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圖窮(上)(3 / 3)

諸將都認為是一個好機會,隻有一個人,劉敬同狐疑地問道:“會不會是詐降計?”

可是人輕言微,被諸人忽視。

兩部立即撥營而起,到了瓠盧泊(黑沙之南,呼和浩特東北)與竇義昭軍隊會合在一起。然後將老弱病殘,體力羸弱的士兵留了下來,向黑沙急行而去。

這時,阿史德奴已經潛伏了整整兩天兩夜,這才悄悄摸下山頂,借助大草原上茫茫無邊的深草一路狂奔,到了草原深處,打了一個忽哨,一匹馬躍了出來,騎上馬,回去稟報去了。

曹懷舜率領大軍一路趕到黑沙,什麼也沒有看到,將這些突厥人喊來:“你們說人在這裏吃酒作樂,人呢?”

“啟稟將軍,還在北邊。”

再往前追擊,依是什麼也沒有追到,眼看要到陰山了,這天夜晚十幾個突厥人忽然跑了。這時候曹懷舜才意識上了當,下令撤退。唯一的收獲,就是在路上遇到一支想投奔阿史那伏念的薛延陀部,將他們招降了。這也是一個很不好的信號,薛延陀部嚴格來說是鐵勒人,與突厥人有著深仇大恨,但現在主動投奔,雖然部族少,卻有著很不好的意味。

又犯下了一個錯誤,要中伏也中伏了,就要準備應戰,保存體力,通知裴行儉接應。然而曹懷舜卻沒有,率領著軍隊,急行軍,往關內撤退。到了長城北,人困馬乏,才遇到了阿史德溫博部,雙方立即交戰。不過此時阿史德溫博主力軍隊正在吸引裴行儉的注意,不敢大規模的交戰,隻是將道路隔了一下,繼續將曹懷舜軍隊逼向東南橫水方向,立即撤了回去。

曹懷舜此時也沒有了當初的勇氣與信心,再次逃竄,人更困馬更乏!跑到了橫水,阿史德溫博殺招露了出來。一步步地精心安排,將曹懷舜軍隊引出來,主力拖住代州唐朝主力大軍。讓阿史那仗念埋伏在橫水曹懷舜的歸路上。看到唐朝軍隊撤下來,阿史那仗念率軍發起了進攻。

曹懷舜與竇義昭,李文暕、劉敬同四軍合為方陣,且戰且行。戰了一天後,第二天阿史那伏念乘風進擊,本來不至於輸得很慘的,找一個適合的地形,拖上一拖,裴行儉必然會派軍隊前來救援。也許此時裴行儉已經知道,刻意沒有救,也許沒有知道。但看到求救信後,無論裴行儉什麼樣的想法,也必然派軍援助。然而曹懷舜不但沒有求救,也沒有防守,隻顧逃跑。阿史那伏念借助風勢,全軍一起出動,曹懷舜看到這個情形,丟下軍隊不管,帶著手下的親信,開始第一個逃竄起來。

主帥第一個逃跑,唐朝軍隊大潰。

橫水一戰,唐軍死傷幾達萬人。還是阿史那伏念受了唐朝不少的恩惠,心中反意一直不太堅決,留了一個後手,看到大敗唐軍後,主動下令停下進攻,否則唐軍會輸得更慘。

天色也晚了下來,阿史那伏念沒有再進攻。曹懷舜聚集了散兵,可這時候也被阿史那仗念圍困了。隻好收斂了軍中的金帛,派了使者,帶著所有金帛,賄賂阿史那伏念,殺牛為盟,與其約和而還。也打勝了,又得了大量的金帛,還保存了軍隊實力。後麵也是阿史那伏念沒有死戰的原因。雖然他讓阿史德溫博捧抬起來,但威信超過阿史那泥熟匐,又懲於阿史那泥熟匐的下場,立即聚招了屬於自己的一支軍隊。

阿史德溫博也達到了他的目標。

自唐立國以來,唐朝軍隊百戰百勝,打得突厥人心寒了。就象在黑山,為什麼兵力比裴行儉多,戰鬥力也並不差,還全是騎兵,就是不敢出擊?正是因為心寒,各部害怕。然而這一戰,繼吐蕃大非川之敗後,第二次打破唐朝軍隊百戰百勝的神話。讓各部樹立一個信心,象征意義遠比結果更重要。

消息反饋到了唐朝。

李治打臉了。

本來軍事,他登基之初,是李績出謀劃策,後來李績死了,大非川慘敗了。可有人懂,無論裴行儉,或者劉仁軌,或者他的兒子。不及李績,但比他這個外行漢強。

明知道曹懷舜在青海丟了臉麵,可為了掣肘裴行儉的功績,非讓曹懷舜做了副帥。於是有了橫水一敗。

看到奏折後,李治臉都氣青了,連連道:“果然是一個曹婦人,婦人,婦人!”

劉仁軌低下頭不語,心想,早就是一個婦人了,你為什麼還要重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