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治又看了看兒子住的地方,其實也沒有什麼,並不奢侈。就是有鑲金雕玉的床與家俱,李威睡在上麵,用著,估計心中也不塌實。隻有書,許多書,有的書還插著書簽,很是滿意。
韋家的兩個老者也在看,看了同樣很滿意。
李威擔心也不能說不對,有的人性格天生就有一些的,比如韋氏在房州安慰李顯,固然是幫助,也說明她性格外柔內剛,李顯是外剛內柔,讓母親將銳氣磨去,隻剩下柔了,所以最後韋氏占了主導的上風。
但有些過了,畢竟還小,還來得及調教
當然調教得不好,天性的注定,小毒餅子未必不是沒有可能,最少長大後有可能在東宮中掀風鼓浪。
韋家的人也是,因為韋氏,萬年這一脈以後血流成河,但僅是這一脈,韋家許多支脈的。其實韋氏用了韋家一些不肖弟子之後,就連韋家都有數人反對她以後的種種作為,甚至有許多人公開上書彈劾。畢竟作為一個世家,有世家的矜持與底蘊。現在韋家還是以厚重為主的,派來的兩個長者皆是儒學之士。
說了一會話,金內侍帶著碧兒與上官婉兒回來了,不但他們,還帶了李令月,也跑了出來看穗子,遇到了,要求來東宮。小公主命令,誰敢阻攔。李令月一蹦一跳地跑進來:“大哥,好大的穗子。”
剛說完,就看到父母親,又說道:“耶耶,娘娘,你們也在啊。”
過來撒嬌,接著又看到韋月,驚訝地盯著她,問道:“你是什麼人啊,怎麼也在我大哥的東宮裏?”
韋氏站起來,落落大方的施禮,說道:“妾身參見小公主。”
又看著碧兒與上官婉兒,猜測地說道:“見過碧兒姐姐,婉兒姐姐。”
武則天與李治再次嗬嗬一樂,這個小姑娘不錯,並沒有以為自己是大戶人家,對江碧兒與上官婉兒多傲氣。雖多半是韋家人叮囑的,可做到也極是不易。當然,反過來與楊家人對比一下,最少說明人家家教勝過了楊家。
本來心中滿意了八分,現在心中滿意了九分。
韋家兩個長者才鬆了一口氣,現在來看,自家的小娘子進入東宮,開端一切非常良好。至於太子有什麼想法,倒是不覺。反正是仁太子,不大緊的。倒是皇上與皇後的意思,挨著京城,知道的消息更靈通些,皇後是什麼心性,懂的。
前來,最關切的就是皇後對自家小娘子的態度。萬事開頭難的,開頭有了好印象,後麵就好辦了。
武則天又有李治耳朵邊低語了幾句,李治額首。不知道說什麼,但李威琢磨著今天父母心情似是不壞,大約不是壞事。就看到李治招了招手,說道:“江碧兒,上官婉兒,你們過來。”
兩個小姑娘走過去,李治說道:“朕不常來東宮,可也聽到一些事,你們對太子伺候得很好。”
“這是奴婢的榮幸。”
“以後不用再稱呼奴婢的,我兒身邊的人,怎麼能稱奴婢?”
江碧兒與上官婉兒對視了一眼,心裏想到,本來就是奴婢,怎敢稱妾身?或者臣妾?
李治又是一樂,對身邊內侍說道:“替朕草擬一道聖旨,著江碧兒與上官婉兒為良媛。”
李威略略有些驚訝,碧兒與上官婉兒著封,是遲早的事。甚至他與狄仁傑一樣的心思,認為有可能是在太子妃之事決定下來之後,才會下達明旨。當然,隻是良媛,一道明旨即可,連官員都無需驚動。但沒有想到這麼早。其實如果不是雜事拖著,這一首明旨早就下了下來。江碧兒,夫妻二人自從兒子為了她,狠揍賀蘭敏之,就開始派人將她的事稟奏上來,聽了十分滿意。原來這個小姑娘不知不覺地在東宮,替兒子做了這麼多事了。上官婉兒,見了幾次麵,很滿意的,李治對上官儀是虧疚,武則天需要顯示她的肚量。隻是良媛,水到渠成的一次冊封。
再說,韋氏正式冊封,怕以後兩個小姑娘沒有正式的身份,會造成一些紛岐,有了正式的身份,也會和睦相處。並且東宮的幾次冊封,也會將民間議論壓一些下去。
於是李威第二個第三個合法的妻子,誕生了!
想到此節,看著三個小姑娘,李威有些哭笑不得。最大的碧兒十四歲,那個婉兒,這個韋氏
並且,自己的妹妹、上官婉兒正在與韋家女對眼睛,畢竟三人歲數相仿佛,歎息一聲:又走到一起了,不知道這一次走到一起,以後又有什麼大事會發生。
兩個少女卻喜極欲狂,有了這身份,高也好,低也好,但再也不用擔心以後會離開太子。兩個少女伏地謝恩。李治說道:“這是你們應得的,朕回去與皇後商議一下。婉兒,朕會派人將你母親接到東宮,也有一個照應。還有江碧兒,朕也會稍稍提撥你的兩位兄長,不過你寫信回去,讓他們多識些字。昔日薛仁貴將軍,隻是一個農夫。然而自從進入軍營,手不釋書,此乃天下美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