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不識拍了拍秦不空的肩膀,然後也跟了上去。
“我也想到了,隻不過沒說出來罷了。”秦不空嘟嚷了一句,也趕忙跟了上去。
時不飛逝,轉眼間半個月過去了。舜三人在山下老鄉的幫助下,終於建好了三座茅屋。而在他們建房的這段時間裏,務成子雖然從未到前院看望他們,但他卻對三個徒弟的表現了然於心。下山與百姓勾通借用東西,多是有舜來完成;進山伐木拔草多是秦不空來完成,選址建房多是由東不識來指揮。雖然三人各有所專,但是能夠將三人如此好地協調起來,舜則是起到決定性作用。當看完這一切後,務成子不由得讚歎道:“此子,將來必成大器。”
建完茅屋之後,務成子就正式教授三人本領。東不識主要學習治國方麵的學問,這也他最初的想法,並沒什麼太大變化。秦不空則主要學習百工技術。而舜雖然主攻農業,但卻在其它領域,也是多有涉及,尤其是對治國謀略中的賞罰之道,更是進行了深入的研究。而務成子對他這幾個學生,則是有問必答,有些自己拿不準的問題,還適當地與自己的弟子進行一些討論。而這個討論的弟子通常情況下隻有舜才有資格享有。另外在舜他們求學過程中,百姓不時會上山求務成子解決一些問題,而務成子則大多數情況下,都會派舜三人和柏楊一同去給百姓解決問題。由於舜每次為百姓解決起問題時不僅熱情,而且細心周道,因此非常受百姓的愛戴。
時光如梭,不知不覺,舜三人已經在山上求學三年。其中柏楊早在一年多以前,就已經下山。而今天是秦不空和東不識學成下山的時候。師兄弟三人站在那個熟悉的柴門處。舜對東不識說道:“老師說,隻要你下得此山,就再也不許提起你是他的徒弟。另外宦海浮沉,一切要多加小心。”
東不識拱手作揖道:“多謝師父!”
舜又對秦不空說道:“老師說你心性純厚,定可造福一方百姓,隻不過你不知變通,遇事要多忍讓一些才好。”
秦不空也學著東不識的樣子,對著老師住的茅屋,拱手說道:“多謝老師!”
“還有,這次你回到家鄉後,幫我看望一下父親,看他現在景況可好?”舜說道。
“他都對你這樣了,你還惦記著他。”秦不空心中很不痛快地說道。見舜低頭不語,又有些心中不忍,說道:“你放心吧,我會去看望他的。”
說完這些之後,師兄弟三人,又談了一些其它東西,這才分手告別。
在秦不空和東不識離開之後,舜又在山上學習了兩年,這才學成準備下山。在下山之前,他與他的老師有過一次長談。舜問務成子:“老師,難道你真得不打算再收弟子了嗎?”
務成子說道:“我已經有了你們八位如此傑出的弟子,還有什麼不知足的。接下來,我要去做一些自己想做的事了。”
舜知道老師所說得自己想做的事,就是去遊曆天下,四處訪學。老師為了教授他們八個弟子,已經浪費了十年的光陰。他又怎會不知道,可他還是有些不舍地問道:“那將來,我要想見老師,不知到那可以找到。”
務成子笑了笑,說道:“有緣自會相見。”
當晚,師徒二人聊了很久很久,直到東方破曉,師徒二人這才揮手告別,各自奔向各自的人生方向。而這一次的分別,也成了舜和務成子的永別。那怕是舜後來成為了一代大帝,派人四處訪查,也絲毫沒有找到這位改變了他一生的傳奇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