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一章 東宮大宴 太子約胡(1 / 3)

“糖!”李威剛跑完回來,看到李令月伸出胖乎乎的小手,站在他麵前,伸手討奶糖吃。

看了看太陽,問道:“你為什麼不上學?”

“大哥,你騙我,籍田祭一點也不好玩。”跟著李威一道籍田,開始還是不錯的,大街上萬民歡呼,到了籍田壇後,群臣擺方位,獻祭,又是一個新鮮的環境,好奇地走來走去。

到了第二天早上還是感覺挺好,又是奏樂,又是獻工舞。然後開始耕田了,你推幾下,我推幾下,就看得無聊了,想要回去。這時候怎麼能回去?就算是武則天與李治的寶貝疙瘩也不行。

碧兒走過來,哄她。留下可以,講《西遊記》吧,碧兒傻了眼,站了半天,憋出來兩個小故事,也不過是小時候還沒有進宮,聽到的民間傳聞。這才哄完了,聽過後作了一個評價,指著碧兒的腦門說道:“你真不會講故事。甚是無趣。”

無趣就無趣吧,再怎麼說,也沒有《西遊記》精彩。小丫頭讓李威生生將胃口養刁了。不但對碧兒,在自己寢宮裏睡不著,也逼著下人說故事,可憐將一群太監腦袋瓜子都急破了。有的太監跑出宮外,花錢買傳聞,隻要有趣,說給某聽,某賞給你錢。事情很是好笑,不過坊裏卻將此事當作了一件美談。對父母孝敬,對百姓仁愛,對弟妹關愛,這才是真正完美的化身嘛。

李威說道:“我不是對你說過,那是辦正事,有什麼好玩的,又是什麼時候騙過你的?”

“我就偏不要進學。”雖然現在對李威開始養成依賴,有做尾巴的傾向,原先的李弘留給她的印象太惡劣了,李威說話依然沒有權威。

“乖,聽話,不是這樣吧,我講一個故事給你聽,然後你進學如何?”

李令月抬起頭,歪著腦袋,思考了好一會兒,說道:“要好聽,不好聽我就不進學。”

“好,你聽好了,”講了一個《賣火柴的小女孩》故事,不過改成了賣火舌的小女孩。

“好可憐哦。”

“是啊,你是公主,有那麼多大儒給你講課,可是窮人家的孩子呢,想讀書都沒有機會。”

這是事實,唐朝對教育還是很重視的,象國子監學舍達到一千多間,學生正常三四千四五千人,有時升筵者達到八九千近萬人。另外各州縣還設立學校。可因為王化,禁令百姓設私立學校,不過儒生可以在家自學,特別是一些大家族,都聘請了大儒,或者本家族就有大儒,教育弟子。

雖然這一條禁令不太好,但教育規模遠盛於前代各朝。可真正能上起學的貧困百姓依然很少。筆的成本高,紙的成本高,墨的成本高,讀不起。就是一些家境還能過得去的,孩子上學時,用樹棍子在沙上練字,卻是舍不得用真正的筆墨紙硯。

戴至德、張文瓘、李敬玄走了過來,請李威赴宴,正好聽到這一段,相互看了一眼,欣賞地點了一下頭。雖然是故事,但是寓教於樂,有著積極的意義。

“嗯,我這就進學。”

“這才是我聽話的好妹妹,”李威說著,拉起了李令月的手,向弘文館走去。

李敬玄剛要喊,被戴至德伸了一個手勢製止了。

三個人就這樣看著,看著一高一矮兩個聲影漸漸消失在一片晨暉中,久久不語。

大宴開始了!

除了留守在長安的各個官員,還有德高望重的耆者,也請來入席勞酒。當然,象魏元忠那樣的太學士,依然沒有資格入列其中。

還有一個嘉賓,是李弘刻意請來的,長安人梁金柱,是一名商人。在不久前,拿出了三千緡錢賑濟災民與貧困的百姓。三千數字不大,可化作一枚枚銅錢,整整三百萬枚。而唐朝前幾年,年色好的時候,風調雨順,一鬥米隻賣出五文錢,稅收各種租調加起來,換算成銅錢,也不過一千來萬緡錢。

分賓主落座,當介紹到這個梁金柱時,李威施了一個大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