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能力,是指領導者率領部開展工作、推動工作和完成工作的本領。能力“新”觀,是相對於新形勢下對領導幹部能力提出的新要求而言的。自黨的十六屆四中全會《關於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的決定》以來,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建設一直成為黨建的“重中之重”。黨的十六大報告曾將領導幹部的執政能力概括為五個方麵。這五個方麵為:一是必須以寬廣的眼界觀察世界,正確把握時代發展的要求,善於進行理論思維和戰略思維,不斷提高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二是必須堅持按照客觀規律和科學規律辦事,及時研究解決改革和建設中的新情況新問題,善於抓住機遇加快發展,不斷提高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三是必須正確認識和處理各種社會矛盾,善於協調不同利益關係和克服各種困難,不斷提高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四是必須增強法製觀念,善於把堅持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統一起來,不斷提高依法執政的能力;五是必須立足全黨全國工作大局,堅定不移地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善於結合實際創造性地開展工作,不斷提高總攬全局的能力。近幾年來,我們在推進黨的建設新的偉大工程時,就以提高領導幹部科學判斷形勢的能力、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應對複雜局麵的能力、依法執政的能力、總攬全局的能力等來加強黨的執政能力建設,黨的執政能力有了顯著地提高。
然而自2008年以來,隨著形勢的發展變化,特別是持續漫延的國際金融危機給正在經曆轉型之痛的社會主義中國帶來更為嚴峻的挑戰和空前的壓力。同時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的提出,也給我黨領導幹部的能力建設提出了新課題、新要求。然而,麵對這些新的情況,一些領導幹部顯然還不能適應科學發展的形勢和要求,不能在科學發展中找準自己的位置、發揮自己的能力,工作中出現重大失誤。如一些領導幹部不能統籌處理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的關係,不能處理長遠利益和短期利益的關係,致使環境汙染事故屢屢發生,給國家和人民的利益造成巨大損害,如太湖“藍藻”事件就是很好的教訓。還有一些領導幹部固步自封、不思進取,隻是守攤子、糊攤子,工作上無所作為,缺乏創新精神,工作無起色,改革難突破,為官一任卻“山河依舊”。
而最讓一些領導幹部措手不及的,恐怕就在於應對新形勢所帶來的各種危機、矛盾以及媒體輿論尤其是網絡問題。剛剛過去的2008年,無疑是危機顯現的一年,受全球金融危機的影響,不少企業紛紛倒閉、停產、破產,經濟增速放緩,失業人員增加,農民工大量返鄉,壓力和挑戰前所未有;2008年還是群體性事件和極端事件較多的一年,甕安事件、隴南事件、孟連事件、上海閘北事件、出租車罷運事件等接二連三,矛盾重重,並呈加劇之勢;2008年還是網絡網民活躍的一年,“周老虎”事件、周久耕事件、“一夫二妻”事件、“猥褻門”事件等不斷暴光,網絡問政極大地考驗著政府的執政方式和執政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