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哦,此人當得太子親信!”李治不由地坐正了身體。
雖然不高興,總是自己的兒子,總是要繼承自己的基業!這一點李治還能分得清的。
“那麼魏元忠呢?”
“此人是宋州人氏,很有才華,隻是持才狂傲,雖然誌氣倜償,得罪的人卻很多,因此累年不遷。不過此人也不以為意。京城中還有他一個傳說。他在東都時,購買了一處鬼宅,剛居住時,怪事連連。家中女仆看到一個老猿在幫著燒火做飯,女仆嚇得連忙稟報他,他不慌不忙地說,看來老猿也可憐我缺少人手,替我做飯,這是好事啊。有一次讀書感到口渴,喚家人上茶,許久沒有回應,這時,他家中養的一隻狗卻一路小跑的,將家人尋到後,連叫帶咬地將家人帶回家中。魏元忠大喜道,這真是一隻孝順的狗啊,還能替我辦事呢。還有一次,他在書房,一群老鼠向他排隊拱手行禮,魏元忠道,你們是餓著,向某討食吧?老鼠點頭,於是他將家中食品拿出來讓老鼠飽餐一頓。每到夜晚,就有夜梟(貓頭鷹)在他屋頂上淒叫,家人非常忌憚,要用彈弓射殺他。讓魏元忠製止了,說,夜梟白天看不到東西,所以夜晚出來覓食,它也是天地養的生命,怎麼能不讓它們生存呢?於是一段時間後,魏宅再沒有怪事發生了。”
此事一大半倒是真的,隻不過一傳言,就變得妖異了。
李治聽得津津有味,聽完了,道:“此人膽大!”
回了回神,越有興趣了,問:“那麼剩下這兩人呢?”
“這兩人也有意思。姚元崇父親姚懿,在任硤石縣令時,曾與魏元忠有過來往。但此人少年時,卻喜武厭文。父親多次讓他到京城遊學,又寫信囑咐魏元忠。然而姚元崇不聽。後來姚懿任嶲州都督,去年病故,其人隨母遷回汝州母親娘家居住。然而此人整天卻在汝州廣成澤,與一群少年廝混。但說來卻與周處十分相似,大儒張憬藏遊學路過廣成,落腳姚家,看到姚元崇,見他氣宇軒昂,眼神靈氣,可交談時卻發現姚元崇知識貧乏,文理欠缺。於是苦勸了一回,竟然勸通了。自此發奮讀書。今年又持著昔日父親的信函,來到京城,找到了魏元忠。不成想,卻成了太子的對話。”
“哦,是有意思了。再說後麵一個人。”
“西門翀出身倒是寒酸,父母還是一個佃農,可是此人自幼就喜歡讀書。主家十分喜歡,將女兒訂親於他,可是主母卻不樂意。於是此人一氣之下,跑到京城遊學,以圖一個好功名,光明正大的將主家女迎娶回去。唉,也是機緣好。”
如果不是遇到了姚元崇,那麼縱然有才學,一個佃農弟子,也難出人頭地。
李治卻低頭笑了起來,說道:“這樣說來,此四人倒是不錯了,下旨,傳此四人進京,讓朕看一看。”
很有興趣,可這樣算起來,是不是在敲兒子的人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