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以酒會友(1)(2 / 2)

“不錯,正是催魂掌。餘聞李兄刀法精深,就讓我來領教領教閣下的無風刀法。”紅衣人從背後取出一把泛著綠光的匕首,這把匕首已經流傳了上千年,《史記》記載:“燕太子丹使軻刺秦王,豫求天下之利匕首,得趙人徐夫人匕首,取之百金。使工以藥粹之。以試人,血濡縷,人無不立死者,乃裝為遣荊卿。”這正是徐氏匕首。

名器一出,李文才不敢怠慢,屏氣凝神,準備後發而先製,這正是無風刀法的要領之一。

紅衣人略略提氣,縱身斜刺而來,直取李文才胸口。李文才側身一閃,堪堪躲過這一刺,他本身輕鬆已是極為了得,可對方速度之快,認位之準,使李文才驚出一身冷汗。

紅衣人一刺雖未得手,但已搶得先機,反手一操,改刺為抹,目標轉向李文才的頸中動脈,李文才剛才吃了大虧,現在早有防範,左手向匕首擋去,右手單刀橫向劈出,斬向紅衣人腰部。這完全是以手換命的打法。如對方不及時撤招,就會被一刀砍成兩斷。

紅衣人微微一怔,隻好收勢以匕首格擋單刀,匕首本是近身格鬥的利器,具有“一寸短、一寸險”的優勢,然後就因與單刀這麼一擋,李文抓住這個機會,將主動權掌握在自己手中,在這當口他迅速收回左手,雙手握住刀柄,穩穩的架住匕首,用力一帶,將紅衣人推出幾丈,這時候無風刀法應聲而起。

青光與綠光交相揮舞,李文才將切、削、割、剁、劈發揮得淋漓盡致,而紅衣人則將擊、刺、挑、剪、帶使用得出神入化,一時之間,難分高下。

此時石像的紅光開始暗淡下來,直道消失。石門就在紅光消失的一刹那開了,正在纏鬥中的兩人,眼見這一幕,同時飛向門口,由於李文才位置離門口較近,先一步踏入石門,可剛探進半個身位,一股冰涼之氣從背後襲來,不得不側身讓過,紅衣人一招得手,左手伸虛而入,扣住李文才的右臂,將之從石門裏拖了出來,李文才以刀拄地,用力掙脫,揮刀就砍,白衣人此刻也沒有辦法,匕首最忌的就是與長兵器中距離纏鬥,現在是吃了兵刃上的虧,李文才根本就不給紅衣人近身的機會。

兩人你來我往了十幾個回合,當人影再次分開時,雙方都掛了彩。李文才的手背被劃破,已經開始流出黑水,顯然匕首上淬了毒,紅衣人也不好過,背上被砍出一條一尺來長的傷口,深可見骨,如不及時包紮,有可能鮮血流盡而亡。

石門在這刻‘砰’地一聲合上了,阿發與古蘭都不見了蹤影。

李文才發瘋似的用掌力推擊石門,可這石門何止千斤,非人力所能推開,幾掌下來,所中的毒也開始發作,感覺一陣眩暈,他強行提氣,取回火把,對著紅衣人扔下一句,“希望下次見麵,你不是一具屍體。”施展輕功,向原路去了。

當火把的亮光消失殆盡之後,紅衣人也體力不支,癱到在地。

且說古蘭見二人鬥得正悍,抱著已經昏過去的阿發,從石像口中拔出木棍,慢慢地爬入石門。石門也就在他們倆人進入的一刹那關上了。

石家客棧內大堂,桌上放著一個灰色的包袱,一把成舊的單刀,桌邊坐著一個濃眉大眼,滿嘴胡須的人。此人正是無風殿大弟子鐵塔,此刻的他精神抖擻,看來也恢複得差不多了。

三刀走了出來,“你真的要走?你的傷還沒完全痊愈呢。”

“多謝恩公關心,我有要事要盡快通知宗主,打擾你們這麼久,真是過意不去。”鐵塔道。

“你看你說到那裏去了,我三刀雖是粗人,但見死不救的事咱做不到。”也客套一番,阿發以前對他說過,對外人表麵功夫一定要做足,這句話三刀一直都沒有忘記。

“你們在這荒郊野外開個小店也實屬不易,我沒什麼可以報答恩公的,這本刀法你拿去練練作為防身之用吧。以後到了泯州,盡管來斷刀山找我。”鐵塔說完從包袱裏取出一本舊書,遞給三刀。

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點原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