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有理想,春暖花開28(3 / 3)

剛開始,麵對和君這樣一個擁有著鮮明組織文化的集體,我以知識分子的本能采取了防禦姿態。第一次破冰是偶然翻到先生的那首詩——《我相信》,它最終融化了心靈防禦的堡壘。有句話說得很對:“你不要相信,那試行勸慰你的人是無憂無慮地生活在那些有時對你有益的簡單而平靜的幾句話裏。他的生活有許多的辛苦與悲哀,他遠遠地專誠幫助你。不然,他就絕不能找到那幾句話。”我相信,那些寫下的每一個字都是經曆了同樣的、有時是更深的辛苦和悲哀之後產生的。這種深切的價值認同,我沒有理由疑懼。

於是,和君,以及在接觸和君期間一段跌宕起伏的個人經曆,給予我第二次精神啟蒙,促使我完成了由漫遊者向苦行者蛻變。在七年的大學畢業之際,我第一次感覺到了踏實,我終於不用在各種語氣間遊移以至於厭倦自己,我終於在眾多種人生方式中充分自覺地選定了一條路,在價值坐標中給自己釘了個釘兒。

三、有目標,沉住氣,踏實幹

懵懂、衝動的青春不一定是壞事,但能從那種躁動中及時走出其實更讓人欣慰。畢業後,工作與家庭的壓力相繼爬上肩頭,在為自己重新定義的坐標係裏,一切都要重頭開始。好在自己有股天生的闖勁兒,沒關係。有目標,沉住氣,踏實幹。

我的職業方向是商業媒體記者。媒體行業裏,通常是有識見的沒心氣兒,有誌願的沒功底。一方麵,媒體工作強度與收入的回報往往不成比例,在中國的特殊國情下又要經常麵對多方誘惑,是一個理想精神顯得尤為重要的職業道路,許多真正專業懂行的記者,最終都把媒體當作創業及轉行跳板。另一方麵,媒體工作不僅要求較高的綜合素質,更需要深厚廣博的專業知識,上自宏觀經濟、資本市場,下至行業、企業,都要有透徹的理解並形成自己的判斷,這就為體製內新聞教育培養出來的知識結構單一的傳統新聞人才設置了較高的入行門檻,也為有毅力同時也有能力的人提供了廣闊的發展空間。通過在和君為數不多的幾次聽講,讓我明白了“眼界”與“境界”的區別,現在我已經更加明確了商業記者的存在價值和正確的發展方向,也愈發體會到會做人才能成事兒的道理。在和君一年,我對自己有兩個要求:

我希望能夠利用這一年時間構建商學知識框架,鍛煉產業分析技能,拓展和豐富看問題的視野與角度。我將以和君必讀書目為知識地圖,以大課為導向完成閱讀;參加班內產業學習小組,以TMT產業為樣本掌握產業分析的基本方法,同時爭取了解多個行業概況;多參加學院班級組織的講座,多與同學做專業交流;將所學融入工作實踐中。

我希望通過與和君同學們一起進行三度修煉,擺脫“看得破,忍不過,想得到,做不來”的狀態,努力將觀點內化為人格,讓知行化為一致。在要事上,要時刻銘記成事為先,學會取舍,學會駕馭心性。在日常功課上,每日一記,反省當日口過、心過、身過。此外,以堅持每日早7點起晚12點作息,每天10分鍾鍛煉這樣的小事為開始,磨礪意誌。

自己在專業知識方麵可貢獻的東西不多,但可以從媒體視角與大家分享交流信息。我懂事晚,年齡上倒算是班級裏多數同學的大姐了,可以在生活上做大家的精神後盾;在班級事務上,多做些溝通、協調工作,給咱們的藍班減輕些壓力。在和君這一年恰逢職業與人生走向十字路口,有時候很著急,怕自己太忙做得太少有心無力,但我既然選擇,就會承擔。

願生命的流逝在這一刻停止

[1](和君商學院第四屆學員,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

舞動手指,輕盈地敲下這些略帶沉重的文字,我需要作好十足的心理準備。到底要不要將自己的一切告訴大家,我已經猶豫了一些時日,畢竟這通常會帶給我一些麻煩。當幾天前看到七班同學一張張真誠的笑臉時,我才意識到自己內心的冰雪,或許已到消融之日。今天就借著寫作文的機會,說一說之前沒有說過的話。

