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六章 圖窮(上)(2 / 3)

裴行儉給了回話,我行軍,你莫要問,需要你的時候,會派人通知你。

山人自有妙計,不是告訴你的時候。

也不敢告訴,朝堂上看似和睦相處,自從吐蕃使者回去後,也沒有多大的爭執。雖然送了重重的賀讚普即位之禮,眼下之局,也是值得,萬一激怒吐蕃,兩邊用兵,終是不美。然後到了航海的名額,這幾年,在李威主導下,掀起了許多變革,隻是沒有興師動眾,眾人不察,可是給唐朝帶來了許多變化。

銀錢的出現,使金銀得以流通,這憑空增加了近兩千緡錢貨幣,投放到市場上,雖是準貨幣,但大宗交易中,金銀漸漸成為主流。近半州縣以錢帶糧帛納稅,不是所有州縣都全部落實下去的,有的少錢,有的因為商人苛剝太狠,有的因為本身就是產糧區,價賤,所以一半依然保留著原來的租庸調製。不過也有許多州縣逐漸用錢代替實物納稅。

這又更造成了商業的繁榮。

潛移默化之下,沒有多少人察覺出來,可是百姓確實在一點一滴改善了生活。變化不是很大,變化大的是走在前麵的各個商人,利用這些變革,幾年下來,積攢了大良財富。又有更多的人看到航海的利潤,連出海的百姓數量都增加了一倍。這種種的變化,再加上朝堂上控製了很久才放開的,一放,比前兩次更加踴躍。

種種的因素,使這次募捐共得到了三百二十萬緡錢。結果呈上來,幾乎讓所有大臣目瞪口呆。然後再次驚奇發現,青海戰事剛剛結束,去年接著又有黑山之戰,今年又要準備開戰,丹水渠修到鄭當渠,規模變得十分龐大,還贖出了大量的部曲,國庫依然很充實。

在這片景象中,朝堂似乎變得很和睦。是不是如此?其實不是,無論皇帝做了什麼,太上皇與太後仍然在提防,隻是這團和睦,是皇帝主動退於東宮,很少在朝堂上發言表態導致的。

就是這樣,包括這次行軍布署,曹懷舜與李文暕任命為自己的副帥,韻味十足。

所以不能說,李賢的事,大家記憶猶新,裴行儉也很害怕意外。再說,說了有什麼用?這兩部隻是起牽製作用,裴行儉從來就沒指望過讓他們配合自己,到前線作戰的。

於是出了事。

曹懷舜一看裴行儉的態度,多少也明白裴行儉藐視的想法,心中不服氣,派人聯係了一下李文暕。大意是說,裴行儉看樣子是看不起咱哥倆了,正好他在代州吸引了突厥主力,要不要咱哥倆大幹一場,讓大家看一看,咱們慫不慫?

心態不算太壞,至少不象在青海,不慫,開始有進步了。

李文暕看到信後,想了一想,也就答應下來。大不了咱們能打就打,不能打就退回來。至少證明咱們敢進攻。

兩部會合,讓裨將竇義昭與王孝誠為先鋒,大軍隨後,迤邐而行,越過了古長城,出了關外,尋找突厥人的剩餘軍隊。阿史德奴在山頂上觀察的就是竇義昭與王孝誠的先鋒部隊。

太陽開始出來,到了三月,塞外的夜裏天氣還是有些寒冷,阿史德奴挪了挪身體,緩解一下身上的寒氣。然後眼睛眯起來,看著遠方,終於在地平線上,看到十幾個黑點。

來了!心裏麵說了一聲。

黑點越來越大,已經有一隊唐軍騎馬迎了過來,一會兒,將十幾個突厥人帶了過來。

阿史德奴看了四下裏無人,從懷裏掏出一塊肉幹,咬了起來。

他要看的正是唐朝軍隊對這十幾個突厥人的反應。

肉幹沒有吃完,十幾個突厥人帶到了唐軍大營,又解下了小水袋,喝了一口水,繼續等待消息。

斥候將這些突厥人帶到竇義昭麵前,趴在竇義昭耳邊低語了幾句,竇義昭立即驚喜地問道:“是真是假?”

“句句屬實,不敢有半句假話。”

竇義昭來回踱了幾步,這是一個天大的功勞啊,可不敢作主,派斥候通知曹懷舜,這時候他們逼近了單於都護府。最要命的,曹懷舜因為貪功,居然沒有向裴行儉稟報。

曹懷舜得到了消息,立即將諸將召集過來。說了一遍,有十幾個突厥人前來投降唐朝。也很正常,一路大軍過來,有許多突厥人投降,特別是阿史那道真的號召力,並不比阿史那伏念號召力小。隻是忠於唐朝的突厥人並不多,否則最少有一半突厥人會倒戈。但這十幾個人帶來了一條重要的情報,說阿史德溫博與阿史那伏念沒有想到唐朝大軍突然到來,他們兩人呆在黑沙(呼和浩特東北)北邊,隻帶了幾十名侍衛,飲酒作樂,甚至殘暴地互比吃人肉,比試膽量。諸部聞聽此事,皆有很大的怨憤。唐朝軍隊隻要率一支輕騎,就可以乘其不備,將二人拿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