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3章 懂生活的,才叫女人(2)(3 / 3)

在《贏在中國》這檔節目中,馬雲遇到一位名叫陳躍武的選手,雖然他帶著周詳的計劃和創業的激情來到這個賽場,但是馬雲把他給否決了,因為他是所有選手中項目準備最不充分的一個。當年5月成立團隊後,6月份才開始找項目,6月中旬他就帶著項目來北京參賽,與其他選手那些運營數年的公司相比,他的項目的劣勢也就不言而喻了。雖然他充滿激情,但是馬雲不相信這麼短時間成立的團隊,能承受住創業道路上艱辛風雨的考驗。

於是馬雲對他做了如下的點評:“第三位選手陳躍武,我很想坦然坦率地跟你講,你最好別創業。聽起來挺難受,但是剛才吳鷹也講了,創業很累,創業的失敗率很大很大。從你的性格看,我覺得你比較適合做一個工程師,或者是參與一個已經創業成功的團隊承擔一定的工作,因為你有條理、你有理性,以及你特別溫文爾雅,而創業者都是瘋瘋癲癲的多一點。如果你真的要創業,我建議你MBA畢業以後最好找一份工作,到中國來幹個5年,5年以後還想創業,你再創業,5年以後一般會消滅掉很多創業的想法。你這個項目需要熊總、吳總跟我們投資的時候,你已經找到的1000個客戶每人付你300美金的時候,我們再好好談一談好不好?”

年輕的團隊容易產生激情,但是更容易因為挫折而失去激情,如果沒有持久的激情,在困難麵前,退卻是很容易的。馬雲曾說:“年輕人都有激情,但年輕人的激情來得快去得更快,持續不斷的激情才是真正值錢的激情。你可以失去一個項目,丟掉一份客戶,但你不能失去做人的追求,這就是激情;失敗了再來,這就是激情。”

馬雲管理智慧

激情是成功的原動力,成功者永遠都是充滿激情的,因為沒有激情作為動力,一個人做任何事情都不會有足夠的動力,事業上是很難起步的。李嘉誠曾說:“激情是揚起船帆的風,沒有風,船就不能行駛。激情是工作的動力,沒有動力,工作就難有突破。激情能夠創造不凡的業績,缺乏業績,疲遝渙散,人就會一事無成。”

有人曾問過比爾·蓋茨:“你們這裏的每一個員工都這樣快樂、勤奮,你們這樣的企業文化是如何創造的?”比爾·蓋茨的回答是:“我們雇用員工的前提之一,就是他必須對軟件開發具有百分百的激情。”在他看來,一個優秀的員工最重要的素質是對工作的激情,而不是能力、責任及其他。

不僅要求員工要充滿激情,比爾·蓋茨也是一個富有激情的人,他曾說:“每天早晨醒來,一想到所從事的工作和所開發的技術將會給人類生活帶來巨大的影響和變化,我就會無比興奮和激動。”正是因為比爾·蓋茨和他的團隊擁有了這樣的激情,才讓微軟王國在IT世界裏傲視群雄。

激情總是與夢想伴隨,當一個人保持了高度的激情去完成夢想時,這份動力的能量會是十分巨大的。激情是一種可貴的品質,擁有這種品質的人,無論做什麼事情,都能取得不俗的成就。

科學家曾做過這樣一個試驗,把一隻凶猛的鯊魚和一群小魚放在同一個池子裏,中間用厚厚的強化玻璃隔開。最開始的時候,為了吃到食物,鯊魚每天都會持續不斷地撞擊那塊玻璃,但是每次都不能成功,反而會把自己弄得傷痕累累。

後來,鯊魚終於放棄,不再撞擊那塊玻璃,即使是科學家最後把玻璃取走,麵對對麵的食物,鯊魚也毫無反應,每天仍是在固定的區域遊著,它已經失去了最初的激情。

一時的頭腦發熱並不是激情,暫時的創業欲望也不是激情,我們需要將這種激情堅持下來,否則,在創業的道路上,隨著現實的殘酷,時間的消磨,我們就會和那條鯊魚一樣失去了最初的動力。

馬雲擁有持久的激情,所以他能創造一個又一個奇跡,刷新了一項又一項紀錄。馬雲並沒有因此而停止前進的腳步。在馬雲看來,這些都不算什麼,他要的永遠不是現在,而是未來。馬雲說希望到他60歲的時候,還能和現在這幫做阿裏巴巴的老家夥站在橋邊上,聽新聞媒體報道說:阿裏巴巴今年又創造了什麼奇跡,員工的分紅又漲了多少,股票繼續往上漲……

“那時候的感覺才叫真正成功。”馬雲如是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