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香車血斾(三)(2 / 3)

“吐蕃人會不會上當?”

“一定會,不可能每一個人都是論欽陵,那樣的話,孤會快快出去受死,省得拖累了大家。而且這一次論欽陵必傾盡所有精兵。此城留過的人數不但不多,恐怕還都是吐穀渾人。”

“正是。”

事實上這個城與其說城,不如說是一個大的戍所,論欽陵計劃中都沒有指望過它會阻住唐軍。就是能阻住,唐朝想要逃命,也可以從旁邊從容繞過。難道城中的幾百士兵敢出城追擊,若是那樣都能成功,都不會將三弟打得灰頭灰臉。

一夜奔過來,戰馬幾乎全換成良馬,另外還多了一千多匹副馬備用。其實可以更多一點,但劣馬皆不要了。依李威之見,將它們全部殺死,也不要留給吐蕃人。可是士兵全部舍不得,隻好隨他們。

可自天亮起,又換了一種方式,這一次大軍中有許多胡人士兵。擇了兩千來人,讓他們下了馬,吩咐了一番,將他們盔甲卸下來,置於備馬之上,然後往前“驅趕”。開始是驅趕這些兵的,那是做一個樣子,但到了下一個部族,是真驅趕了,凡有逃跑者,立即格殺。趕了三個部族,就來到了大非川河。

一座漂亮的小橋,吐穀渾人第一善長就是養馬馴馬,每年長安城中都有許多吐穀渾人表演馴馬,甚至能讓馬跟隨著音樂聲,跳美妙的舞蹈,讓觀者歎服。

第二項本領就是修橋,環境所逼,大多數地方很是辛苦,於是將一片片河穀盆地開拓出來,放牧或者耕種。隨之為了與外界交通,隻好修一座座橋梁,甚至技巧一點不比中原技術差,象現在的洪濟橋以及駱駝橋等黃河上的橋梁,皆是吐穀渾人自己修建的。

來到這座橋前,不遠處就是大非川城了,城不高,還有一條小護城河。驅使著百姓,拿著他們從自家來的梯子,或者其他雜物,搭浮橋攻城。唐軍站在後麵,凡退縮者殺。

城頭上的守軍一看這陣勢傻了眼,若是唐軍來攻,射就是。可現在怎麼射,甚至在人群中還看到自己老爹老媽在哭著喊著,兒子在妻子懷中掙紮。一個個呆在哪裏。

還有奇怪了,剛剛接到消息,說是幾十萬吐蕃大軍大勝了一場,又將唐朝太子活活圍困起來,這支唐軍從哪裏殺過來的?然後就看到一幕場景,大約不怎麼急,嫌百姓浮橋搭得慢,唐朝開始安營紮寨,其實也沒有什麼帳蓬,就是百姓人家的帳蓬,都怕連累速度都不敢帶,砍一些樹木過來,用錘子在敲著好玩。

可是城中的守軍不知底細,看到隻有幾十個唐軍在監督,忽然起到李威在洪濟城一戰,放俘虜的事。離得有些遠了,畢竟馬跑了將近一天一夜,好幾百裏地。但事情過了很多天,這件事又十分轟動,大非川這些個守兵還聽到的,於是相互望了一眼,守城的兩名千夫長低聲嘀咕了幾句,忽然放下吊橋,打開城門,喊:“快進來啊。”

這時候唐朝軍隊還在幾百米之外,一看這候驚變,一起要翻身上馬,可也來不及了,五六千人一下子湧到城中。正要準備收吊橋,一個個隱藏在百姓中的唐軍從袍中掏出兵器,殺上了城頭。

分不清,肯定比城中的守軍數量多,開始倉惶逃命,唐朝大軍在後麵騎馬殺進了城中。立即收起吊橋,將百姓與吐穀渾守兵一起關在城中,一個個抓捕起來,關押著。城中還有許多兵器、糧食,李威喝道:“一起休息。”

未來數天,恐怕再難有很好的休息機會。

撥出一隊士兵守衛城池,連同李威在內,一起睡了下來。

到了傍晚,吐蕃一萬精騎才風塵仆仆地趕來。這一路趕得很苦的,不僅是追趕,若是追趕,也早追上來了。主要李威這一路放火,殺都沒有殺幾個百姓,然而將所有財產焚燒一空。又不知道發生什麼情況,四散而逃,唐軍能燒能殺,可吐蕃人不能燒不能殺,也不能騎馬看到前麵有百姓在奔跑,直接撞上去。

甚至還有許多部族的人以為他們是救星,直接跑到馬前麵,一下子跪下來,將他們攔住,哭訴,讓這支吐蕃軍替他們報仇做主的什麼。這一追,追得心裏麵很惱火,關健唐朝軍隊夜裏都在行軍,省怕追丟了,隻好沒有合眼,繼續追趕。好不容易才來到大非川城下,在城中,就好辦了。安營紮寨,最好唐人今天晚上也不離開,大家睡一會兒吧。

但城門就打開了,一撥撥難民從城中放出來,不知誰喊了一句:“到軍隊後麵去啊,不然不安全。”

一聽有道理,一窩蜂,就衝了過去。

這能衝麼?吐蕃大將莽坌達大聲喊道:“不能過來,不能過來。”

可百姓不管,怎麼著還是“自己人”,後麵那群唐軍與以前唐兵不一樣的,象一個個凶神魔鬼一樣,說殺人就殺人。繼續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