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體該怎樣評估風險呢?”
“風險評估有很多工具可用,如預期貨幣值分析、決策樹、模擬等。”看見朱笑笑一副畏難的神色,張馳揮了揮手,“不過,年會項目的風險沒有那麼複雜,你也用不著那些專業工具,概率-影響矩陣就足夠啦!”
知識鏈接
項目風險那麼多,怎麼保證沒有遺漏呢?
一方麵,需要及時溝通;另一方麵,需要及時總結經驗,建立組織的風險管理經驗庫。這裏,為項目提供一個普遍意義上的項目風險列表,見表11-3,可以作為項目的風險清單雛形。
表11-3 項目風險列表
類別 具體風險 類別 具體風險
遠見 缺乏清晰的遠見,導致目標設計很糟糕,項目範圍多變不定;
缺乏關注核心功能,主次不分。 技術 規模不合適;
糟糕的性能;
沒有係統管理;
設備不及時或不合適;
相關項目交付不及時。
組織 缺乏管理層的支持;
高層管理者對項目的決心不明確;
管理層缺乏有效溝通;
缺乏領導;
缺乏方向和目標;
缺乏改革和重組的決心;
管理層未讓用戶參與;
最終用戶群的作用不明確;
管理層不知道如何保留項目成員。 人員 缺乏認可;
不恰當的激勵機製;
雇員在項目完成前跳槽;
員工消極和不熱情;
人員保留和項目連續性問題;
非常緊張的環境;
過度疲勞;
非技術人員進行技術決策。
資源 關鍵用戶在預定時間缺場;
缺乏硬件資源;
預算太緊;
人員不夠;
缺乏完成任務所需的技巧;
沒有培訓及培訓預算。 溝通 限製信息溝通;
用戶或上層管理者不知情;
決策未告知所有相關幹係人;
缺乏溝通技巧;
對人們正在做的事情缺乏細心和耐心。
項目管理 不切實際的規劃,通常是太冒進;
沒有清晰的目標、任務和措施;
範圍漂移;
不同的項目不同的預算方法;
任用錯誤的人進行項目管理;
缺乏項目管理技巧;
沒有一致認可的問題解決流程;
缺乏變革管理過程;
角色和責任不清晰,以致很難找到特定活動的責任人和決策人員。 谘詢顧問 沒有足夠的谘詢顧問;
過分依賴谘詢顧問;
缺乏對雇員的知識傳授;
谘詢顧問經驗不足;
缺乏團隊工作;
目標不一致。
其他 內部問題和行政問題;
對改革支持不夠;
對項目抵製;
缺乏組織改革的積極戰略;
缺乏對改革的溝通;
用戶對改革無準備或未受培訓。
漫畫:風險清單
03 風險應對計劃——大事化小,小事化了
“項目的風險這麼多,怎麼管?”朱笑笑托著腮,愁得臉上都能滴下水來。
張馳被她的表情逗得哈哈大笑:“事情要一件件地做,急是沒用的!你對各個風險進行分析後,它們不就排好隊了嘛,然後針對靠前的製訂應對計劃啊!”
“為什麼隻針對靠前的風險做計劃呢?”
“因為那些是大風險,即會對項目產生較大影響的風險;而靠後的則是相對較小的風險。”
“你的意思是,隻需要對大風險做計劃,小風險就不用管了?”
“不是。應對風險是需要花費資源的,你的項目有充足的資金專門用來管理風險嗎?”
“那怎麼可能?老板都希望花錢越少越好。”朱笑笑想起李鄂生在經理辦公會上的表情,覺得特別泄氣。
“是啊,節約成本是每一個人的責任嘛!所以,好鋼要用在刀刃上。”張馳舉起右手晃了晃,“而在風險管理方麵,大風險就是刀刃!”
“可風險不是會變嘛,要是小風險變成了大風險呢?”
