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68(3 / 3)

窒息性毒劑這是指損害呼吸器官,引起急性中毒性肺氣的而造成窒息的一類毒劑。其代表物有光氣、氯氣、雙光氣等。光氣在常溫下為無色氣體,有爛幹草或爛蘋果味,難溶於水、易溶於有機溶劑,在高濃度光氣中,中毒者在幾分鍾內由於反射性呼吸、心跳停止而死亡。

全身中毒性毒劑這是一類破壞人體組織細胞氧化功能,引起組織急性缺氧的毒劑,主要代表物有氫氰酸、氯化氫等。氫氰酸有苦杏仁味,可與水及有機物混溶,戰爭使用狀態為蒸氣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者呼吸困難等,重者可迅速死亡。

刺激性毒劑這是一類刺激眼睛和上呼吸道的毒劑。按毒性作用分為催淚性和噴嚏性毒劑兩類。催淚性毒劑主要有氯苯乙酮、西埃斯。噴嚏性毒劑主要有亞當氏氣。

失能性毒劑這是一類暫時使人的思維和運動機能發生障礙從而喪失戰鬥力的化學毒劑。其中主要代表物是1962年美國研製的畢茲(二苯基羥乙酸-3-奎寧環酯)。該毒劑為白色或淡黃色結晶,不溶於水,微溶於乙醇。戰爭使用狀態為煙狀。主要通過呼吸道吸入中毒。中毒症狀有:瞳孔散大、頭痛幻覺、思維減慢、反應呆癡等。

1、細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炭疽杆菌、鼠疫杆菌、霍亂弧菌、野兔熱杆菌、布氏杆菌等。2、病毒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黃熱病毒、委內瑞拉馬腦炎病毒、天花病毒等。3、立克次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流行性班疹傷寒立克次體、Q熱立克次體等。4、衣原體類生物戰劑。主要有鳥疫衣原體。5、毒素類生物戰劑。主要有肉毒杆菌毒素、葡萄球菌腸毒素等。6、真菌類生物戰劑。主要有粗球孢子菌、莢膜組織胞漿菌等。

在人類戰爭史上,利用生化武器作為攻擊手段的記載很多。著名的例子是1346年韃靼人進攻克裏米亞戰爭中利用鼠疫攻進法卡城。原來韃靼士兵中有人因感染鼠疫而死亡,他們把死者的屍體拋進法卡城裏,結果鼠疫在守城者中蔓延,終於放棄了法卡城。18世紀英國侵略軍在加拿大用贈送天花患者的被子和手帕的辦法在印地安人部落中散布天花,使印地安人不戰而敗,也是殖民統治者可恥的記錄。銷毀的武器

1915年4月22日,德軍在比利時的伊普爾戰役中首次大規模使用毒氣。當時戰場出現了有利於德軍的風向,德軍打開了早已在前沿陣地屯集的裝滿氯氣的鋼瓶,一人多高的黃綠色煙雲被每秒2-3米的微風吹向英法聯軍陣地。

麵對撲麵而來的刺鼻的怪味,英法守軍一陣大亂,陣線迅速崩潰,跟在煙雲後麵的德軍未遭任何抵抗,一舉突破英法聯軍防線。這次攻擊,英法守軍共中毒15000人,德軍亦有數千人中毒。毒氣攻擊的顯赫戰果引起了交戰各國的極大重視。

從此,一些國家競相研製化學武器,並開始了化學武器與防化器材之間的角逐。1939年,德國首先研製出新毒劑沙林,1944年又合成出毒性更高的梭曼毒劑。1953年,英國研製出維埃克斯毒劑。

沙林、梭曼、維埃克斯統稱神經性毒劑,這類毒劑毒性高、穩定性強,是目前為止各國化學武器的主要戰劑。在軍用毒劑發展的同時,使用毒劑的方法也得到極大的發展。不僅有毒劑炮彈、炸彈和用於飛機布毒的布撒器,還有用於近戰的毒煙罐和毒劑手榴彈。

二戰中,蘇聯研製出可發射氫氰酸毒劑“卡秋莎”火箭炮,美國研製出M-34型沙林集束彈。抗日戰爭期間,日本軍隊對中國軍民使用化學武器2000餘次,染毒地區遍及19個省區。

在朝鮮戰爭中,美國軍隊對中朝軍民也曾多次使用過化學武器。在戰爭中使用有毒的化學物質,曆來遭到世界各國人民的反對。早在1899年,海牙國際和平會議就通過了《禁止使用以散布窒息性或有毒氣體為惟一目的的投射物宣言》;1925年6月,有45個國家參加的日內瓦會議,再次通過了《禁止在戰爭中使用窒息性、毒性或其他氣體和細菌作戰方法的議定書》。

然而,化學武器的發展曆史證明,國際公約並沒有能夠限製這種武器的發展,更沒有能限製它在戰爭中的使用。

化學武器成了一種禁而不止的大規模殺傷性武器。生物武器,由於以往主要使用致病性細菌作為戰劑,早期它的名字便被稱為細菌武器。隨著科技的發展,生物戰劑早已超出了細菌的範疇。

物武器的首次使用始於第一次世界大戰,但大量研製生物武器是在30年代確立了免疫學和微生物學之後。1936年,侵華日軍在中國哈爾濱組建細菌研究部隊,並於1939-1942年先後在中國多處投擲細菌彈。

