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
大雄,過了這關,才能成為合格的信貸員
寫完後,大雄忙把調查報告打印出來,看著手中還熱乎乎的報告,大雄此刻的心情既激動又喜悅。他想立刻飛到劉春花那裏,讓她看看自己參與的第一個信貸業務作品。
美麗看出了大雄的心思,笑著說:“我剛才看到劉主任在辦公室,你把這份調查報告連同這份財務報表科目說明一起拿給她審閱一下,聽一下她還有什麼意見。”
美麗的話給了大雄更大的鼓勵,大雄高喊了一聲“好的!”一溜煙跑向了劉春花的辦公室。
大雄拿著鳳凰茶業有限公司的信貸調查分析報告和其他相關材料來到劉春花辦公室,見劉春花正在專注看書,猶豫間,被劉春花發現了。
劉春花笑嗬嗬地招呼他快進來,大雄反而有點兒緊張了,“劉姐,我……”大雄話沒說完,幹脆直接把手中的資料遞上。
劉春花接過一看,高興地說:“哦,報告寫出來啦,我看看寫得怎麼樣。”
劉春花看了10分鍾左右,抬頭看著大雄說:“整體來說,報告歸納得還不錯。無論是行業分析、市場分析、經營管理者分析、財務分析、擔保分析以及借款原因分析等,都做了相對全麵的分析。明天報告提交到評審會時,對報告中所涉及的內容還需要對評委們做出進一步的補充說明。”
大雄謙虛地說:“好的,謝謝劉姐誇獎。這是我第一次以信貸員的身份參與到信貸業務實踐中,以前一直以為信貸員就是簡單地把資金貸出去,收回來。”
劉春花聽後哈哈一笑說:“你可別小看信貸員的角色哦。信貸員不僅肩負著為銀行創造經濟效益的使命,而且也肩負著把控風險的使命。在發展信貸業務的同時,努力把風險控製在最低水平,才算一名合格的信貸員。”
大雄滿臉狐疑地問:“成為一名合格的信貸員?像我這樣算不算合格呢?”
劉春花笑著說:“你呀,隻能算剛剛入門,離合格還差一截呢。”
掌握八大關鍵領域評估
劉春花看大雄還想繼續聽下去,就接著說:“作為一名合格的信貸員,不僅需要具備信貸業務知識,還要像企業業主那樣懂得企業的經營管理。這樣,我們才能更有效地評估企業,並協助企業完成經營目標,進而保障企業能按期歸還銀行貸款,降低銀行信貸資金的風險。”
大雄驚訝地問道:“啊!成為一名合格的信貸員,還要像企業業主那樣懂得經營管理呀。盡管我想利用業餘時間開一間‘書吧’,但我現在還沒當老板呢,哪裏懂得經營管理。一時半會兒又學不會,怎麼辦呢?”
劉春花笑了笑,舉著手裏的書說道:“不一定隻有當了老板才懂得經營管理。作為信貸人員,隻需了解管理的精髓,就OK了。你看,我正在研讀彼得·德魯克
的《管理實踐》,裏麵對企業經營管理的目標任務有很精辟的總結。”
大雄本就是一個愛讀書的人,一聽說有推薦的書,趕緊接過來,認真瀏覽起來。
劉春花指著書說:“多數中國企業的唯一目標是利潤,這就是很多中國企業做不長久的症結所在。彼得·德魯克提出了現代化的管理理念——‘八個關鍵領域的任務目標’(如圖12-1所示),對我啟發頗大,尤其在評估企業或協助企業領導能力方麵,是一種最有效的方法。”
圖12-1 彼得·德魯克的八個關鍵領域的目標
盈利能力
大雄翻到八個關鍵領域那頁說:“在書中,彼得·德魯克提出,從企業的長期來看,盈利是企業生存的根本。根據盈利能力來衡量是業務和管理業績的最佳指標。”
劉春花的雙眼閃爍著仰慕的光芒說:“大師的這句話提示我們,企業需要利潤來支撐為達成企業目標所花費的成本,所以利潤也就等於未來持續經營的成本。”
評估企業的盈利能力就顯得非常重要,主要是因為:
◇利潤可以衡量一家企業運營的效率或創造價值;
◇利潤是運作企業、承擔運作風險必要的回報;
◇利潤保證了未來業務增長和創新所需的資本。
市場地位
大雄接著又說:“彼得·德魯克提出的第二個關鍵領域是市場地位。企業的市場地位,必須根據其市場潛力、市場占有率、所提供的產品與服務的領導地位和聲譽來衡量。”
劉春花笑了笑說:“經營管理實踐中,市場地位決定企業的競爭力。評估市場地位,也就等於評估企業的生存空間有多大。大師提出這個關鍵領域跟管理實踐完全吻合,並且進行了提煉、升華。”
創新
為了贏得未來市場,彼得·德魯克提出另一個關鍵領域——創新。
企業的創新有三點:
◇產品創新,包括產品或服務的創新;
◇社會創新,包括市場、消費行為和價值的創新;
◇管理創新,為了製造產品或服務,並將它們推出上市所需的各種技能與活動的創新。
“基於這幾點,彼得·德魯克提出企業要有對不斷變化的市場做出快速反應的能力;要有因技術變化而需要引進新技術、新產品的能力;在創新的過程中,更要有創新的思維能力。”大雄說完猛然有所悟,“哦,我明白了。評估企業產品創新能力,就能預測企業未來的發展前景。”
劉春花含笑點了點頭說:“所以嘛,創新在企業發展過程中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也是關鍵領域之一。”
生產力
劉春花接著說:“在彼得·德魯克看來,衡量生產力,就是衡量企業管理層的領導能力,顯示出企業資源是怎樣有效地得到利用的,以及它們的產出是多少。”
大雄問:“那麼如何來評估生產力呢?”
劉春花回答說:“彼得·德魯克指出,主要從三方麵來評估。”
◇企業資源利用的有效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