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7章 不能玩巧,不能玩奇樂(1 / 2)

大師解脫智慧

南懷謹說:人生的境界,第一不能玩巧,第二不能玩奇樂,你自己認為很得意很高興,哼!樂極生悲。你認為這兩天高興,蹦啊跳啊,玩自己的花樣,你倒黴就在明天。上帝早給你看牢在那裏,閻王更給你登記起來,菩薩是不管事的耶!閉目在那裏打坐。“凡事亦然”,孔子告訴你,這個不但是外交官應該注意的,平常做人做事都是這個原則。

這一百年以來,人類曆史經驗的教訓,玩聰明、玩手段、玩花樣,一個高似一個,連現在的小孩都不笨,手段、本事、聰明,都比我們高明。將來全世界人類,都因為太聰明、太高明,太會玩手段了,最後成功的就是誠懇老實的人。

大師智慧串講

世間不少人卷入人鬥人的紛爭之中,結果有的是鷸蚌相爭,漁翁得利;有的是狡兔死,走狗烹。大體多為兩敗俱傷。冷眼旁觀,令人過於剛猛之氣全消。自然界有那麼多和合共生的現象,如鷗鳧共浴於一水,野鹿野豬同眠於一林,以閑散心情觀物思人,於是讓我精於算計的心思全沒有了。

在現實生活中,存在著這樣一種自視清高的人:他們銳氣旺盛、鋒芒畢露,處事則不留餘地,待人則咄咄逼人,有十分的才能與聰慧,就十二分地表露出來。他們往往有著充沛的精力,很高的熱情,也有一定的才能,看不起眼前的任何人,大有一種"一覽眾山小"的架勢,這種人常自以為是、高高在上,這種人的處世哲學是高調做人。有一點本領就覺得自己有七十二般武藝,到處張揚。殊不知,這種人在人生旅途中往往遭受挫折,甚至釀成悲劇。其原因主要是他們看不到或不明白人的"知"與"不知"的相對性,有一點聰明,有一點成就就趾高氣揚,覺得自己無所不知,無所不能。其實,世界之大,天外有天,你又怎能窮盡呢?過於賣弄聰明,鋒芒畢露,覺得自己全知全能,肯定要碰釘子。

這就是說,我們幹任何事業,最好多做一些對實現目標有益的事,少做跟目標無關的事。假設你想幹大事業,就要用大智慧。好用小聰明,必損大事業。

漢朝東方朔就是一個很好的例子。

東方朔滑稽多智,年輕時心懷大誌,由於好用小聰明,終身未能實現政治抱負。

漢武帝即位之初,下詔征求賢良文學之士,四方英傑爭先上書,毛遂自薦。東方朔也上書說:臣朔自幼失去父母,由兄嫂養大,12歲開始學書法,3年之後文史知識足資運用,15歲學擊劍,16歲學詩書,背誦了22萬言,19歲學習孫吳兵法,戰陣排列,也背誦了22萬字。算起來,臣朔一共背誦了44萬字。臣朔身高九尺三寸,眼睛明亮如寶珠,牙齒整潔如有排列的貝殼。像孟賁一樣勇敢,像慶忌一樣敏捷,像鮑叔一樣廉潔,像尾生一樣忠信。像我這樣的人,可以做陛下的大臣。

他這篇奏章,自視甚高,油腔滑調,漢武帝雖奇其才,但不認為他能當大任,就給他安排了一個俸祿微薄的差事,但沒有接見他。

這樣過了很長時間,東方朔對待遇不滿。有一天,他碰到一群侏儒,就嚇唬他們說:“你們死到臨頭,還敢逍遙自在?”

侏儒們驚慌失色,忙問何故。東方朔一本正經地說:“你們想想,你們不能為官,不能務農,不能打仗,對國家沒有任何用處,隻是白白地浪費衣食。皇帝不殺你們才怪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