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人生要逍逍遙遙(1 / 2)

大師解脫智慧

南懷謹說:在中國文化裏頭,“逍遙”這兩個字是莊子最先提出來的,莊子講的逍遙,不是西門町那個逍遙池的意思,那是洗澡的地方;不過也許有一點取《莊子》裏逍遙的意味。我們現在說人生要逍遙逍遙,這個逍遙常常是修道的人的理想,等於學佛的人要求解脫。結果我們看修道的人,又吃素又守戒,又這樣又那樣,認為這叫做道。看他一點都不逍遙,越看越苦。學佛修道要求逍遙解脫,人生既不逍遙又不解脫,這個人生是很苦的。

《莊子》第一篇提出來逍遙遊。逍遙是逍遙,遊是遊。因為逍遙,才可以遊。借用佛家的觀念,人生能夠解脫,才能夠得遊戲三昧,才敢在人生境界裏遊戲。如果人生不得解脫,這個人生根本就是一件痛苦的事,如何能夠逍遙呢?從哲學觀念來講,什麼是人生?我們可以給一個答案,就是痛苦的累積叫做人生。那麼,痛苦如何解除呢?就是要得到逍遙的解脫,也就是莊子所提出來的逍遙遊這個東西。

大師智慧串講

在這個金錢主宰的世界時,是人使物還是物使人,相差天地。一個人沒有金錢,確實寸步難行。但人如果被金錢所役,也寸步難行。人在金錢麵前不失理智,不悖人情,這世界片刻為之生動。如果為金錢所累、所役而失去身心平衡,這世界片刻化為牢籠。人能使物,則周圍皆是友愛。人被物所役,則周遭盡是仇敵。

假如一個人能以自己的意誌為中心來操縱事物的,即使成功了不會覺得很高興,失敗了也不會感到很憂傷,因為大地廣闊,到處都是我逍遙自在的地方;假如一個人被物役困擾著身心,那麼陷入逆境必然會產生怨天尤人的憤恨,處於順境時又會死抱著所得不放,橫生眷戀之心,即使是雞毛蒜皮的小事也會使他生出被糾纏束縛的煩惱。

1993年,59歲的上海桑塔納集團總裁方宏跳窗自殺。這件事情不僅使人震驚、惋惜,而且使人疑惑。方宏是這家擁有5000多名員工、年產值36億元,在全國500家外資企業中排名首位的大眾汽車公司的領導人物,名利雙全為什麼還會自殺呢?後經多方證實,方宏死於隱匿性抑鬱症。

一位深知方宏性格的朋友說,桑塔納是方總的命,年年增長的壓力使他感歎總裁難當;足球是方總的魂,他創意的“大眾足球方案”宣布籌資1000萬元,一年過去才落實240萬元;妻子是方總的根,93年年初他妻子患了腸癌與多發性子宮肌瘤,須動大手術。

正是“命”、“魂”、根”的困惑使方總不能再承受生命之重。這位朋友講的方宏的“命”、魂”、“根”,除了“根”確實是“根”之外,其餘二者均屬“物”,不應稱為“命”與“魂”。但方宏之死其實與“根”並無直接聯係,因為方宏死後他的妻子仍然活著。一個忠於愛情的人不至於在愛人有病、須動大手術之前猝然逝去。因此方宏的抑鬱隻能是為物所惑,為物所困,為物所累,為物所役。這個令人痛惜的事例對我們理解為物所役,“順亦生憂”,確是很有警示作用的。

現實中,為什麼有那麼多的人會感到精神疲勞、煩躁、抑鬱呢?主要是把自己看得太重,在“命”、“魂”、根”上用心太多。其實就是在功名上的追求太多、太高,這樣的人“自我”就越膨脹。人有時候看不清自我,總覺得自己滿腹經綸,是最有才華、最棒的人。持這種心態遇順境就覺得幡然如大鵬,把自己看做不可或缺的人、重量級的人,凡事總要按照自己的心意做,事必躬親,費心費力,弄出了毛病。如果遇到逆境,就會牢騷滿腹,焦慮不安,覺得全天下人都對不起他,覺得自己成了“大而無用”的人。

“心病還須心藥醫”。人的各種壓力都來緣於社會,心理出現問題的最直接原因就是人太注重了自己做為社會人的屬性,忽視了人的自然屬性。如何返歸自然,看淡塵世的名利紛爭,莊子的《逍遙遊》為我們做了一種另類的解讀。

《逍遙遊》告訴我們:解脫的見。人生不要被物質的世界,不要被現實的環境所困擾。假如是被物質世界、現實環境所困擾了,那麼人生的見解已經不夠了。所以能夠具備了高遠的見解以後,那就不會被物質的世界所困擾,不會被人生痛苦的環境困惑了,自然會超越,會升華。

莊子的《逍遙遊》還給我們闡釋了人生的三重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