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六章 勇臨寒磧(三)(2 / 3)

“陛下,此言錯也,當年太宗皇帝曾說過,尺規自有方圓,人各有所長,各有所短,用其長避其短。曹操八十萬大軍下江南,孫權沒有聽從托孤重臣張昭的建議,而是詢問了周瑜。若是聽從張昭之議,那該是如何?陛下讓李相公前去青海,本來就是錯誤。”

“是,”李治又軟軟地答道。提及此事,他很是心虛,不僅是讓李敬玄前去青海,還有二帥,還有監軍使,才是這次大敗的真正原因。

“陛下若是讓臣前去青海,臣自當從命。可若是強行讓臣解救太子殿,臣萬難奉命。非是不解救,須見機行事。再說青海李敬玄失權,乃是好事,正是將士簇擁於黑齒常之與契苾明摩下,才不會出現重大的失誤。若是李敬玄繼續指揮,豈隻是殿下生死不明,數十萬大唐將士還會繼續葬送,河湟將會徹底糜爛。”

“裴侍郎說得有理,”武則天在簾後說道。

“赤膽忠心該獎,指揮有方該獎,不聽主帥命令,私自行動該罰。”裴行儉下了一句評價。

“可是弘兒那怎麼辦?”

“臣也不知,若是臣知,那麼太子殿下就危險了。”

“是,”李治愣了一下,忽然醒悟,如果裴行儉在長安能猜到,那麼論欽陵在前線必然會猜出來。

“不過陛下需下詔書,從南詔到姚州、嶲州、雅州到鬆州各州府官員立即準備好軍隊迎接太子。另外再下一份詔書從甘州到肅州數州刺史也要做好準備。”

“為何沒有西域與河湟?”李治驚詫地問,此一行逃向烏海,從烏海到且末有一條道路,雖然崎嶇,特別是在深冬,難以行走,但是唯一的生機,否則隻好調頭南上,孤軍去邏些城。聽起來很勇烈,可實際上無異是以卵擊石。

“是有道路去西域,然而論欽陵能想不到?這條道路很險惡,隻要從西域調派一幹精兵,扼守一些險惡的山道,大軍缺少攻城器械,就不得渡,還是死路一條,隻是將河西山嶺的局麵又推後了一些時間。況且從伏羅川到且末城有數條大道,直通消息。論欽陵豈能不防?殿下此路必不會選。”

“那麼他如何選擇?”

“臣還是那句話,不知,若臣知,殿下將無一線生機。最後脫困更是難說,鬆州可能性是最小的,有可能從泥婆羅殺出,逃向天竺,然後從南詔回返,都未必可知。”

“我的兒啊”武則天一下子大哭起來。

裴行儉對這兩口子無語,在的時候想方設法的打壓,不在的時候,又開始痛哭。不過他們心理,裴行儉倒能理解,若不打壓,那麼隻有一條後路,禪讓,這又是皇上不肯的。

“皇後莫急,河西那個山嶺是何等凶險,弘兒不是殺了出來。”李治安慰了一句,然後扭過頭又問道:“那麼為何又要肅州準備?”

“西域是不可能的,還有就是青海也不可能的,論讚婆分駐了許多大軍,分守各個要道,論欽陵又率大軍在後麵苦追不舍。可這是一場運動戰,若是殿下能成功將吐蕃追兵調開。或者陛下讓臣前去青海,能在適當的時機,吸引更多的吐蕃軍隊前來進駐河湟,讓大非川、伏俟城兵力空虛。那麼從烏海再次返回,殺出伏羅川,前往肅州,不是沒有可能。肅州刺史是王方翼,觀此人用兵,也非池中之物。”

總之,什麼都有可能。

可你讓我去青海可以,但不可以強行要我去營救太子。不是不救,不大好救,一旦掛上了這個名義,後麵會有人大做文章。到時候不是不救,因為這些人掣肘,想救都救不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