“你說得太對啦!”張馳時刻牢記著要“抓住一切機會誇獎老婆”這一原則,“所以風險管理要貫穿項目始終啊,既包括風險識別、分析,也包括計劃、監控……”
“你是說,先管大頭兒,等小風險變成大風險再說?”
“這麼說不全麵。風險管理的核心,是主動管理變化,所以,重點是要監測趨勢。這次針對大風險製訂應對計劃了,下次得重新對既有及新識別出來的風險進行再次評估,那時,原來的小風險可能變大了,而某些大風險也可能變小了……”
“大事化小,小事化了……”朱笑笑歪著頭說。
“在應對風險方麵,這就是最理想的結果啦!”張馳笑了,他偷眼看了一下正在調正身體的朱笑笑,用老師給學生們上課時的專用口吻說,“通過風險識別和評估,我們已經找出了哪些風險事件將具有較高的期望值,從而可以進行下一步規劃,即製訂風險應對計劃——針對各個具體的風險事件的應對措施。”
朱笑笑緊皺著雙眉嘟著嘴問:“那豈不是說每個大風險都應該製訂一個風險應對計劃嗎?”
“聰明莫如我老婆!”張馳先是肯定了一下朱笑笑(對待身邊的這個小女人,張馳一貫采用這種先揚後抑的策略),見朱笑笑臉上稍有那麼一點兒的得意之色,方才正色道,“但不完全正確!首先,考慮到幹係人的風險態度和承受力,可能需要把較大的甚至中型的風險都考慮進來——哪些需要製訂應對計劃,需要在幹係人之間達成一致意見。其次,風險的特點是隨時在變,所以針對每個風險,都應該有多套應對方案!”
“啊?那成本豈不是太高啦?”朱笑笑想著財務總監那張沉如死水的臉就覺得一腦門子官司。
張弛見狀有些不忍,但轉念一想,依著朱笑笑那股子偏向虎山行的彪悍勁兒,應該還是可以應付的,於是並不安慰,反而加重了語氣:“這是必須付出的代價!你不可能期待有一套方案可以應對兩個及以上的風險事件。比如,對於在寫字樓上班的員工來說,火災和地震都是風險,然而這兩類風險發生時,逃生路線都是不一樣的!因此,千萬不要幻想能製訂出一套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應對措施來!此外,我們也應在成本效益最優的基礎上,選擇最有效的風險應對策略組合,包括主要策略和備用策略。”
見朱笑笑一臉愁雲,誇張地噘著一張小嘴兒呆愣著,張馳還是心軟了,不禁摟住朱笑笑的肩膀安慰道:“發愁是沒有用的!來來來,老婆,我教你一套風險應對策略!”
朱笑笑一個小粉拳結結實實地打在了張馳的胸膛上:“怎麼不早說!”
張馳在培訓資料裏翻了翻,指著一幅圖(圖11-2)說:“你看,這就是風險應對策略,一共七種。首先來看看‘回避’。俗話說‘與其亡羊補牢,未若未雨綢繆’,要努力使風險事件不發生,或者即使發生了也不對項目產生影響——使風險的期望值等於零,這就是‘回避’或‘規避’。具體到項目裏,有很多種方式回避風險,比如改變受到威脅的項目目標、減少項目範圍、放棄有風險的項目施工方案、避免使用沒有把握的技術等。”
圖11-2 風險的七種應對策略
朱笑笑有點不明白了:“風險要是都能回避,還要什麼項目管理呀?”
“你說得對,不是所有風險都能回避,因此還需要使用其他風險應對策略。第二種叫轉移,即把威脅的後果連同應對責任一起轉移給第三方。轉移策略意味著你需要向風險承擔者支付風險成本。並且,你轉移出去的既包括風險事件的影響,也包括對風險進行應對的權利,即當該威脅變成機會時,也不再是你的機會。”
“轉移和回避到底有什麼區別呢?”
