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7章 此心安處是吾鄉(7)(2 / 3)

而且據此推知,做兒子的先前騎驢穿過山林,一路好走,心情應是特別開心的、高興的,他覺得好玩啊,不需要有什麼目的,不需要具體幹什麼事情,就是騎上驢子,溜一溜,逛一逛,也是一件好玩的事情。筆者記得小時候在農村放牛,出去也好,回來也好,總喜歡騎在牛背上,慢慢悠悠地走,時不時吆喝一兩聲,驅趕老牛快點走,那種顫顫悠悠、搖搖擺擺的感覺真是過癮。因此,筆者讀這首詩的時候,鬥膽猜想,那些手拉著手,跟在父子二人後麵的兒童們,想必除了看熱鬧、看新鮮之外,還十分好奇,十分羨慕父子二人呢!特別是盼望自己也能像那個小孩一樣,坐在驢背上,悠悠前行,自在逍遙。童趣載在驢背上,童趣飛揚在叢林中,童趣也寫在孩子們的眼睛裏。

父親吟詩,兒子也許不懂,跟在後麵的孩童們也許不懂,但是,那副專注忘我的神態,那種手推手敲的動作,讓孩子們感覺到很好玩、很好奇。另外,從父親這個角度上看,倒是自得其樂,沉醉其中,騎牛吟詩,搖頭晃腦,手動神飛,不也是一件很快樂、很奇妙的事情嗎?唐代詩人賈島騎驢出遊,偶有佳句,則立即記在紙片上,丟進布袋裏,待到回家時再拿出來整理。又有傳說,賈島騎驢,吟詩作想,手做推敲之狀,太過入神,竟然衝撞了當時的京兆尹韓愈的馬隊!韓大人也是一個酷愛詩歌之人,得知事情原委之後,不僅沒有半點責怪賈島的意思,而且還和賈島興致勃勃地討論起來,到底是“推”好還是“敲”好,最後結為好友。

這是文壇佳話,文人的情趣總是相通的,文人對於詩歌的熱愛和癡迷總是相似的。嚴粲詩中這位父親就是賈島一樣的人物,我行我愛,我癡我迷,不顧流俗,忘懷周圍,愛詩之心令人肅然起敬。當然,他前麵有兒子,有小橋,再不驚醒,那就危險萬分了!兒子如何叫醒父親,群童如何捏把冷汗,後麵父子兩人又如何過橋的,詩歌沒寫,留下空白,讓讀者去猜想。這種猜想,意味深長啊!

詩中還有一群可愛的小孩子,他們一看到這父子兩人騎牛、騎驢一同閃亮登場的情景,就覺得好奇、新鮮、刺激、好玩,以至於一路跟隨,穿過樹林,也跟到小橋。他們一個個瞪著大眼睛,手拉手跟在後麵,不出聲音,不願打擾父子兩人,心中就是覺得好玩!

記得李白寫過一首詩《襄陽歌》,詩中有這麼幾句:“落日欲沒峴山西,倒著接籬花下迷。襄陽小兒齊拍手,攔街爭唱《白銅鞮》。旁人借問笑何事,笑殺山公醉似泥。”李白說自己像當年的山簡一樣,日暮歸來,爛醉如泥,被兒童攔住拍手唱歌,引得滿街喧笑。李白醉酒,兒童開心啊!那醉相太好玩了。

生活就這麼有趣、快樂。與李白詩中的場景不同的是,嚴詩中的群童沒有拍手,沒有唱歌,沒有歡笑,他們隻是好奇,有緊張,有不解,有擔心,有刺激,他們的快樂藏在心裏,他們的開心寫在眼裏。生活總是相似的,兒童永遠幸福。

一首詩,三幅生活場景,一樣的有趣,一樣的意味深長。品讀這樣的詩作,你會覺得生活很有意思,小孩很可愛。童心就是詩心,童趣就是詩趣。

牛背牧童酣午夢

雲邊阻雨

劉宰薔薇籬落送春闌,筍葚園林早夏閑。牛背牧童酣午夢,不知風雨過前山。

流連山水,陶醉田園,與花朵同開放,與小河同流淌,與白雲同飄浮,與風雨同喧嘩,用心用神入情入境,這是一種物我相融、情景相生的境界,也是一種心遊萬物、酣暢淋漓的詩意。宋代詩人劉宰的山水詩《雲邊阻雨》就為我們描繪了這樣一種境界,這樣一番詩意。全詩寫景,句句是景,曆曆如畫,但又筆筆含情,意味雋永,詩人的山水情懷和田園愛戀表現得淋漓盡致。春天,從開滿薔薇的籬笆上悄悄逝去,桑園竹林裏蕩漾著早夏的氣息。詩人一開篇似乎是在給我們展示一幅春去夏臨的靜態圖景,靜中含動,景中含情。薔薇花開,明媚燦爛,賞心悅目,如此美好的花朵日漸凋落,日漸飄逝,不也讓人感到很傷感嗎?花朵是生命的寫照,花朵是活力的印證,花朵是美好的代稱,詩人眼睜睜地看著心愛的薔薇衰謝,心裏有多麼難受,憐春惜花,憂思綿綿。一朵花的凋謝意味著春天的過去,詩人動情地說,薔薇花落送春歸去。春去花落,兩相歸去,都是哀哀不幸之事,卻還在同命相憐,同境相護,何其愁慘,何其悲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