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六十七章 探(五)(1 / 3)

李威神情很平靜。

自從到了長安後,讓母親住進了大明宮。並不是象曆史上老三將武則天徹底軟禁在上陽宮的那種做法,除了留下侍衛拱衛大明宮的安全外,其他的放任母親自由。就連留在青海,還有大量從信德與呼羅珊擄來的珍寶一直沒有處理,帶到長安後,一大半處理出去了。

用錢的地方太多,比如眼下建常平倉,六鎮,長遠的大修水利,想不在老百姓增加負擔情況下,隻好節衣縮食。不得不將它變相處理,增加國庫收入。不但是這筆錢,平滅突厥,唐朝軍隊是主力,按功分配,分得近半的牛馬羊與奴隸,一部分賞賜給了有功的將士,還有一部分牲畜,交給了貧困的百姓。

壓縮貧富的差距,至少減少佃農、解脫部分平民的壓力,成了李威以後幾十年的最主要目標。

這才是社會穩定的源泉。

還有部分漢人的部曲,以後也要一一贖出來。來自其他各族的,隻好讓他們自生自滅去吧。李威還沒有傻到,要給倭奴等公民權利。

留下的大部分,主要就是奴隸,許多牲畜留了下來,放在豐州等地,特別是馬匹,以後在六鎮會築起一些馬場,保持以前唐朝的優良傳統,以及戰馬的優勢。冷兵器時間,騎兵還是最犀利的兵種,也是速度最快,機動性最強的兵種。陌刀兵是好,然而符合條件的戰士太少了。

並且還有其他各部,牲畜大多數帶回去了,西域河中本身就有許多優等的牧場,正是好辰光,一路有足夠的青飼料,能順利押運回各本部。但人卻成了問題,擄獲的奴隸太多了,有的部族不需要那麼多奴隸的,正好中原缺少,於是從並州開始,到夏州、靈州,在李威默許下,賣給了中原的人口販子。然後李威暗授黑齒常之,悄悄的將這些奴隸夾在龐大的奴隸大軍中,賣給了人販子,轉移到全國各地。

斂出來一部分財政,也免去了口舌。

這種情況下,李威還拿出一大筆珍寶,送到大明宮,以盡孝道。同時,請幾位妃嬪不時的帶著幾個小皇子,進大明宮請安。

但有一條,用種種的暗示,警告各個官員勿得與母親再次眉來眼去。也沒有與武則天住在一起,這是讓人詬齒的地方。總的來說,做得還是不錯的。國家在平安的過渡,這兩年來所發生的種種陰影,在迅速的抹去。

可是武則天突然出此語,卻是平地裏生起了陰雲。

李威看著母親,說這句話時,有些憤怒,眼中更有些哀傷。

知道了,這是不平的。

猛然遠離了政權,母親不適應了。所以在父親陵墓前,說了這句話。我就賴在這裏不回去了,你還能將我怎麼樣?

也許還有其他的意思。

自己下了許多詔書,眼下還是很中和的政策,不過將各大家族一起召到長安,一定會有大舉措。這些家族,特別是山東門閥,家教很嚴謹,也重視孝道。她在此時拿捏自己一下,看看自己怎麼辦?

可武則天淡淡將這句話摞下來,自己得立即收拾。不可能長時間猶豫考慮,反應很快,說道:“諸卿,母後以前就對朕說過,很思念先皇。那些年,母後一直陪伴先皇左右,替先皇分解了許多憂愁。朕從國庫裏撥出三十萬緡錢,在此修一座坤德宮,以昭獎母後之功,諸卿意下如何?”

“好,”狄仁傑說道。

這一招很妙啊。

坤德宮,坤是地載厚德,又是指後卦,再加上坤德二字,是對武則天的肯定,正名。

並且陛下用費節省,仍然撥出了三十萬緡錢,這差不多是修建上陽宮的用費了。還要怎的?

用了錢,肯定一下,無可足非,隻要實權不旁落就行。比如對裴行劍的追贈,人都死了,就是追贈了太師榮譽,人死不能複死,這件事還時常令李威感到遺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