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心吧,皇帝將諸名門世家請來,就是為了協商解決的,以免各種政令下去,造成不必要的爭執。”
還有一些很特殊的安排,魏元忠沒有說,到時候會給這些大家族一個巨大的“驚喜”。
看著隔壁那道朱紅色的牆,野辭明月說道:“以前,陛下就住在那邊?”
“嗯。”
“碧兒姐姐,那邊是什麼樣子?”
“不能胡說,”碧兒差一點將她嘴巴捂上。如今皇上好不容易將權利收回來,住進了太極宮,還住東宮啊。
“碧兒,都是自家,不用那麼小心。”韋月說道。
自從李威打算讓李潞出去磨練後,碧兒似乎象做了一件虧心事一樣,看到韋月、裴雨荷與鄭宮楚頭都抬不起來。
李威也沒有點破,他同樣在觀察這三個女子的動靜。
若沒有意外,未來的東宮,必將在眼下數子當中產生。以後還會有子女,不過歲數太小了,等到他們成人,還不知道有多少年。眼下數子正好,自己身體比父親好,又不會象祖父李世民那樣吃胡僧的長生不老丸子,六七十歲還是能活下去的。
那樣的話,眼下數子,那時候長者四十來歲,幼者三十幾歲,都是做實事的時候。雖說二十幾歲同樣可以做事,可掌管一個國家,還略顯嫩幼。自己力求公正的,可是不能疏忽外界因素影響的作用。
相對而言,韋月的兒子與鄭宮楚的兒子,還是比其他諸子有競爭力。至少在才能同等的情況下,他們能獲得更多外界支持。其次就是狄蕙的兒子,裴雨荷的養子。不過競爭力卻會弱上許多。即便裴雨荷以後有子,恐怕因為歲數的差異,也競爭不過鄭韋二人。
但兒子的成長,也要看母親的性格。
這同樣是一次考驗。
讓他很開心,二女表現一直很好。
但二女是不是這樣聽話,隻有她們自己心裏麵清楚了。
皇帝的回歸,使長安重新籠上一片生機。
各地的望族們也一一派了人,到了長安。但沒有立即召見,有的遠在江南劍南,一時半會還沒有來到。最少還有兩個月時間,才能全部到來。那時候才是磋商的時機。
但有的詔書已頒發下去。
先是在全國推廣了八十個大型的常平倉,以及一百個中型的常平倉,七百多個小型的常平倉,原來各州縣,各鄉裏的義倉全部取消,管理集中到各州各縣,以備災年。特別是北方地區與一些山地地區,一縣一倉。就地征稅,就地儲糧。兩京的糧儲主要來自江淮與荊州一帶。
第二份詔書就是職役,各縣基層官吏,比如裏正、耆老、文薄、衙役,中小型常平倉倉令、主薄,由各地免役戶、德才兼備的長者,以及大戶人家子弟擔任。這也是一種變相的稅務,擔任這些基層官吏非但沒有薪水,還要擔負責任。可是也表示朝廷的一種尊重,某些方麵還能給他們帶來更大的利益,再說,也不缺這份薪水。所以幾乎無人反對。
第三份詔書,就是人才,各地官吏可以推舉一些德才兼備的人才,供吏部銓選,勿論出身貴賤。
第四份詔書就是各地官吏治理地方時,格守的宗旨,一律以民為本。
主要就是民生。
下達了這些詔書,將積壓的奏折處理完了,李威這才率領著文武大臣、宗室子弟,前去乾陵拜祭李治。
乾陵規模更盛於昭陵,山腳下建鵲台,往上是左右乳闕,然後一路石像,翼獸、鴕鳥、仗馬、翁仲、石虎、石獅,還有一些諸胡首領。陵頂是內城,有青龍、白虎、朱雀、玄武四門,長寬皆在三裏多路。站在陵頂上,李威默立良久。最後對狄仁傑說道:“替朕草似一旨,著劉仁軌與裴行儉、郝處俊、張文瓘、戴至德五人陪葬乾陵。”
這些都是李治時的名臣,然而因為得罪了武則天,沒有享受到這一榮耀。
今天的詔書是補救。
“喏。”
冗長的禮儀結束,看著四下,草木枯黃,天地寂然,李威說道:“回去吧。”
正要準備回去,武則天說道:“哀家不想回去了。”
淡淡的一句話,所帶的官員全部色變,然後用眼睛看著李威。
在這裏,武則天說話有著絕對的權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