她可不是一個一般的闖\"海\"人,小霞不是那種沒有頭腦的小姑娘。她的男朋友去了美國之後,她好像一下子變了一個人,變得對什麼都心神不定起來。按理說特區海關給她提供了一個不錯的位子,可是她不滿足;電視台的節目主持人又使她大為風光,可她還是不疼不癢地放棄了。數不清的公司聘請她去當公關部主任或經理,她逐一審查後都一一謝絕了。
最後,小霞選中了一位金融界的總經理,受聘於他當秘書。這位總經理素質不錯,文靜、厚道、深沉、可信賴,在總經理的眼中,小霞也不僅是美女,他欣賞她的成熟和冷靜,尤其是她對於異性那種拒人於千裏之外的清醒。不管小霞承認與否,命運卻依舊順其自然發展,在她如影隨形地跟隨老總的秘書生涯中,那顆早已埋入的愛的種子已經充滿生機地破土而出。在總經理確認她的感情之後,終於向她提出求婚。小霞早有心理準備,她十分鎮定地反問老板:\"你對太太最起碼的要求是什麼?\"
\"服從。\"老板不加思索地回答。
小霞沒有作聲,她來了一個緩兵之計,以\"我現在還年輕,我想趁我年輕的時候,搞一番事業,然後再說結婚之事\"為由,請總經理給她貸款協助她開辦一家公司。
老板自然答應了她的要求,後來,小霞同我談起這件事來慢慢地說:\"給他做秘書,我已經失去了一半的我。再給他做太太,我怕連哈巴狗也不如了。我很信命,我憑著我的頭腦、精力和口才,我把期貨生意做得紅紅火火的,給老板掙了不少的錢。我也成了一個富婆。可是,我的下半輩子的生活恐怕是半壁江山、孤枕獨眠了。出國我是不想出了,現在的商戰搞得我筋疲力竭,再說,美國對我已經失去了吸引力……老總嘛,對我已經失去了吸引力,他要求的是服從,可我做不到。再過幾年,我就該回北方養老啦。我幹得夠多的了,不想拚命了。如果再拚下去,我總覺得我不會有好結果的。\"
小霞後來真的回到了北方,在自己手中有了一些資金後,她又搞起了股票生意,買進一大批原始股,等待股市行情上漲,人在家中坐,錢從天上來。清晨手拿股票出門,隨手往股市上一拋,千萬張\"大團結\"就從別人的錢夾裏、信用卡上、存折中飛進了她的手裏。
這個差事的確不錯,但是得見好就收,當小霞有了一個7位數的存折後,就金盆洗手,不幹了。過起了悠閑的貴族生活,她戲稱自己的生活是\"有閑階級\"的生活。
小霞是女人,女人都是求穩,可男人的情況也差不多。三個小老板,由於經濟生活最終\"從五湖四海走到一起來了\",在大連市新開發區一同搞\"市場經濟\"。一次碰上了機遇,手頭著實賺了一大筆錢,如果,就內地的情況而言,把他們列入大款兒的行列也不過分。某日,三個哥們兒一合計,買了一輛\"奧迪\"100型小車,從此,他們全省了擠公共汽車的麻煩了,但是不到半個月,他們在虧了8萬元的情況下毅然決然地把小汽車脫手了,重新又加入了受時間約束的擁擠不堪的班車大軍隊伍。
用他們的話說就是\"包子肉多不在褶上\",有了幾個\"零花錢\"就行了,不要張揚。在京城,真正的闊佬似乎學得都很乖,看似平靜的外表下實際上包裝著一個個商戰高手。大約是古都特有的曆史底蘊和文化積澱在潛移默化地浸潤著他們,至少他們以自身的行為重新詮釋著\"不露富\"的古訓。
我再次見到大老板金明時,他已經改變了過去披金掛銀的裝束,簡樸如常人。\"不少的朋友勸我不要這麼顯富,你應當調整心態,我聽取了朋友們的意見,心態真的變了,現在已經成了平民心態了。在北京,哪個是服人的主兒?特別是有了錢的人,都有不比別人矮一頭的優越感。可做生意是另一回事兒,有人老把u0027職業u0027與u0027精神u0027混為一談,似乎職業的付出成為精神的代價。於是,即使在工作條件良好的情況下,薪水也不低,可仍然我行我素,極力要表現自己。實際上很無聊。你說呢?\"金明已經很有心得了。
我覺得他的話不無道理。
金明是開發廊的,用北京人的話講就是\"越混越壯\",現在,光在他名下的美容美發廳就有三個,還有一個是在他太太的名下。可是,生意做得越\"火\",金明的生活越像一個普通老百姓,從言談話語到行為舉止,像金明這樣的老板在京城為數不少。
有錢難買真休閑
一夜暴富的事兒沒見過,但聽說過。比如某某人專揀別人不幹的事兒幹,不長時間就\"發得一塌糊塗\"了。現在,這種\"天上掉餡餅\"的事兒是不好碰了。原因再簡單不過了,中國人多,而\"餡餅\"極缺。不論你是富了更想富,還是窮了想革掉窮,都變得越來越無機可乘了。
一位老同學從東歐的什麼國家跑回來,費了好大的力氣弄了一個什麼集裝箱,又急急地趕回那個並不富裕的國家去。看他那樣子,人整整地瘦了一圈兒。
問他\"為什麼這樣辛苦?\"
他說\"去日本沒趕上,去美國又沒希望,隻好去了東歐。就這樣,一呆就是8年。現在大小也成了一個老板了。\"
但是,他還是說自己命苦——是受罪的命!他倒是十分羨慕我的悠閑生活。看看他自己吧,錢是賺了一點兒,可有什麼用,老婆跟別人跑了。自己回國後,別人說他臉色不好,他檢查了一下,也不知是不是大夫嚇唬他,說他有糖尿病。他聽完後,更加麻煩。錢倒是賺了幾十萬,可還能過幾番人生?恐怕損失的太多了,這些損失不是金錢所能補回來的,象美好的婚姻、健康的身體等等等等。
\"我有錢,可健康呀、友情呀,哪裏有賣的呢?\"他說。在電視上也見過一些滿麵紅光、精神抖擻的大富翁們,都不約而同地宣稱:\"錢對我來說是無所謂的,即便是現在想做一番事業,也不是為了賺錢,我最理想的生活方式嘛,就是喝茶、讀書,想讀什麼就讀什麼,沒有目的性。這樣嘛,才叫生活。\"起先,我覺得這是闊佬們在故意擺姿態,可是,不止一個闊佬這樣說了之後,也真叫人動心。我忽然想到:老板也是人,也有他們樸素的一麵,也有他們真心誠懇的一麵。或許,在他們追求平民百姓夢寐以求的\"宏福\"的同時,也產生出享不了\"清福\"的遺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