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 陶文(下)(2 / 2)

“哎”烈山長長歎了一口氣說道:“是呀。以前老師在的時候,一切的事情他都會處理的清清楚楚。現在老師病倒了,少典剛一接手就接二連三的出錯。我知道他已經盡力,可是再這樣下去早晚會出大事。”

“是呀。像悉諸前輩這樣的人物,百年難得一遇。少典雖說已經是千裏挑一的人才,但跟前輩比起來還是差得太遠。”

兩人就這麼一邊說,一邊朝著村子走去。可就要進村的時候,空桑突然“啊”的一聲跌倒在地。烈山趕忙上前看他:“你怎麼樣?沒事吧?”

“沒事,腳好像被什麼東西紮到了。”空桑一邊說,一邊從腳底摸出了一塊陶片。看著這塊陶片,空桑突然靈光一閃,好像想起了什麼,不由得大叫道:“對了,對了,這樣不就一切都解決了嗎?”

烈山被空桑這一突然舉動,弄得有點摸不著頭腦,忙問道:“什麼事讓你如此開心?”

空桑卻故意賣了個關子,說道:“大哥,你先別問,過幾天你就知道了。”

幾天後,空桑拿著一塊泥板來到了烈山的住處。

烈山見到空桑手中的泥板,笑問道:“那天你說的莫非就是這塊泥板?”

“正是。大哥,你好好看看這塊泥板。”空桑一邊說一邊將泥板遞到了烈山手上。

烈山接過泥板,發現泥板上麵用一些簡單的線條刻畫著各種東西,有雞,有羊,還有穀子等很多東西,在這些奇特的符號後麵,還刻著數量不等的豎道。烈山見到這些符號,對於空桑的意圖也就明白個七八分了。他笑著問空桑:“你是怎麼想到的?”

“其實也沒什麼。就是那天我的腳被陶片剌破之後,我拾起陶片一看,發現正好畫著一隻鳥。當時我就想:我們華族融合了十餘個部族,各種圖騰圖案多得不得了。我們為什麼就不能將這些圖騰和圖案簡化成一定的符號,分門別類的記錄各種物資的數量。現在經過這幾天的收集整理,終於讓我做出這麼一個東西。上麵這二十多種符號,就代表著二十多種物資,而符號後麵的豎道,就代表著物質的數量。大哥,你看我這方法中不中。”空桑賣乖地問道。

“中!中!中!這太好了。以後就照你這方法辦。”烈山大笑道。

從此以後,烈山族就開始在泥板上或陶器上,用刻畫符號和豎道來代表不同物資的數量。而這些符號被後世有些學者稱為“陶文”。這些符號是不是文字我不知道,因為我不知道這些符號可不可以記錄語言。但我可以肯定,這種方法確實給華族解決了不小的問題。從此以後,他們再也沒出現過物資記錄錯誤的事情。

烈山思考了片刻,答道:“辦法是個好辦法,可是如何把這些圖騰和陶器上圖案利用起來呢?”

“這個你就交給我把,過不了幾****就可心給你一個滿意的答案。”空桑爽朗地答道。

過了幾天,空桑拿著一塊泥板來到了烈山的住處,高興地對烈山說:“大哥,你看這個。”

列山接過泥板,發現泥刻著各種說圖案不是圖案,說是圖騰不圖騰的東西。上麵全是一些線用簡單幾根線條刻畫的圖案。有的像雞,有的像鴨,有的穀子。

“大哥,你覺得怎麼樣。”空桑問道。

“你的意思是用這些簡單刻在泥板上的圖案代表不同的東西,然後再在圖案刻上豎道表示不同東西的不同數量。”烈山問道。

“大哥果然聰明。”空桑說道。

兩人相視而笑,從此以後烈山族就用空桑的這種開始記錄物資的多少。而這些簡單的符號也成為了我國文字的最早形式。但現在考古學家確無法確定這些符號是不是文字。因為文字與符號的最大區別,就是文字可以傳遞語言,而符號卻沒有這個特殊的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