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老年癡呆的症狀及治療
(1)老年癡呆的症狀
①思維和判斷方麵:思維貧乏,缺乏創造性,綜合分析能力減退,分不清主次,抓不住要點,學習新事物困難,甚至不能理解基本常識,工作能力、效率下降,日常生活能力減退,不能勝任原來熟悉的工作。
②言語方麵:言語單調、刻板、斷斷續續、羅嗦或喃喃自語,不能理解,甚至緘默不語。尚可表現為各種失語症,也可出現言語的其他功能障礙如有大學文化但不會讀報失讀、失寫等。
③記憶方麵:記憶出現障礙,近期記憶出現明顯減退,不能記住最近發生的事情,如講過的話,告訴之事轉身就忘記,經常找不到東西或失落物品,以後對往事也發生遺忘,嚴重時連家屬姓名、自己年齡均不知道,甚至出現虛構或胡言亂語。
④定向方麵:對時間、地點的定向力發生障礙,不知道今天是幾月幾日,自己現在何處,外出經常迷路。
⑤人格方麵:性格改變表現為情感淡漠、行為退縮、興趣缺乏、意誌衰退,無主動性和進取性,注意力渙散或變得急躁、多疑、頑固、易怒和衝動。
⑥行為方麵:行為異常表現為整天呆坐,變得不修邊幅,不知整潔,生活懶散或無目的外出,流落街頭,夜間無故吵鬧而影響家人睡眠。嚴重時大小便不約,生活不能自理。
(2)老年癡呆的原因
①遺傳因素:老年癡呆患者的後代有更多機會患上此病。
②腦血管病:腦血管病是引發老年癡呆較為常見的病因,如最常見的有多發性腦梗死性癡呆。此外,還有皮質下血管性癡呆、急性發作性腦血管性癡呆。
③腦變性疾病:腦變性疾病引起的癡呆有許多種,最為多見的是阿爾茨海默病性癡呆。另外,較為少見的還有皮克病、廷頓舞蹈病性癡呆、進行性核上性麻痹、帕金森病性癡呆等。
④營養及代謝障礙:由於營養及代謝障礙造成了腦組織及其功能受損而導致癡呆。
⑤腫瘤疾病:惡性腫瘤引起代謝紊亂可導致癡呆,腦腫瘤也可直接損傷腦組織導致癡呆。
⑥內分泌疾病:如甲狀腺功能低下症和副甲狀腺功能低下症都可能引起癡呆。
⑦艾滋病:艾滋病是導致老年癡呆的原因之一。
⑧梅毒:梅毒螺旋體可以侵犯大腦,產生精神和神經症狀,最後導致麻痹以及日益加重的智力減退和個性變化,即所謂的麻痹性癡呆。
⑨中毒:酗酒、慢性灑精中毒者引起的老年癡呆並不少見。長期接觸鋁、汞、金、銀、砷及鉛等,防護不善,引起慢性中毒後可以導致癡呆。一氧化碳中毒也是常見的導致急性癡呆的原因之一。
⑩其他因素:腦外傷、癲癇的持續發作,以及正常壓力腦積水等原因均可引起老年癡呆。此外,老年人長期情緒抑鬱、離群獨居、喪偶、文盲、低語言水平、缺乏體力及腦力鍛煉等,也可加快腦衰老的進程,誘發老年癡呆。
(3)老年癡呆的治療
①藥物治療:如果患者出現興奮躁動和攻擊行為,可給予抗精神病藥物進行治療。對體質弱、食欲差的患者應適當補充維生素,保證足夠的營養和注意水電解質平衡。雖然促進腦代謝的藥物的療效難以肯定,但也可試用之。
除少數有明顯興奮躁動或有合並症或有反社會行為者需要住院治療外,大多數的患者應在自己的家中接受治療。另外,如果用藥物難以控製或有明顯自殺傾向者可在密切觀察下進行改良電抽搐治療。
②心理治療:對大多的患者而言,實施正確的心理治療非常重要,特別是在疾病的早期,病情尚未充分發展時更是如此。雖然要使已喪失的記憶、理解、抽象思維等能力完全恢複正常是不可能的,但通過適當的心理治療可合理地使用殘存的腦功能,使患者的行為能維持在普通水平或社會允許的範圍內。
③精心護理:精心護理跟心理治療一樣,對患者的病情改善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改善或保持患者的記憶功能,可讓患者讀每天的報紙,看電視,聽收音機,按規定的時間核對鍾點,到附近熟悉的街上按列好的清單購買物品,鼓勵患者自己料理自己的生活,做一些簡單的家務勞動等。
10.更年期出現的不適
我國男性更年期多發於50~60歲的男性,女性更年期一般從45歲開始到55歲左右。不管是男性還是女性進入更年期以後,一般都會表現出來的一些不適,這些不適主要是以神經係統症狀為多,常見的有頭痛、頭暈、目眩、耳嗚、四肢麻木、疲乏、失眠、注意力不集中、近記憶力減退、工作效率下降等。
這些不適中,睡眠障礙是較為常見的症狀,以失眠為多見。可表現為不能入睡,或入睡極易驚醒而不能再度入睡,或多夢,重者徹夜不眠,服安眠藥仍不能奏效。引起更年期婦女失眠的原因,一方麵是因為潮熱發作對睡眠的幹擾所致,另一方麵亦與體內雌激素水平不足有關。因為雌激素對大腦皮層有抑製作用。雌激素缺乏時,大腦的抑製過程減弱,興奮過程相對過高,兩者的平衡狀態遭到破壞,便表現為失眠。因此,針對這種情況,如果采用雌激素治療後,失眠整整會有所緩解。
11.如何防止神經衰弱
(1)自我按摩法
①鳴天鼓:兩手心掩耳,食指放在中指上,然後讓食指滑下,彈擊腦後(風池穴附近)20-30次,可聽到擊鼓樣的聲音,這對減輕頭昏、頭痛有一定作用。
②擦湧泉:兩手握熱後,用右手中間三指擦左足心,至足心發熱為止,然後依法用左手擦右足心。一般以擦四次為佳,按摩這個穴位,臨睡前按摩有助於失眠、心悸症狀的緩解。
(2)散步
神經衰弱患者可經常散步,據專家稱,作較長距離(2~3公裏)的散步,有助於調整大腦皮層的興奮和抑製過程,使精神振作、心情舒暢、頭痛減輕。
(3)冷水浴
冷水的刺激有助於強壯神經係統,增強體質。因此,神經衰弱患者可選擇在早晨起床後進行冷水浴。方法是:先用溫水擦身,經過一段時間的習慣後,改用冷水擦身,最後用冷水衝洗或淋浴,每次30秒至1分鍾左右。也可以從夏天開始遊泳,堅持到秋冬。
(4)多做運動
情緒較差、精神萎靡不振的患者,適宜進行提高情緒的遊戲或運動,如乒乓球、籃球、劃船、跳繩、踢鍵子等,在戶外進行輕微勞動也有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