“轉移這種策略隻是將管理風險的責任轉移給另一方,並不能消除風險本身。並且,會造成成本增加,如買保險、外包某些工作等。”見朱笑笑沒提什麼問題,張馳繼續說道,“而減輕策略,則是設法把風險發生的概率和影響降低到可接受的範圍內。可以采用的措施有采用更簡單的流程、實施更多測試、選用較穩定的供應商、原型開發等。需要注意的是,對照風險期望值,減輕的成本應是合理的。”
“回避、轉移、減輕,都是應對威脅的策略,你怎麼不提應對機會的策略呢?”
“那是因為,從心理學方麵看,人們避害的需求要遠高於趨利的需求啊!”張馳笑著說,“在實際工作中,為了提前預防風險事件對項目產生不利影響,項目團隊也往往會更加關注具有威脅性質的風險,如進度拖期、成本超支、人員變動、資金缺乏或不到位、質量事故、人身傷亡、訂單轉移、供貨不及時或不符合要求、顧客要求中途變更、外界條件發生變化、政策影響等,並製訂相應的應對措施。”
“但畢竟還是有機會呀……”朱笑笑窮追不舍。
“別急別急,我這不就該說這塊兒了嘛!應對積極風險的策略主要包括開拓、分享和提高。開拓旨在消除與某個特定積極風險相關的不確定性,確保機會肯定出現;分享是把應對機會的部分或全部責任分配給最能為項目利益抓住該機會的第三方,以充分利用機會,使各方都從中受益;提高旨在提高機會的發生概率和積極影響。而無論是機會還是威脅,都可能采用接受策略……”
“啊?風險能接受嗎?”朱笑笑像看見外星人一樣瞪大了雙眼。
“當然可以!所謂接受,其實就是不為處理風險而變更《項目管理計劃》。”
“也就是說,除接受外,其他策略都會變更《項目管理計劃》嗎?”
“是的!為了應對風險,我們可能會調整工期和資源、簽訂保險與外包合同等,並且還將分配相應的風險預算——這就是我曾經向你提到過的儲備啊!”
“哦,我想起來了。那為什麼要采用接受策略呢?”
“主要有兩大原因:一是該風險事件的期望值比較小,不值得單獨製訂風險應對計劃;二是原先未識別出來的風險事件發生了,此時可以實施權變措施,也就是‘兵來將擋,水來土掩’的意思。”
知識鏈接
項目需要哪些儲備?
儲備是為減輕風險,而在項目管理計劃中所設的一種準備。它又分為兩種:
一是“應急儲備”,指為把無法達成項目目標的風險降低到組織可接受的程度,而在估算的基礎上所增加的資金、預算或時間量。應急儲備應對的是已知-已知風險,是項目基線的一部分。隨著項目信息越來越明確,可以動用、減少或取消應急儲備。
二是“管理儲備”,應對的是未知-未知風險。它不是項目成本基線的一部分,但包含在項目總預算中。項目經理對管理儲備沒有使用權,需使用時應向上級報批。
除策略、責任人、儲備外,《風險應對計劃》還有哪些內容啊?
它還包括“彈回計劃”。當所選擇的風險管理策略和方案並不完全奏效時,應允許項目“恢複原狀”。彈回計劃可能包括分配應急儲備、研發備用方案和變更項目範圍等。
無論包含什麼內容,《風險應對計劃》都必須與該風險的重要程度相匹配,能經濟有效地應對挑戰,現實可行,由一個專人負責、得到幹係人的認同。
當然,對於一些非常簡單的項目,沒必要去寫詳細的《風險應對計劃》,隻要對相關的風險做到心中有數就可以了,然後根據具體情況去管理和控製風險。以紅燒肉項目為例,其風險和應對策略如表11-4所示。
表11-4 紅燒肉項目風險清單和應對策略
風險事件 應對策略
規避 轉移 減輕 接受
張馳或朱笑笑突然出差,紅燒肉做不成了。 √
含油量太大,破壞了減肥計劃。 √
做得太鹹,影響健康。 √ √
有人說不好吃。 √
有人要求分享製作秘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