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二章 天高海闊(2 / 3)

甚至打到這時候,阿史那咽麵那根腳指頭在動,王方翼都能算到了。早就防了他這一手,秘密派將士監視,接到消息後,發出命令,召集各個主要將領進入大帳商議。將七十名通敵的突厥將領召到中軍大帳,看人到齊了,立即派人拿下來,斬首示眾。消除了軍中的不穩定因素後,正好刮了大風。唐軍又在上風,立即發起進攻。馬借風勢,突然衝向突厥軍的大營。本來一戰已經士兵沮喪,看到風刮起大團大團飛揚的塵土,突厥叛軍不知道有多少唐軍衝了過來。

倉皇之間,包括阿史那咽麵都開始逃命。僅是一擊,斬首七千餘人。王方翼再次趁勝追擊,派騎兵分道襲擊逃散的叛軍。其實作戰時,想殺死殺死多少敵人,那是不可能的。擴大戰果,就是追擊,兵敗如山倒,往往全殲敵人,正是因為敵人潰敗,才導致的。這一追,殺敵無數,生擒阿史那車薄與阿史那咽麵,以及大大小小的頭目三百餘人。

李威的唐軍才到河州,就聽到西域平定的消息。

聽到邸報後,從北方趕來會合的郭元振問道:“陛下,我們還要不要去青海?”

到青海是召集諸軍平定西突厥暴亂的,可是西突厥已經平定,再去沒有多少意思了。

“為什麼不去?”李威答道。

西突厥的暴亂,在李威眼中,從來沒有將它放在心上。民族的不同,各部的不齊心,鑄就了危害不會太重。相反的,他對北方大漠裏那個阿史那骨咄錄,心中反而擔憂。

但自己來到西域,僅是為了平叛?

看著遠處青青的小麥,又說道:“沒有想到,我又來到青海了。”

可是與前次來到青海情況是兩樣的。前次是太子,雖然有了名位,名位不顯,什麼事情也要請示朝廷後,才能做主。此次是皇帝親征,本身就有軍國大權。他想怎樣做就可以怎麼樣做,不必請示某某,包括父母在內。

到了青海,無論是軍方,或者是百姓,都是自己的聲音。包括王方翼在內,對自己好感,肯定比對父母親更抱有好感。

青海,好大海啊,這海一闊,就任自己遊了。好高的天啊,這天一高,就任由自己飛了。而且隻要自己一直在西域,就可以遙控青海甘涼,這可是十幾萬的軍隊,人身安全就有了保障。

這想法有些杞人憂天,武則天並沒有動殺心。可李威對這個母親,卻一直不大放心。手中有了軍隊,有了名位,等於什麼都有了。比如起兵,他起兵與後世徐敬業出兵性質是兩樣的。

況且他有了這個皇帝名義,又何必用起兵這個詞?

到了河州,黑齒常之與李謹行迎了過來。

前來迎接的人很多,包括原來李威手中諸將,以及黨項各部的長老。

李謹行開心地說道:“沒有想到臣又能陪陛下再次作戰。”

黑齒常之很不滿意,在一旁說道:“陛下,為什麼你帶李將軍去,不帶上我,臣都在青海呆得生黴氣了。”

“來,來,我們帳中說話。”

與各部長老寒喧過後,將李謹行與黑齒常之拉到帳中,坐下來說道:“到庭州後,我也不一定會作戰。”

李威計劃黑齒常之與李謹行不知。但西突厥平定後,皇帝依然繼續來到青海,繼續征兵,肯定會作戰的。

“那陛下是想”

“黑齒將軍,我這一行,西突厥不是重點,重點是河中地區。以前,除了追擊叛部,我朝軍隊才偶爾前往河中地區諸國。就連父皇冊封嶺西各都督府,也僅是派一使者前往,並沒有駐紮軍隊。因此,我朝對河中地區的凝聚力逐漸在下降。我想帶軍隊前往河中地區,讓他們看一看,我朝的大軍也能來到河中,讓他們增加對我朝的信心。”

“陛下,不妥啊,從西域到河中有三道,北從碎葉到河中,此乃大道,但中部與南部也有道路前往吐火羅。中部與北部暫且在我朝控製之中,南部卻繼續落在吐蕃手中控製。甚至還有大食,陛下所率之部隻有兩萬多人,一旦他們聯手,陛下河中之行,將會變得很凶險。”

“黑齒將軍,你多慮了,大食雖然強大,河中各國對其很不滿意。再說,他們西與拜占庭兩線作戰,也分不出多少兵力。到了河中,他們從地利天時與人和上也占不了上風。關健他們同樣路程遙遠,更沒有能力派出大軍。至於吐蕃,翻過昆侖山與蔥嶺,容易不容易?能派出的兵力更少。再說,我到西域後,以處理政務為主,安頓安西數鎮,這才是根本。不能讓他們再象這樣時叛時降下去了。能不能去河中,也要看情況。去了河中,還要看情況,若是不好,將他們征集起來,組成一個鬆散的聯盟,抵抗大食北擴。若是好,說不定我想兵發呼羅珊,與他們小規模地接觸一下。”

大食崛起時,曾數次派使者向唐朝示好,可唐朝一直不承認這個政權。兩國偶爾也有使者來訪,但始終皆抱有敵意。這隻是一種狀態,雙方對對方的戰鬥力皆不是很了解。

所以這次李威想試探一下,包括所帶的將領。

無論是從洛陽帶來的王張,或者從青海中選出來的薛訥等人,從北方召過來的郭元振等,都是為了培養鍛煉為主的。為唐朝將來提供更多的將領。這個人才是一個成長錘煉的過程,比如李績,當初瓦崗寨的徐茂公,很牛,但肯定沒有後來的牛,隋唐朝英雄傳中,有許多人在史上實際能力都勝過他的,可因為戰鬥經曆得多,漸漸脫穎而出,成為舉世聞名的名將。李靖不能算,那是戰神,多少年才出的一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