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三章 香車血斾(三)(1 / 3)

看著雀躍的將士,李威卻沒有高興起來。

坐在戰馬上沉思,現在還是絕境,可以說生機依然很是緲茫,自己一個大意就有可能使這批將士全軍覆沒。這是用兩千多烈士性命換來的!腦子裏浮現出一張張地圖,在吐穀渾的道路,有吐蕃的道路,吐穀渾的道路比較清楚,吐蕃的道路,即使派了斥候過去,也沒有打探多少。

一頁頁在腦海裏翻了過去,終於一條路線在腦海裏出現了,說道:“出發。”

耽擱不得的。

狂奔了四十多裏地,遠遠看到一個部落。

喝道:“立即去那個部落,將所有帳蓬燒起來,戰馬擄來,凡有反抗者格殺勿論。”

吐穀渾出好馬,不是指整個吐穀渾,要分成兩種,最好的是青海馬,祁連山一帶,西到伏俟城,賀真城(茶卡),南邊就是大非川。另外就是黨項人飼養的矮馬,中原人也稱它為蜀馬,爆發力與速度不及青海馬,可耐寒耐重,適合山地奔馳。要麼還有其他地區的馬匹,就差了許多。

不僅如此,吐穀渾最重要的三個農畜地帶,第一是九曲,自廓州往南,到莫門道,唐朝僅占據了其中一部分,直到拿下洪濟橋與百穀城,才占了一半。他還不知道,迫於無奈,不久後這三城再次失守。這一帶百姓很多,唐朝派出大軍,一起壓縮到大小榆穀一帶,這也是李威放棄的另一個原因。怕激起百姓的反抗,再加上大敵當前,無心經營。另一個就是伏俟城一帶,而且賀真城所產的鹽聞名於世,人稱其醇美罕有他鹽能及,在長安都有這種鹽賣,價格十分昂貴。第三個無疑就是大非川。

不僅如此,不經李威點破,到現在為止,唐朝還認為吐穀渾所有百姓皆是友好的。其實不然,也許是自願,也許是強迫。然而吐蕃與唐朝多次交戰,吐穀渾的士兵最少皆占一半以上,至於後勤供給全部帶自吐穀渾。

既然如此,那何必客氣。

慈不掌兵,不僅如此,這一路燒過去,論欽陵帶領大軍追趕,後勤供給都能發生困難。

士兵也懂的,也許黨項人與吐穀渾人都沒有什麼矛盾衝突,可大軍中黨項戰士,看到無數族人犧牲了,才讓自己突圍的,心中也有了仇恨。

八千多將士騎著馬,迅速地衝了過去。

現在大非川因為前方有幾十萬吐蕃人,於是牧民安心地重新遷移過來,可是吐蕃大量抽兵,部族中的青壯年很少了。看到唐軍突然殺過來,不知道出了什麼事,在草原上開始到處亂跑起來。

點起了火把,帳蓬全部燒了起來,然後將部族中六七百匹馬牽過來,這是最急需要的。大量的戰馬在戰鬥中受了傷,影響了奔跑速度,不換已成了累贅。

立即吹響號角,一起上馬,繼續往前奔去,整個動作幾乎沒有耽擱十幾分鍾。

其實也不用李威解釋,皆知道時間的金貴。連續洗掠了四個部族,幾乎所有受傷的戰馬全部換了下來,速度更快了,可依然沒有放過,沿途隻要看到有部族,全部一把火點燃,然後將戰馬牽過來,繼續在換馬,隻是用良馬換劣馬,良馬負人,劣馬空奔。

天色黑了下來,這一次行動很快的,前麵的各個部族還沒有得到消息,唐軍就掩殺過來了。草草地就著一個部落的糧食吃了一口飯,讓馬匹啃著黃草,又開始上路。

一輪明月升了起來,李謹行擔心地說道:“殿下,我擔心將士會疲勞過度。”

現在逃出生天,興奮之下不覺,象這樣不眠不休地連趕幾天路,不用交戰,到時候人就倒了下去。

“孤已在思考這個問題,不僅如此,如沒有意外,論欽陵一定會派出一支精兵,在後麵尾隨跟了上來。但是孤一路以洗掠為供給,吐蕃人卻想要統治這片地域,不能象孤這樣做。因此,這支軍隊人數不會多。多了無法提供供給。想提供供給,就必須帶輜重,帶輜重速度就不會快。”

“殿下此言有理。”

“所以孤想拿下大非川,休息一下,再用妙計將這支隊伍殲滅,這樣就能贏得喘息的時間。”

這個大非川非是眼下的大非川,眼下的大非川乃是大非嶺以南的這一塊平原的總稱。還有一條小河,後世叫呼裕河,也叫大非川,一個指平原,一個指河流。還有一個小城,在大非川的河西。

李威指的就是這個小城。

李謹行眼中有些擔心,說道:“雖然吐蕃大部到了河西,可是此地一定留守了一些駐軍。除非能立即攻下來,否則後麵追軍趕上,立即就將我軍糾纏起來。”

“孤知道,所以連夜趕路,將這個時間搶過來,然後”低聲說了幾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