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一步一個腳印地前進
人的一生不管做什麼事都要腳踏實地、努力勤奮,有所付出,才會有所收獲。"寶劍鋒從磨礪出,梅花香自苦寒來。"成功從來就不是一件一蹴而就的事,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努力,勤勤懇懇、踏踏實實,而"好逸惡勞"以及"投機取巧"則是萬惡之源。
懶惰具有毀滅性,它不僅是一種精神腐蝕劑,還是一種惡劣的精神負擔。它可以消磨一個人的意誌,讓人精神沮喪、無所事事。懶惰的人,從不願付出努力,去戰勝那些完全可以戰勝的困難,所以懶人永遠都是扶不上牆的泥,不可能成為對社會有用的人。有些人總想不勞而獲,終日無所事事、遊手好閑,幹什麼都不願多費一點力氣,總想投機取巧,占別人便宜,他們總是盤算著怎樣盜取他人的勞動成果,總有理由不好好工作,為自己辯解。但是,他們卻有所不知,天下沒有不付出努力就可以得到回報的事情,無論是什麼東西,不管貴賤,都要經過一番努力才能得到,才能體會來之不易的喜悅。
一件事情會影響一個人的命運,幾件事情則會改變一個人的一生,從一個被迫害的難民到一個資深的國際問題專家,從平民到一個國務卿,從凡人變身"超人"都不是一天、一月甚至是一年就可以達到的,更不用說要靠投機取巧、不勞而獲了。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靠自己長期的努力和堅持,一步一個腳印,最終由一個平民變身為身兼數職的"超人"。
亨利·艾爾弗雷德·基辛格,美國當代著名外交家,國際問題專家,1973年諾貝爾和平獎獲得者。曾任美國尼克鬆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國務卿,福特政府國務卿。
基辛格出生於德國費爾特市的一個猶太家庭,因逃避納粹對猶太人的迫害,1938年便隨父母移居到美國紐約。到美國後,基辛格的父母把他送進了華盛頓高級中學讀書,他當時最大的願望是畢業後當一名會計師。但是美國卷入世界大戰改變了他的命運。1943年加入美國國籍後,他應征入伍,在美國陸軍服役。戰爭結束後,基辛格回到了美國,他根據《士兵權利法案》獲得獎學金並進入哈佛大學政治係學習。
由於本科學習成績優異,基辛格被免試推薦進入研究生階段的學習,最終獲得了哲學博士學位。在攻讀博士學位期間,他曾擔任一門社會學概論課程的教學;他還組織了國際問題研究班,並創辦了一份名為《合流》的季刊。但是,基辛格留校任教的願望卻被哈佛大學粗暴地拒絕了。後來因為出版了《核武器與對外政策》一書使他在學術界和對外政策研究領域一炮而紅,哈佛大學才決定聘用他,授予他講師等級。基辛格憑借自己的努力,由講師晉升為了教授。在哈佛任教期間他還在校外擔任洛克菲勒兄弟基金會特別研究計劃主任、國際問題中心成員、國家安全委員會和蘭德公司顧問等兼職。
在1968年的總統競選中,基辛格擔任了納爾遜·洛克菲勒的外交政策顧問,但是後來尼克鬆卻贏得了大選,戰勝了洛克菲勒。在競選中,基辛格曾經把尼克鬆罵得狗血噴頭,但是尼克鬆卻不計前嫌,還聘請基辛格擔任總統的國家安全事務助理。1969年1月,基辛格離開了哈佛校園,到華盛頓走馬上任,實現了由文人戰略家到政策製定人的轉變。1973年1月,基辛格在巴黎完成了結束越南戰爭的談判,並因此獲得諾貝爾和平獎。1977年1月,福特總統授予基辛格總統自由勳章,並稱讚他為"美國曆史上最偉大的國務卿"。1969-1973年,基辛格任尼克鬆政府國家安全事務助理,並兼任國家安全委員會主任到1975年。1973-1977年,他兼任美國國務卿,獲得了一個外來移民所能得到的最高政治職務。
不久,基辛格退出政壇,離開政界以後,基辛格仍在不斷地撰寫論文,發表演講和出版著作。
貧賤的地位並不是不可突破、不可改變的,即使身處社會最底層,隻要肯付出努力,踏踏實實做人,那麼必定會取得理想中的成就與地位,而且有可能會比預想的還要高。基辛格能夠取得這麼多成就與他的勤奮努力是分不開的,即使是退出了政壇他也不忘研究他的學問。
許多人做事之所以會半途而廢,並不是因為難度太大,而是自己不願意付出真正的努力。理想的實現靠的是踏實與勤奮,所以,對眼前的工作我們要有一個正確的態度,不求一步到位,但求步步到位,要有從底層做起的思想準備,一步一個腳印地走,這樣才能學到真本領。