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十七章 小兒口腔疾病與保健(一)(3 / 3)

由於四環素類藥物對發育中的牙齒和骨骼的毒性作用,1982年我國衛生部規定兒童停用這類藥物,四環素牙的發病率將會逐漸減低。

另一種原因是牙齒發育期問飲水中含氟量過高而造成的“斑釉牙”。這種牙顏色發黃、發棕,牙齒很脆,輕時牙齒表麵尚光滑,重時牙齒表麵坑坑窪窪。在我國內蒙、山西、河南、河北、山東、福建等地比較常見。

第三個原因是母親在期間患發燒、感染、營養不良等疾病;或者嬰兒時期患髙熱性疾病,如肺炎、麻疹等,以及嚴重的消化不良、營養缺乏,如缺乏維生素八、鈣、磷等。這種原因造成的牙釉質發育不全,牙齒表麵疏鬆,不透明,呈白堊狀,嚴重的表麵還會出現蜂窩狀、帶狀的缺損,牙麵凹陷處由於食物中色素的沉積常常呈現黃色。這種牙齒一般都不結實,容易磨損、過敏,也容易患齲齒。

以上三種原因造成的牙齒顏色、質地的異常,是牙齒發育過程中的缺陷,一旦出現,目前還沒有有效的方法治療,用修複或漂白的方法隻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前牙的美觀,因此關鍵在於預防。

此外,一些兒童牙齒發育雖然良好,但由於口腔衛生不良,沒有刷牙習慣,牙齒表麵牙垢較大,常呈褐黃色或灰黑色,掩蓋了牙齒本來的色澤,既影響美觀,又容易引起齲齒、牙齦炎。這種情況隻要養成良好的口腔衛生習慣,早晚刷牙,保持牙麵的清潔就可以使牙齒恢複正常的顏色及光澤。

齲齒是什麼原因引起的?

齲齒一般叫做蟲牙或蛀牙,是一種口腔常見病,在世界許多國家都很普遍。病能發生於任何年齡的人,但以兒童最多見,我國兒童中齲齒的發病率高達80外。

齲齒是怎樣引起的呢?一般認為,齲齒的發病原因與細菌、食物及牙齒本身的組織結構有著密切關係。

首先,在這三個因素中,細菌是關鍵因素。長期的研究證明,病隻有在某些細菌參加時才能產生。口腔裏能使牙齒形成齲齒的細菌主要有變形鏈球菌和乳酸杆菌等,它們能分解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糖類),使之發酵產酸,引起牙齒脫鈣,形成齲齒。

第二,食物中的碳水化合物,尤其是蔗糖,有顯著的致作用。蔗糖能促進口腔裏的變形鏈球菌、乳酸杆菌大量繁殖,通過細菌的作用,蔗糖分解產酸致。另外,髙糖飲食,特別是富有粘性或精製的碳水化合物,如糕點、餅幹、糖果等易於附著於牙麵,又易發酵,容易引起齲齒。

第三,牙齒本身的形態、位置和結構與病的發生有關。牙齒表麵的窩溝、兩牙之間的縫隙、牙頸部是齲齒的好發部位。牙齒排列擁擠、重疊、錯位時也容易發生齲病,這是因為食物殘渣及細菌易於滯留,刷牙不易徹底,為齲齒的發生提供了有利條件。牙齒的結構對齲病的發生有重要影響,在牙齒生長發育期,由於疾病或缺乏鈣、磷,會造成牙齒的發育和鈣化不全,這種牙齒結構比較疏鬆,抗能力低,易患,患齲後進展也較快。在牙齒生長發育期攝入適量的氟,可以增強牙齒的抗能力。

此外,口腔內唾液的質和量也與齲齒的發生有一定關係。唾液量多,可以清洗和潤滑牙麵,使細菌不易停留,並且,唾液中的某些成分可以中和酸,防止酸使牙齒脫鈣。如果唾液少而粘稠,起不到上述作用,齲齒就容易發生。

由於兒童的乳牙與成人恒牙相比牙質較簿,鈣化程度低,所以乳牙更容易患齲。另外兒童飲食多為軟質食物,粘稠、含糖量髙;睡眠時間長,睡眠時唾液分泌少,年齡幼小又不能很好的刷牙,所以乳牙更易患齲齒。

預防:少給小兒吃甜食,在睡覺前吃奶或甜食後要給白水喝。幼兒要養成睡前刷牙的好習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