在開始我與和君商學院的正題之前,我有必要先介紹一下真實的自己,這樣做才能真正地精神“裸奔”吧。畢竟我與和君的緣起,也是這段旅程的一部分。我並不想把這些故事帶到自己的每一個圈子裏,所以就請恰好讀到的人把它們留在心裏吧。

我的本科生活在中國人民大學新聞學院度過,幾年下來成績還算說得過去,在學生活動方麵也略有建樹。我當時有一個夢想,那也是我在二麵時告訴先生的夢想:我希望在這個傳媒融合與變革的時代站在風浪的頂端,成為一名合格的媒體經營者,為即將到來的新時代設立規則。在這之前,我需要到美國學習一段時間,將東西方傳媒體製的可取之處融會貫通,再回到祖國的舞台施展身手。

於是,我的四年本科生活均是為了留學而奮鬥。我竭盡所能練就了一身還可以的英語能力,也賺取了一些知名外媒的實習經曆。2010年3月,正當我接二連三地接獲美國傳媒名校送來的offer時,一場劇變卻改變了一切。我在畢業體檢時被查出血液指標異常,幾經波折後,我被確認患有一種目前難以治愈的血液病——原發性骨髓纖維化。

雖然醫學專業的同學們比我更專業,不過還是由我大致做下科普吧。原發性骨髓纖維化是一種骨髓增生性疾病,與白血病性質類似但進程要緩慢得多。此症的病因未明,患者骨髓中的造血幹細胞會逐漸纖維化從而失去活性,如果放任不管將會因貧血引發的各種並發症而死亡。此症目前西醫尚無特效治療方法,其發病率僅在五十萬分之一上下,而且多見於50~70歲的老人,讓我趕上真的是稀奇了。骨髓移植或許是一條可選擇的道路,但做這個手術的代價太大,我作為少數民族的混血兒,配型很成問題。即使手術成功,也難保術後能回歸正常人的生活。所以不到萬不得已,我會極力避免走這條路。

在數量不算眾多的骨髓纖維化患者中,有的人在五年內就必須終日靠輸血維持生命,有的人沒來由地不治自愈,也有人二十年內都與健康人無異。我沒有辦法判斷自己會屬於哪一種,不過當生活環境與節奏發生劇變時,我的病情有可能急劇惡化,出國留學變成了絕對不能選擇的道路,我也不得不放棄以前的全部計劃。

擺在我麵前的其實是很簡單的兩個問題:還剩下多久,以及剩下的日子做點什麼。事實上這兩個問題放在任何一個身體健康的同齡人身上,大概也沒有人能回答清楚。我不願做人生中的弱者,就算前程充滿迷霧,也不想停下探尋的腳步。生命在一分一秒地流逝,我決心用剩下的時間盡可能創造價值,並抓住一切機會生存下去。為了時刻保持國際視野,同時緊盯醫學技術發展的動向,我放棄了學院提供的保研機會並步入職場,成為了今天的國際新聞記者。

以上便是迄今為止發生的一切,曾經的夢想也許已經落滿灰塵,但我不想輕言放棄。如果原來的設想無法實現,就隻有另謀他路。留學後歸國走學院派路線的願望已難以實現,或許從經營方麵入手不失為一種選擇,但我的商科知識與技能成為了實業派路線的瓶頸。我在這個特殊的時機下發現了和君的存在,並在和君的兩個三屆學員的好友李昂達與袁帆的推薦下,踏出了申請的第一步。

很多有誌青年奮鬥的動力來自滿腔熱情,但如今已飽經風霜的我更加認同冰冷的理性。我在檢查過程中曾一度被誤診為急性白血病,甚至已經做好了與這世界告別的準備。對這樣的我而言,和君所崇尚的精神力量多少存在一些朦朧感。但是這個地方所能得到的知識、經驗和真誠的同學圈卻非常實在、令人神往。我沒有在申請過程中講述這些曲折的故事,隻求以自己的能力與決心突破考驗。幸運的是,我總算在重重難關之後留了下來,成為鋼七產業班的一員。

