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零一章 紅妝春騎(二)(2 / 3)

沒有辦法仁愛。

況且那隻是唐朝百姓的說法,李威自己也沒認為自己是多仁愛,隻是多了一些後世人的思想。

一路鮮血與大火,迅速向伏俟城蔓延。

還沒有到伏俟城,斥候稟報,說前麵有一支吐穀渾的軍隊在前方攔截。

擔心的也是這一點,不過這裏地勢開闊,還是能有機會逃竄的,李威說道:“孤過去看看。”

與李謹行到前麵看了一眼,大約有七八千人,正在構建工事,時間倉促,隻來得及紮下一片柵欄,即使這樣,柵欄紮得還不牢靠。但遠處還陸續地有吐穀渾士兵向此趕來,大營前也匆匆忙忙地布置了一些陷馬坑與拒馬。

李威看了看,說道:“李將軍,你看,敵人沒有出擊,隻是防禦,說明我們後麵有追兵上來了。”

“是。”蹙了一下眉頭,有些討厭的。即使繞過,吐穀渾人也認為唐朝心虛,立即糾纏過來,很容易被吐蕃追兵追上來。現在還沒有到安全地界,要過伏俟城,要過伏羅川,才能到肅州。實際上一路急行,沒有吃好睡好,將士體力皆透支過度。雷霆之勢,可以一戰。但不適合持久作戰。

“李將軍,你再看,吐穀渾士兵看到我們前來,神情很緊張。這有兩個原因,第一個我們能殺到這裏,他們高估了我們。第二敵人追兵還不能立即到達,所以這些人才會害怕。”

“是如此。”

“孤都有一條計策,可破此關。”說完了,帶著侍衛返回大營,分出一部,大咧咧利用吐穀渾將士畏懼的心理,站在吐穀渾大營前,不停地放射弓箭,不讓吐穀渾再挖陷馬坑與布置拒馬。特別是拒馬,這玩意兒製作簡單,卻是騎兵衝刺時一大殺手。

其餘軍隊紮營,另外又派了一部軍隊返回大草原,將各個部族連人帶牲畜,全部擄掠過來,同時還奴役這些百姓砍伐大量的枯木以及幹草。枯木與幹草運來了,擲於吐穀渾大營前麵六十步到一百來步之間。

李謹行看了看天氣,又看了看風向。

就到了四月,長安城也許桃花就要落盡,這裏卻正是春意濃烈之時,春風醺人,風不大,但刮著東南風。忽然意會,說道:“是好計策。”

計策是好計策,可也是一個殘忍的計策。

吐穀渾守將是一個尚書,官製與唐朝有些相似,有王、公、仆射、尚書與郎中等等。後來吐蕃統治後,又設了百夫長、千夫長與萬人將,以前的編製依然保留下來。

這個尚書叫慕容珠,對軍事不大懂,懂的也調到了九曲。還在狐疑,唐朝人在做什麼?想放火燒柵欄,可離得這麼遠,也燒不到啊。於是決定以不變應萬變。至於出戰可不敢的,這一路唐軍太凶悍了,從幾十萬大軍包圍中殺出來,一直殺到東女羌,然後神兵天降一般,又回到大非川。自己有什麼本事敢與他們交戰?

枯樹枯草越堆越多,牲畜也越擄越多,還有許多百姓,一個個哭天抹淚,被唐朝軍隊押到一旁,看押著。

這一哭就讓吐穀渾將士心痛了,有的人親人正在這群百姓當中。

於是有的將領要求出戰。

慕容珠說道:“不能戰啊,我們士兵並不多,打肯定打不過他們的。若一敗,這個唐太子就衝開缺口逃回去。”

“慕容尚書,不打不行啊,看到沒有,唐朝人分明又想用去年大非川城的計策,用我們的百姓前來衝亂我們的陣型。”

“那也要忍,如果快,明天晚上論讚婆的先鋒軍隊就能到達。我們軍隊也會增厚。真不行,分成兩路,一路留守大營,一路與論讚婆將軍的軍隊夾擊。現在必須忍,你們誰敢多言,我定要將他斬首示眾。”

“可我們百姓怎麼辦?”

“百姓不要管,隻要射箭時看準一點,減少誤傷即可。再說,我們隻是防禦,不是衝鋒,不會誤傷多少百姓。少得羅嗦,立即繼續建造柵欄,現在的柵欄太薄,容易讓唐軍衝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