後來,美國軍隊在朝鮮戰爭中也使用過生物武器。國際公認的生物戰劑有潛在性生物戰劑和標準生物戰劑兩大類。作為生物戰劑至少有6類23種病原微生物及毒素。

這些生物戰劑的使用方式也已發展成以氣溶膠形式大規模撒布。在現在大規模殺傷性武器中,生物武器的麵積效應最大。據世界衛生組織測算,1架戰略轟炸機使用不同武器對無防護人群進行襲擊,其殺傷麵積是:100萬噸當量核武器為300平方公裏;15噸神經性化學毒劑為60平方公裏;10噸生物戰劑可達10萬平方公裏。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在格魯尼亞島試驗了1顆炭疽杆菌炸彈,至今該島仍不能住人。生物武器的罪惡,引起了世界人民的極端憤慨。1972年聯合國簽訂了禁止試製、生產和儲存並銷毀細菌(生物)和毒素武器的國際公約。

但是少數發達國家從來就沒有放棄生物戰的準備,隻不過是更加隱蔽罷了。由於生物武器比其他大規模殺傷性武器更容易製造和走私,因此,它對整個人類的威脅不僅沒有消除,反而在冷戰後更增大了。

炭疽——炭疽是一種細菌,但它具有生命力很強的孢子結構。如果這種孢子或細菌進入肺部,會不斷繁殖並產生致命毒素。美國紐約在911事件以後,接著又發生不明人士以郵遞方式展開生化武器恐怖活動,所使用之生化武器為地球上匿跡多年的炭疽菌(Bacillusanthracis);炭疽菌所引起的疾病稱炭疽病(anthrax)。

1997年,前蘇俄Sverdlovsk地區軍事單位,曾發生炭疽菌芽孢氣霧外泄意外,導致68人死亡。911事件以後,許多醫學及相關雜誌、學術刊物爭相報道炭疽菌。

根據傳統文獻過去僅針對猴子、羊毛揀選工及獸皮處理工所作的研究顯示,隻有在數千個炭疽菌孢子進入肺部深處時,才會感染吸入型炭疽熱。

但此次恐怖份子所使用者為經過加工精煉之炭疽菌芽孢,以粉末狀之粉劑劑型處理郵件,經穿透信封的小縫隙進入信件內,收信人或郵務人員在不知情狀況下,開啟此封含有炭疽菌芽孢的信函,或信封打開後,炭疽菌芽孢成氣膠(aerosol)飛揚散布於空氣中,如此不知不覺的暴露於炭疽菌中,由呼吸或接觸而進入人體。

此次恐怖份子所散發之炭疽菌芽孢不但純度及濃度極高,致命力極高,且製成之粉末亦極精細,能形成氣霧,懸浮在空氣中飄散,令人防不勝防,杯弓蛇影,更引起社會大眾普遍之恐慌天花天花是一種病毒。在二十世紀被疫苗控製住之前,它一直是威脅人類的主要殺手之一。天花已在世界範圍內得到根除,但令人擔心的是恐怖份子可能會散布新的變種。炭疽不同,天花的主要危害在於它的高傳染性。

它的傳播和致人死亡的速度都極快。在感染這種病毒的人中,高達40%的人會在兩周左右死亡,並且針對這種疾病沒有很好的治療手段。疫苗是主要的防護措施,但隻有在感染之前接種疫苗才有效。

肉毒杆菌毒素肉毒杆菌可產生肉毒杆菌毒素;此毒素隻需極少的劑量就能致人死命(少到十億分之一克)。該毒素會抑製神經細胞中促使肌肉收縮的化學物質的釋放,從而導致肌肉麻痹。

埃博拉病毒憑借湯姆·克蘭西所著的兩本小說,埃博拉病毒成了人們最熟悉的生物戰爭製劑之一。這種病毒能在一周左右使感染者死亡,並可通過直接接觸傳播。

生化武器發展將進一步加劇軍事領域的競爭。生化武器的角逐是當今各國軍事競爭的一個重要部分,生化作戰能力的強弱,對於在國際競爭中能否贏得戰略主動權有著特殊影響。

一方麵,生化武器在戰爭中的作用地位仍很突出。盡管生化武器用於戰爭的可能性下降,但由於生化武器的物質基礎仍然存在,生化武器在戰爭中給軍隊帶來的威脅也客觀存在。

伊拉克戰爭中,美英高度重視生化襲擊防護,也再一次深刻反映了生化武器在軍事對抗中的重要地位。另一方麵,生化武器領域已成為軍事爭奪的新製高點。美俄英等軍事強國加緊製訂規劃,不斷增加投入,加大研製力度,使生化武器的發展速度加快。

其中,美、俄、英等國將發展基因武器、可控製性傳染病手段作為軍事技術開發的重中之重,並已取得一定優勢。美國早在20世紀90年代初就在馬裏蘭州設立基因武器研究中心,先後投資了近百億美元,1997年完成人工人體染色體合成。

2000年,美英聯合宣布繪製成人類曆史上第一個基因組草圖,英稱基因武器最遲不會晚於2010年問世。俄羅斯最近開發出一種能抵禦16種不同解毒藥的細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