由於擁有著比常人更沉重的負擔,我的時間也變得更加寶貴。除了忙碌的日常工作和萬智牌賽事執法外,我還要處在中醫長期的調養與監控之下,和君的課業與班級事務對時間表本已緊湊的我來說算是個挑戰。但既然已經到來,就要無怨無悔,我不會放任任何一秒鍾從指尖溜走。我會如常完成一年的學習,並在自己關注的傳媒領域進行額外的鑽研。除此之外,請容我保留一點私心,我也會努力借助這個平台獲取醫藥的相關信息,不放棄任何希望。

至於貢獻與承諾,我想這個話題不必多談。有著一群如此善良、可愛而又值得信任的同學,我自然沒必要有所保留。也希望讀過此文的人不要對我另眼相看,我還是那個樂觀開朗的黑貓。由於工作和事務繁忙的緣故,我沒有十足的把握參與全部班級活動。但我會盡我所能,用自己的能力為大家創造難忘的一年。

人的生命就像手中的沙粒,握得再緊也會流失。我與常人的區別,僅在於無法判斷手中的那些何時流盡而已。我不需要任何形式的同情或照顧,隻希望能得到一些理解。趁著現在還能活蹦亂跳,至少應該書寫下屬於自己的精彩。這是我的信念,相信這也會是和君的信念。在此要感謝所有正在給我帶來溫暖的同學,雖然我未曾提起這些雜亂的曆史,但你們的熱情仍然融化了我的心。真心希望我們此刻的友誼,能夠突破歲月的障壁,成為真正的永恒。

願生命的流逝,在這一刻停止。

野蠻生長——一個偏執狂的自白

[1](和君商學院第四屆學員,南開大學碩士研究生)

一、長纓在手,縛住蒼龍—— 一個變革的時代

登泰山而小天下——2010年12月26日和君三麵歸來。

我們生活在一個什麼樣的時代?中國經濟正經曆結構層次的巨變,很多人都是困惑的,覺得世界有些不對勁,但卻不知道為什麼。當我們都在咒罵著嘈雜的氛圍、浮躁的時代時,仿佛又夢想著、尋覓著一個真實的現在。

而在學生我看來,中國正處於一個各種因素的攪合混沌中,長纓在手,卻問誰有縛住蒼龍的魄力。亂世出英雄,這樣的話學生心中默念無數遍,而旁人看來以一個女生之口說出這樣的話,有多麼幼稚可笑。在浮躁的過程中,追求這樣一個長期衍變的結果,意義又何在?其實學生也總是在自我拷問,但是走進和君後,我確信這是可以落地的夢想。

寒期之初和一位已經入職美國華爾街瑞信做行業研究的好友暢談。當年的天津市文科狀元,美國名牌大學畢業,學分績點幾近滿分,出色到可以讓教授讚許賽過美國學生的他,從現在中國資本市場的不成熟,談到不看好的央行加息的宏觀調控手段,言裏言外之意,資本主義各種好。我歎息一個僅僅接受了四年美國教育的中國本土長大的孩子,會改變為這樣。同樣有誌於資本市場的我,最後隻說了一句話:“10年內你要回中國,如果你想做大事。”

以學生愚見,這是最壞的時代,卻也是最好的時代,萬事俱備,隻欠東風。如有東風悄然而至,我輩當識時務伺機而動,值此風雲際會之時,於混亂中透視規律、把握經濟大勢,審時度勢,為創建一份戰略事業作好準備。“人生為一件大事而來”,為了這件大事,我們才有了走進和君的意義。

