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6章 做首領,也是有條件的(1 / 2)

舜告別了師父,一路朝山下走去。這次下山,他第一個想去的地方,就是他的家鄉——馮諸。可等他走到山腳下時,他卻遇到了一位熟人——秦不空。這令舜既高興又詫異:“不空,你怎麼會來這裏?”

“前些時候,我收到老師的來信,說你即將下山。如果你家中父母仍然頑固不化的話,讓立刻趕到這裏等你,務必要勸你不要回家。”秦不空說道。

“老師這是何意?”舜有些不解地問道。

秦不空歎了一口氣,說道:“虧老師總誇你是他最得意的弟子,怎麼連這麼一點事情也想不通。你現在雖學的一身本事,但卻沒有任何功業。如果現在回去,你父親也許不會說什麼,但你那個刻薄的繼母又怎會給你好臉色。而你父親又最聽你繼母的話,所以與其回家受辱,還不如留在外麵,建下一番功業再回去也不遲。”

秦不空所說的話,舜自然知道這都是事實,但是舜依然還是十分想念自己的父親,仍有些不願放棄自己原本的打算。

見舜如此,秦不空再次勸道:“5年都等了,你還在乎再多等幾年嗎?”

經過秦不空的再三勸解,舜終於答應不再回家。這讓秦不空吊著的一顆心,終於放進了肚子。

“你接下來有什麼打算?”舜問道。

“我?自然是你到那,我就跟到那了。你可不許趕我走。”

舜自然清楚,秦不空這是想留下來幫他,可他又如何能夠接受。如今秦不空的父母年紀也不小了,正需要秦不空這個頂梁柱,回家幫他們支撐家業,而現在秦不空竟然為了幫他,而撇下雙親不管,這讓他如何肯接受。

得知舜的顧慮之後,秦不空哈哈一笑,說道:“我說舜呀,你難道忘了,我可比你早下山兩年。在這兩年當中,我也為家裏積攢了不少積蓄。我想我父母一時半會還不會為了生計而發愁。”說到這裏秦不空拍了拍舜的肩膀,像是在鼓勵,又像是在安慰:“如果你不想讓我們一家人老這麼分居兩地下去,那你就用你最大的本事,在最短的時間內幹出一番大事業來。到時,我也可以將我的父母接過來一起享清福。”

舜的眼睛有些濕潤,他略帶哽咽地說道:“兄弟,謝謝了!”

“是兄弟,就別說這些見外的話。”說完這些,秦不空話鋒一轉問道:“你接下來準備到那裏去打拚?”

舜抬手指向眼前的一望無際的原野,說道:“就是這裏,如果要問天下什麼地方我最熟悉,除了老家馮諸,那便就是這裏——曆山。”

曆山,的確是個好地方。如果要問務成子給舜留下了什麼的話,一是他的才學,另外一個就是曆山這千裏沃土。這裏不僅地肥水美,更重要的是住在這裏的百姓對舜沒有敵意。不但沒有敵意,反而非常敬重他和秦不空。

得知舜和秦不空要在曆山居住。曆山百姓不但沒有一個人反對,反而都表示由衷的歡迎。他們不但主動邀請舜和秦不空到自己的部落裏去居住,還要把最好的土地讓給二人耕種,可是這一切都被舜和秦不空一一謝絕。他們二人不但沒有占據當地百姓的那些良田,甚至連一般的土地也沒有占有,而是自己找了一處荒地來耕種。

秦不空不解,舜為什麼要這麼做。舜卻很淡然地答道:“預要取之,必先予之。我們想要得到百姓的愛戴,光靠以前留下的好感還不夠,咱們要拿出真真正正的本事才能取信他們。才能讓他們從心裏徹底的敬服咱們。”

因此在之後近一年的時間裏,舜和秦不空就呆在自己所開墾的一畝三分地裏。雖然有時會出去幫百姓解決一些問題,但是大多數情況下,還是呆在自己的地裏。舜和秦不空本著一個原則,百姓隻要不來找他們,他們絕對不會去主動幹預百姓的事。他們這種做法倒獲得了不少百姓的好感。剛開始百姓們還隻是問舜和秦不空一些簡單的農耕、漁獵方麵的問題,漸漸的開始讓舜解決一些生活中的糾紛。而隨著舜和秦不空一次次圓滿地化解百姓之間的矛盾,他們在百姓心目中的地位,也開始變得越來越高。到後來,很多事情百姓們都不去請示自己的族長,而是直接找到舜和秦不空來解決。而當地各部族的首領剛開始還十分氣憤舜和秦不空搶了他們的風頭,但後來經過接二連三的事情之後,他們發現舜和秦不空確實要比他們要出眾的多,也就慢慢消掉了心種的怨氣。而到了後來舜和秦不空所能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出乎這些首領的想象,他們也和村民們一樣,開始敬重起這兩個要比他們年輕許多的年輕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