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書沒有記載,可到了這層麵上,武則天不懂?就連上官婉兒都會明白。
所以老媽,你也不能怪我出手,也是你們逼的。又刻意地說兩渠,在這個當口上沒有回避這個話題,說起來,不是表兩渠之功。往壞處想,兩渠功成,是項莊舞劍,意在沛公。可往好處想,想做穩太子,也要有拿得出手的本錢。不是逼父親退位的,是我想自保的。什麼造福社稷,那些堂而皇之的話不題,也不是題的時候。
又說道:“母後,你讓兒臣怎麼辦?”
說罷,號淘擠淚大哭。
武則天也大哭,但她卻是號淘大淚大哭,所以李威看到母親的淚花,隻好羞愧伏於地上,然後恨自己淚腺不發達。武則天一邊哭,一邊說道:“弘兒,你為什麼那麼傻呢,外人歸是外人,你可總是本宮的親生兒子。”
“是,是兒臣做錯了。”
“明天你還要向你父皇請罪去,本來病情稍稍好轉,讓你一氣,病又重了。”
“是。”
武則天這才離開。
上官婉兒不服氣地說道:“殿下,為什麼要請罪?”
大戲上演過了,可上官婉兒歲數小,沒有看明白。李威悄聲說道:“婉兒,你沒有聽明白。母親一上來一番話,是問我的底線,我也做了回答。對父皇母後我還是繼續孝順,之所以前些天那樣,是自保。沒有其他意思。母後說了,外人是外人,兒子是兒子,也向我做了承諾。但已經僵持下來,不可能父皇母後向我認錯,母後來此,已經給了台階下,所以我要給父皇母後更大的台階下。然後才能有一些處執。”
碧兒還沒有聽明白,婉兒同樣也不大明白。
確實,做了武則天的兒子,想要活命,是一個高智商的活。李威心裏也感覺,這幾年磨下來,智商至少提高了十個點,原來是一百到一百一的,現在至少在一百一到一百二十之間。
其實也可以不說,可東宮的幾名女子讓他不大放心,碧兒心思單純,眼裏的世界觀永遠隻是黑與白,學都學不來。婉兒隱隱看出以後,略有心計,隻是歲數太小。因此撥苗助長,教導一下,將來後宮會不會亂,想不到那麼長遠了,隻想自保,東宮中有一個有心計的女人在,自己不在東宮時,能稍稍放心一些。
還是婉兒小了些,再大上那麼六七歲就好了。
馬上就看到了,武則天回去沒有多久,李治撤銷了禁止李威出宮的詔書,守衛在東宮數門的侍衛,也隨著離開。許多消息靈通人士,知道太子與皇後搭成了“和平協議”,至於是什麼,不得而知。其實就將前後經過全部傳出去,也未必有多少人猜測出來。但是宰相們稍稍鬆了一口氣,也想雙方和解的,再僵持,隻好不死不休。
第二天,李威進宮探望李治,請罪。沒有罪也得請,李治沉默了大半天,道:“下去吧。”
不是很滿意的。
李威也不是很滿意,雖然這一鬧將母親擴張的雄心稍稍打壓下去,可已經割了一條深深的壑溝在他們三人中間。但到現在,他卻很少怨恨母親,母親有野心好,雄心好,歸根到底,是父親縱容的。
開始坐待接下來的舉措。
於是詔書連連而發,先是將趙氏重新隆重安葬,這是一個很了不起的讓步,畢竟等於公開駁斥了以前武則天的安排。然後將幽閉趙氏的幾名太監全部處死,得找一個替死鬼。所以武承嗣說公平,隻是用來蠱惑人心的,看到那麼多社會製度,李威就沒有發現有公平二字。隻不過有的製度做得更道貌岸然罷了。
按照這個發落,打死宮女的也不是趙氏,是趙氏的手下,為什麼處罰趙氏?當然,見好就收,這個不能再追究。於是等看朝廷最重要的一道詔書,五月初二,將武承嗣貶到江州擔任刺史。這個安排也很有含味的,因為航海,所以離海邊遠。因為曾經西南一行,沒有放在巴蜀。因為兩渠,沒有放在黃河丹水一帶。母親還是擔心自己報複這個侄子。
端午節到來,李治與武則天,又將李威李賢李顯李旭輪李令月喊到洛水邊觀看賽舟。
但是百姓的議論聲,依然沒有平息。
一個堂堂的周王妃無故慘死,太子受辱,居然隻讓幾個作為狗腿子的太監陪葬,十分不滿意。就包括一些學子,還在繼續抗議。這些人倒也罷了,主要是老三心裏窩火,觀舟後,立即到了東宮,找上門來(未完待續。如果您喜歡這部作品,歡迎您來起點(qidian.com)投推薦票、月票,您的支持,就是我最大的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