二、以沫相濡,如雨入湖——一群過河的人

無私無我,竭盡真誠——2010年12月29日班長首次例會。

堅定地要把“四筆三麵”走完,是因為前輩一句看似可笑的話:“來吧,這裏都是神經病。” 一句老話說“男孩窮養,女孩富養”,而我卻是這樣一個特例,因為家庭的一些關係,少了些大城市小家碧玉的秀氣和溫婉,充斥了野小子一般的心性和作風,一直以來,在先生認為的大農村——天津這裏,做著一場困獸之鬥。除了爭強好勝地要學習好之外,大一就開始各種兼職和實習,簡曆乍一看上去不知哪裏來的野路子,從不值一提的團購代理、大專學校的商科兼職老師到會計師事務所的審計助理、越洋貿易的市場銷售、500強企業的財務會計。大學期間被一位好友評價為“發條戰士”——苛刻睡眠,苛刻吃飯。四年的時間,一分時間八分用,一直都疲於向每一個時段上路過的人去解釋自己的偏執和自虐,隻以一句“我有點神經病,沒辦法”自嘲般地含混過去。

之初,對於擔當這樣一個群英薈萃的班級的班長,我是如此的誠惶誠恐,甚至猶豫過。發生轉變是讀到先生那句“請不要嬌慣自己,這樣的任務應該拚死拿下,如果士兵在用力,你就必須用心,用命去拚”。然而這樣的力量,現在真的做到了因愛而生——

《回家》曲中,五班第一次班會,精神“裸奔”過後有人哽咽了,我以這樣的口吻開場:“這裏是所有人放下芥蒂的地方,每當《回家》曲子響起時,和君五班人就到家了。”

Home party(家居派對,俗稱轟趴)三十幾人,24小時,秉燭夜談,把酒言歡,從孩提說到青春,這是我第一次向別人全盤托出自己的成長、家庭和夢想。從來都拒絕咀嚼痛苦的我不爭氣地留下了淚水,不是慨歎曾經一力蠻勁扛起的那些過往,而是當我說到“我希望將來自己成就的事業有所傳承”時,迎著大家專注的目光,那一刻清醒地意識到理想的衝撞終於有了出口。

開學晚會籌備,15日晚從香港歸來,下了飛機直奔和君地下一層,急切地期待見上大家一麵的心情,戰勝了每日隻能睡4個小時的疲憊。看見每一個人,都親切地擁抱和問候。晚會上節目有一點小小的瑕疵,但我知道,當所有人都洪亮地齊聲高唱時,各種解釋、愧疚都是多餘的。晚會後我給每一個人發了短信,寫到五班人從此“如雨入湖、無分彼此”。

“同行的人比腳下的路更重要”,五班人已經成為我最大的動力。每一次聽到召喚,就二話不說打包進京:在從地處市郊的塘沽校區搭城際快車直接往返於北京三過家門而不入,拉著箱子在川流不息的大街和地鐵裏走到借宿之地,在硬床板上和三個人擠一起,連睡一周且躺下就著,在考試、麵試充斥了整個生活時睡得再晚也要處理好五班事務。

在這裏,一個“神經病人”的圈子裏,我很踏實。我願意擔當,也樂於擔當。

三、滴水穿石,忘我神馳——一種野蠻的力量

決心當一個傻瓜,老老實實做好每件事,無論多麼單調,多麼渺小,多麼重複,多麼吃虧。

2010年2月5日,大年初二,天津圖書館自習。

學生前一段在香港進行了短暫的研習,在港期間有那麼幾點感觸。香港資本市場的發展程度之高,製度之完善,令人讚歎不已,但是部分金融人卻不能將眼光放之香港之外的世界;有一些大陸喬遷而去的員工,畢業於大陸的高校,卻有意閃爍自己的家鄉和出處,我曾感慨和同事之間用國語交流障礙重重,用英語交流障礙全無。

所以當這些光鮮的外殼和頭銜褪去之後,究竟還有多少金玉留於個體之中,這值得拷問。人年輕時往往在追尋一些這樣的“殼”,躊躇滿誌,將心力糾結於起點——一份體麵的工作、一份高的薪水,為了降低機會成本而勞心勞力地設計規劃,再去修改規劃。

其實與其規劃人生,不如活在當下,虛無的理想主義要不得,沒有腳踏實地和吃苦耐勞的付出,談什麼誌向和成功都是一種失態和自辱。

入學之初,和一位前輩聊天,他問:“商學院的學生一年之後普遍分為兩種,一種眼界極為寬廣,知識麵鋪開來去,雨打沙灘似地掠過,而另一種深挖一點,掘地三尺,你選擇做哪一種?”

