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六章 夜入靈濟宮(2 / 2)

而台灣很大,朝廷也知道很大。萬曆時期就準備開墾,結果東南方麵說是台灣山多地少,根本不適合開墾,這事也就放棄了,隻有幾個百戶所紮在那裏,來回輪換,確保掌控。

朱延平摸不著皇帝的底線,就說:“肖少監,顏思齊要借台灣之地為依靠,我不怕他打下日本當個日本王。而台灣是國朝的疆土,就怕推薦的人過去,守不住這塊東南壁壘。台灣地處朝鮮、日本之南,東南之側塌,是海上貿易核心樞紐。一旦開發完備,依靠山險大海,內能自足自守,顏思齊若執掌日本、台灣,則是國朝大患。”

天啟沉默片刻,緩緩道:“他翻不了天,隻要他麾下的軍士還是我大明子民,他能做什麼?將軍有遠見,也防著這顏思齊,台灣軍政,交由將軍想來也是妥當的。再者,台灣本就荒蕪,沒有一代人開墾,成不了基業。二十年時間,朝廷還管不住顏思齊,把台灣給他又如何?”

真的,一個台灣能換來顏思齊首批五百萬兩銀子,還有以後高達兩成的利潤,天啟不覺得虧。平定建奴和西南邊患,有的是精兵強將,到時候再談台灣問題,顏思齊能做什麼?

朱延平端起茶碗小飲一口,大致摸清了皇帝的底線,這個底線很簡單,可以說是沒有底線。隻要錢,有錢什麼都好談。

咽下茶水潤喉,朱延平道:“台灣知府,我舉薦滄州知州玄默。玄知州能幹清廉,本是成閣老安置在滄州助我練軍的。台灣新設府縣,需要的是用於開拓、革新、不怕事,能包容各方,敢承擔責任的能臣,玄知州手腕、氣度不凡,可擔此大任。”

朱延平想了又想,道:“至於台灣巡撫,我覺得宣大巡按盧象升不錯。當初在宣大與盧巡按一見如故,論統軍手段、為人氣節、心胸見識,我遠遠不如盧巡按。”

天啟露出笑容,眼睛眯成縫綻放光彩:“怎麼?還有比將軍強的英傑?”

點頭,朱延平咧嘴笑笑:“不服不行,實不相瞞,起初與盧巡按相遇,我不喜歡這個人。他各方麵勝我,我又自傲慣了,和他在一起,渾身不自在。我與盧巡按又無私仇,況且這種為國朝而謀的公事,我就是與他有私仇,也要舉薦他。”

天啟笑容更盛,舉著茶碗道:“將軍好胸襟,敬將軍。”

朱延平端起茶碗,搖頭笑笑飲一口茶,道:“肖少監,此事如何?”

搖頭,天啟笑道:“將軍好眼光,隻是盧巡按是老爺那裏掛號的人物。而台灣事務非數年所能成,盧巡按去了,被困一隅難展一身才華。所以,不妥當,將軍另尋。”

朱延平眉頭緊皺道:“這就為難了,官場中能夠這個資格的人,除盧巡按外,就隻剩下一個通州知州陳如鬆。其他人我不熟,不敢擔保。而陳如鬆又是福建人,與顏思齊有舊,就怕陳如鬆把持不住,倒向顏思齊。”

“就他了,其餘知州、知縣、道員們,朱將軍可尋魯先生、成閣老、崔閣老要人,也可與陳如鬆商量著辦。”

天啟直接拍板,看著朱延平道:“陳如鬆在通州得罪了太多的人,他又收回李家木材廠為宮裏三大殿重修居功甚偉,一口氣省下不下五百萬兩銀子。讓他去台灣避禍,也是不錯的。開發一地,足以讓他名載史冊。”

說著,天啟一笑:“或許,陳如鬆福建出身,也不是壞事。這事就這麼定了,寫好契約,你回去督促顏思齊趕緊赴台。”

兩個人開始完善這份合約,將空出來的重要職位補全,朱延平穿上棉靴,匆匆離去。

天啟揉著眉心,思考著。

台灣能讓顏思齊吐出五百萬兩,可見這是一塊風水寶地。可恨東南士紳,屢次阻撓朝廷開發台灣。

好啊,荷蘭人打上門來了,在台灣設立軍鎮、府縣,將這裏建設成東南壁壘,你們還拿什麼反對?

想了又想,天啟隻能一歎,開發台灣就看陳如鬆、玄默、劉行孝的了。能在年底拿到二百萬兩銀子,明年再拿到三百萬兩,很多事情又可以幹了。

比如重建保定、昌平二鎮,上上下下梳理一遍,以後京裏也就安份多了。

顏思齊,在天啟眼中就是搖錢樹,先慢慢把錢搖下來。

至於給顏思齊的貿易,這根本不是事,江南織造局可是一直握在宮裏的,宮裏各處還有官坊,隻要把意思傳到位,宮裏就能湊夠顏思齊所需要的貨物。

這樣的話,江南那邊又有些人要鬧騰,看來還要多做準備。

南方因為經濟發達的原因,素來有些老毛病,抗稅、偷稅成風不說。有時候會鼓動民亂,比如七月份廣州就發生民亂,亂民衝進知府衙門,將堂堂知府按在地上暴打,殺了五個為首的,才把事情壓下去。

同樣是七月,黃河在徐州一帶決堤,饒了一圈。原來的徐州城不得不廢棄,重新建城。

事情實在是太多了,處處缺銀子。

不過想到日本海禁,天啟露出笑容,海商們不好惹,大明海禁,鬧倭寇。日本海禁,這不,也鬧起倭寇來了?

隻是發現的早,不然日本早就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