我選擇做後者,囫圇吞棗似的一知半解到此為止,補回曾經斷層的知識,野蠻開荒,搭建自己的知識維度。

今日起,雨打沙灘的泛讀體現在:

每日一記,泛讀財經新聞,摘選點播思路的評論和新聞,用以培養自己對於信息的反芻能力,同時每次提出一兩個讀後問題,一起探討,已收到大家的多方反饋和支持;

每日聽寫英語廣播,時長約3分鍾,和一位四屆同誌正在互相監督中;

每日再讀《老子他說》一篇,反思中庸和諧的大道,砥礪心性,進行品評。

明日起,掘地三尺之處於:

惡補基本金融和宏觀層麵經濟理論,提高分析數據和讀懂模型的能力;

研讀中國資本市場的發展史;

每次做好大課複預習。

未來一月的具體積累計劃有:

讀好兩本書——《羅馬帝國興衰史》《上市公司並購重組和價值創造》,做好書摘和共享;

準備好兩項考試——證券從業資格考試、和君八本書的摸底考試。

在和君商學院,嚴苛的課堂以及作業紀律,少了吳儂軟語的勸說和解釋,自我管理勝於一切。毫不誇張地說,這是一個好似為我準備的地方。學在途,思在途,有前輩說,要看看我到底能堅持多久。我說,衝動是魔鬼,但我願意一直魔鬼下去。我最大的缺點是偏執,而學生堅信最大的優點卻也是這樣。

文至此處,不禁想起,中考那年曾寫下的一首《江城子》,現將其上闋改編如下:

少年自有少年狂,藐昆侖,笑呂梁

弱冠當座,輒輸寫肺腑

烈火鍛煉三百日,化莫邪,斷金剛。

這裏讓夢發燙、發出光芒

[1](和君商學院第四屆學員,中國人民大學畢業生)

物欲橫流的年代,談夢是奢侈的,它是如此的遙遠,隻模糊地存在於小學的那堂思想政治課上,躲在荒蕪的心底,被房子車子票子冷落一旁,漸漸地布滿了塵埃。直到那一刻、那一日、那一年,夢被不斷地擦拭,不斷地湧上心頭,不斷地點燃,那個讓夢發燙的地方,叫作和君。

一、那一刻

那一刻,聽先生講公司戰略,講到幹將、莫邪鑄劍的故事,先生緩緩地念道:“人總要把自己生命的精華都調動起來,傾力一搏,像幹將、莫邪一樣,把生命煉進自己的劍裏。這,才叫活著!”靈魂不禁為之一顫,先生竟然用這樣的故事來詮釋公司戰略,如此地震撼心靈,攪動我即將幹涸的內心之水。成功就是長期的艱苦忍耐,最終換來一次淚流滿麵的機會。回想自己之前的懶惰與膚淺,真是無地自容。暗自下決心,從今天起,沉潛修煉,用生命鑄就人生之劍,日省吾身,讀書習字,完成生命中的那件大事。

那一刻,發發從身後變出一支玫瑰,遞到我眼前,故作深情的對白此時想起仍覺得很有喜感。雖然你們謊稱快遞公司的把戲很拙劣,但依然成功地讓我們九個姑娘在女生節這天驚喜萬分,收獲深深的感動,暖得就像春天到了。我想,當我老了的時候,我會對坐在膝頭的小孫女說起這人生中三支不同尋常的玫瑰花,告訴她這是我收到過最美的玫瑰。

那一刻,我們手捧著孔明燈,赤腳站在翡翠島的海岸沙灘,向著漫天的星鬥放飛我們的希望和祝福,彼此之間已經不需要太多的言語,一個眼神就蘊含了千千萬萬。在海邊收到××喜得貴子的消息,我們高興得相互擁抱,一起合計著給剛剛降生的小匪起一個怎樣霸氣的名字。

我們把對彼此的愛寫進沙灘裏,讓海水帶著我們的故事走向遠方的彼岸。

那一刻,和君人一起度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